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2
,三皇子舅父谭鹏也凭借此功封侯,被留在京都,是三皇子最大的助力,之后三皇子被封为端王,一时间朝堂为三皇子马首是瞻,颇有当年五皇子和昌国公府在朝时的景象。
不过,这种情况也没有持续太久,隆明帝解除了大皇子的禁足,封大皇子为恪王,六皇子为惠王,一时间朝堂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恪王虽被封王,但是却不和之前一样天天上朝,反倒是整日告病,只不过支持长子立储之说的人不少,恪王省心,可这些人不省心。不过这些人并不被隆明帝放在心上。
至于端王和新进的惠王,倒是对多嫡之事极为热衷,两人一个收拢武将之心,一个拉拢文臣士子,再加上林家虽不相帮,却立在那里,惠王的声势居然和端王不相上下。
在这种相互制衡的局面中,乔微倒是不那么着急了,她现在很清楚自己想要入朝的希望只能在科举上。
隆明帝疼爱她是真的吗?是真的,但是对于帝王来说,疼爱和储君一直都是两码事,特别是龙明帝在这种标准的帝王,他又不是昏君,怎么可能立女子为储君。对于隆明帝来说,就算是几个儿子都被他剔除出局,他也只会从宗室中过继,绝不会立她为储君。
她可以私下里参与朝政,但隆明帝不会让她真的和皇子一样入朝办差。入朝的事,只能靠她自己争取,别无他法。
接下来的春闱对来来说极为关键。
除了乔微关注春闱外,朝堂之上对此事也极为重视,三年一度的会试由礼部主持,但谁为总裁却是各方争论不休的焦点。惠王手中文臣不少,但能够得上日后天下学子座师的人选也就那么一两个。
如果说惠王这里还能勉强找出那么一两个符合条件的,那么端王一党就是两眼一抓瞎,那是一个都找不出。端王只能一改自己之前重武轻文的态度,朝着各个文臣重邸一一拜访,可到底是临时抱拂脚,效果不佳。
最后端王和谭家只能开始竭力阻止隆明帝任用惠王推举的人为总裁,最终还是端王险胜一筹,隆明帝选用翰林院大学士何源为总裁,副总裁的人选却选用了惠王推荐的二人,副总裁六人,端王一系独占三分之一,一时间颇为自得。
春闱与秋闱一般都是九日,有了上一次的经验,乔微倒是没有上一次那么狼狈,但号舍环境到底不好,她也没好到哪里去。
为了让女儿日后的成绩不被人质疑,隆明帝让礼部不必呈送他会试的考题,也没有召礼部的人过来提前问名次。
春闱放榜之日,隆明帝甚至派人专门在礼部门口等着。看着上面高居榜首的名字,宫人赶紧快马加鞭回宫禀报。
第113章 骄纵肆意,权掌天下
殿试时, 坐在龙椅上的隆明帝看着身着贡士衣衫的学子,露出了笑容。
身为会元的乔微自然是坐在殿外的广场上,和众学子一起写殿试的策论。身为贡士, 以后随是天子门生, 但此时却没有进入正殿的资格。
“让人再加个垫子, 虽是入了春但地上还是有些凉。”隆明帝看了看女儿跪在殿外作答, 十分心疼。
不明所以的其他官员都纷纷赞叹隆明帝的爱才之心,并感叹这届贡士颇受隆明帝重视, 这样的厚待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只有刘福和苏阶林观二人知道,隆明帝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偏心只偏心安国殿下一人。
应是的刘福赶紧传旨,收到了垫子的贡士们心中颇为感动,能够礼贤下士, 将他们放在心上的帝王确实更得他们的心。
“谢陛下隆恩。”贡士们赶紧谢恩,山呼万岁。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流逝,下面贡士也逐渐交卷。与后世一些电影电视中一天就能结束殿试不同, 真实的殿试不可能一天结束。第一天贡士答卷,殿试后的第二天, 才会在文华殿中由读卷官向帝王汇报选评的结果,且礼仪复杂。
读卷其实是电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这个过程关系到每一位进士的位次, 尤其是前三甲,所以这读卷官的人选极为重要。大盛历来的读卷官都是由内阁、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征管,以及战士服和翰林院等高官组成, 这也是整个科举中级别最高的规格。
之后由这些读卷官将全部的卷子评出名次, 定出前三名, 也就是一甲的人选, 在第二日向帝王回禀,之后就是由隆明帝亲点状元。
殿试不同于会试,在大盛殿试是不用誊录的。隆明帝一眼就认出女儿的字迹,在他心中谁都比不上女儿的文章,可是他却笑而不语,反而对着下面的众臣问道:“几位卿家觉得这三人中谁的文章最好?”
“臣觉得当属此文。”兵部尚书刘桦率先答道:“陛下且听此文,这名叫林微的学子在对待戎狄之策上颇有见解,他认为且耕且守,于其来则拒之,去则追之。是,则事有备,大盛无骚扰之患,边境无可虞之忧,此边戍之不可以绝也……”
对于身为兵部尚书的刘桦来说乔微的策论很中他的心思,他其实不主张穷寇莫追的行为,敌人就应当坚决打击,不能放任猛虎归山,而且乔微的对军政的论点也很明确,她认为不能够放弃军事建设,也不能够放弃社会发展,应当戍边屯田,耕守结合,这个观点也是刘桦一直倡导的。
所以刘桦虽不知乔微的真实身份,却极力推荐乔微为状元郎。
“其他卿家觉得呢?”隆明帝露出了笑容。
苏阶岂能不知道隆明帝的心思,况且华阳公主的文笔确实是一众学子中最好的一个,论述清晰,刨析时政准确,成为状元郎下面的贡士也都会服气。
“臣附议刘尚书所言,此文堪为第一。”苏阶拱手道。
之后其他人也都表了态,虽然有些人觉得乔微的观点有些太过好战,但文笔和内容确实比其他人高出许多,自然也都跟着附议。
订好了状元郎,这些人又向隆明帝推荐了榜眼和探花,分别是韩明和一位叫做曾磐的学子。
按照惯例,之后是传胪大典,唱完名次张贴完黄榜后,隆明帝召见一甲前三名。乔微三人这个时候才能踏入大殿之中。
隆明帝看着走进来的行完礼的三人,对着女儿笑道:“你可是玩闹够了,还不回朕身边来?”
这让在场的文武百官不明所以,但一些高位的官员却注意到了乔微,毕竟他们很多都在临安宫或是各种地方见过这位最受宠的安国华阳公主。
乔微只好上前对着隆明帝行了一礼,拜道:“儿臣华阳见过父皇,父皇长乐无极。”随后在隆明帝和蔼的笑容中走到隆明帝身边,对着下首的众臣福了福身子,“诸位大人好,得父皇恩典,我以林微之名参加科举,在此多谢几位大人对我文章的赏识,不胜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