分卷阅读191
板。
赢今歌第一次出远门办差,曾经有过经验的扶苏,风,泰和纷纷登门,前来教导一下经验。
赢今歌也挺乖巧的听着,如果单看外表,就像是一个乖巧的姑娘家,五官没有任何凌锐的侵袭性。
再加上赢今歌的温雅态度,他们(风,泰和)也有意交好,父王的打算是越来越明确了。
他们之前跟扶苏的关系不错,是因为扶苏和善的对待他们每一位弟弟,是的,似乎没有什么厌恶一样,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弟弟。
这让他们觉得,我也没什么特别的,讨好吧……又没用,扶苏还是一如既往的态度。
可今歌就不一样了,今歌会因为跟她关系好的那一部分人,得到更好更多的优待。
若是下一任皇帝的人选是今歌的话,父王有三十多个孩子,不算那些嫁出去的女儿……包括还没嫁的,儿子就有二十多个。
总不可能每个都封君,俸禄没多少,连养家都有些困难。
他们也没有说要跟今歌一同去赈灾,明显赈灾的这个成果是属于今歌的,为的就是将来登上皇帝来刷功绩。
“今歌,去到之后,距离灾民远一些,别受伤了。”曾经遇到过一个内里藏奸的家族,承包了修路,却苛刻黔首。
他还带着粮呢,可那些黔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感恩,一窝蜂的冲上来,若不是有守卫保护着,他都要受伤了。
泰和的话,令今歌点头, “我知道了,七哥。”
“今歌,好好办差,等你回来,我们再一起团聚一下,想必那会儿四弟也快回来了吧?”扶苏提起了远在边境地区的赢彻。
“我想,也应该差不多该回来了,都已经好几年了……”赢今歌想起了上一次见到赢彻的画面,还是如此的阳光开朗。
也对,赢彻只需要宣传表演一番,身边的常应也是个有本事的,又能够得到黔首的夸赞,那应该还是个阳光开朗大男孩。
唯一苦的是他府邸的那些妻妾罢了。
匈奴,东胡和夫余的地方刚划分了郡县,大秦犁没有直接以这种方式送过去,而是送给了那些县令,他(她)们制定某些政策需要实施推行,总要有些甜头。
况且,那些地方,还不一定需要犁耙呢!
提起赢彻,风与泰和第一反应是他的办差政绩,走遍大秦三十六个郡,郡下又有许多个县,五年多的时光,也算是将大秦的名号推广到了黔首面前。
想必,现在每个郡县的黔首都知道了,他们不再是旧韩(魏赵齐燕楚)之地的黔首了,现在,大秦一扫六合,所有的黔首都是大秦的黔首了。
大秦犁的推行,让他们初次认识了秦律,同时也学习秦话。
一举多得。
没想到,憨憨的赢彻,还能够因为第一时间攀上了今歌,就能有此收获。
“今歌,如果有什么需要的,可以直接来找我,七哥都尽量给你去办到。”泰和不太希望自己的日子懒懒散散的度过,他需要充实的差事。
“好啊,那到时候七哥可不能够推辞啊。”赢今歌笑盈盈的点头,对话间,气氛交流得十分温和。
风,泰和都觉得赢今歌说话挺温和随和的,跟扶苏差不多一个性子,难怪他们俩能玩得这么好。
……
在赢今歌带着物资和官员,医师前往砀郡时,远在琅琊郡的韩信,也准备带领着自己的士兵出发了。
刚开始,船还没有造好时,他们只是在海边训练,如跑步之类的。
看着波澜壮阔的大海,士兵们都觉得自己的心胸一下子就宽广了起来,还有……这沙子真软。
天气稍微暖和了些许,就开始锻炼这群旱鸭子的游泳和潜水能力了。
韩信知道,来自大秦的士兵,或许现在掺杂了一些六国的士兵,但都是不善水战,若是遇到强敌,容易战败。
都给我下水去!游泳!潜水!在利用放假的日子,可以下水摸鱼抓虾,随便你们!总而言之,我要看到你们熟悉水性的一面。
不许单独一个人出行,最起码带上一队人前往。
同时,又请来了熟练的渔民,让他们指导一下怎么分辨海浪之类的……
那些老渔民都上了年纪了,一般都不怎么出海了,唯有将自己的经验喂给自家孩子,希望孩子出海能顺利打到鱼回来。
谁知道,这来自大秦的士兵,看似来势汹汹,他们当时害怕极了,以为大秦士兵又打过来了。
可后来想了想,不对啊,我们不是早就被打败了吗?我们现在也是大秦的黔首了?
然后,大秦的士兵在这里安营扎寨,在这里建造了工坊,在这里收购渔民们的海货,又建了几个商铺,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老渔民们也是看着,觉得这些将士们也不是那么凶狠嘛,再打探一下,哦,出海……去打什么岛的人?他们不知道。
反正不关我事儿,只要将打回来的海货送到那些工坊去,会有人专门检查收购,觉得自己现在的日子也是蒸蒸日上。
一天,几个带兵的过来找到自己时,老渔民都害怕极了,咋地咯?我家孩儿送过去的海货,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
“老人家,我们需要经验丰富的渔民,教导我们怎么下水游泳,每日给工资的那种,多几个都无所谓,关键是有经验,能教人。”带兵的那个看着说话就挺斯文的,客客气气。
老渔民才刚恐慌呢,就听到了这话,有那么一瞬间,微微愣住了, “啊?”
“工钱多少?能跟工坊里的那些工人一样工资高吗?”下一秒,旁边的人就赶紧询问了。
“我也是渔民,看我这年纪,绝对有经验。”对方说了,多几个老渔民都无所谓,有经验,又会教人,那就不是我了?
我就是教会了我儿子去打渔,现在才能够将海货送到了工坊里去呢。
“当然,一般工人一天13到15枚秦半两的工资,我们一人二十枚秦半两的工资,请十个老师傅。”毕竟训练不是一日而成,再加上天气如果骤变,或许一日下水就那么大中午有太阳时。
老渔民顿时觉得兴奋的眼睛都亮了, “好好好,我来,我来。”
“我也可以,能日结吗?只要十个吗?等着,我这就回去叫上我老大哥。”
“先报名啊!等会儿就够人了!”
老渔民没想到这滔天的富贵终于轮到自己头上了,平日都只能够在海边捡捡海货,如果遇到扇贝,还需要自个儿撬了壳才能送到工坊去呢。
当然,专门负责检查收购的工人,也是来自他们本地的,一眼就看得出这海货是否新鲜,有没有造假骗人。
大部分都是老渔民,毕竟有经验,但……也只是几个人,更多的老渔民都没有稳定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