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
哄哄我不行啊。”
丝丝打了水洗脸:“我三哥就是实在,嫂你别生气。赶明儿我摘了花配一些胭脂,当腮红或者涂唇都好看。”
“嗯。”三嫂笑笑,对此其实没多计较。“你三哥倒是挺能干。我娘当初就是看上他这点了。”
丝丝笑笑,洗漱完帮着做饭。“一大早娘去哪儿了?”
“跟爹去县里了,说是想买些棉花。”
“那早饭不回来吃吧?”
“不回,走时带了干粮。”
“娘真是的,都去县城了,不能买两碗面啊,每次都带干粮。干巴巴的不好吃。”
“都这样。省下钱、用的地方多着呢。”
好吧,一辈子的生活习惯很难改。尤其他们生活的年代处于战争动乱时期,更加让人居安思危。她两次卖药方的钱给了他们些,老两口扣扣搜搜的盖了这座砖土混合的房子。其余的都攒着。
他家这房子挺大,但却没地主家青砖黛瓦的气派好看。后来这里成解放区后开始均田分地,穷苦百姓打了翻身仗。老农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
一家人吃了早饭,老大两口子和老三下地干活。丝丝挽起袖子处理药材,三嫂出门去找人要花样子。赵家的小院飘出一股浓烈的黄酒味道。
他们这里属于郊区,到县城赶车也就一二十分钟的路程。等她弄好了药,老两口赶车回来了。他们车还未卸,一个拿着烟袋的媒婆带着俩男人抬着礼物上了门。
一家有女千家求,这种情况赵家二老也算熟门熟路。给儿子求过亲,大闺女那会儿也好几家来说。这几年因为丝丝,更是门槛都险些被踢破。
招待人在院儿里坐下,这回来说的是县城开布庄李家的小儿子。这孩子赵家二老见过,快一米八的大个子,五官长的也周正,还读过洋学堂。比丝丝大两岁,俩人倒是般配。
“家里已经准备了单独的房子,以后一成亲就自己过。知道丝丝医术了得,所以这房子是临街的,以后可以开个药铺。”媒婆介绍了男方家条件,拉着丝丝的手说:“你治好了他娘的子宫脱垂,他可是一直都惦记你呢。”
丝丝没说话,装作害羞的抽出手进了屋子。赵老太一看就知道闺女啥意思,应付完媒婆让人把带来的礼物原封不动带走,午饭也没敢留。(当地风俗,留饭等于同意。)
送走客人,赵妈妈进屋径直进了闺女的房间。瞅闺女一眼,老太一屁股坐炕上,望着她满脸愁。
“过年可就二十了,再不嫁人要成老姑娘的。你跟娘说说,你到底想挑个啥样的?”
“二十也不大。”
丝丝笑着含混,不想谈这个话题。前世生活的世界女孩子十五及笄后嫁人,这个世界周围的女孩子也都十七八嫁人,早的也有十五六就结婚的。她十九了,母亲有些着急。生怕耽误了她,以后找不到好人家。
“娘,我不嫁人的话家里不能一直让我住吗?”
老太太伸手拍拍她:“傻孩子,哪有女人不嫁人的。我闺女这么俊,可不能荒废了青春。”
看她不说话,老太拍拍她安慰:“再踅摸,就不信找不到你满意的对象。”
谈话依旧没结果,老太出去的时候眉头皱着。十九了,倒也不算太大。可女孩子经不住这么蹉跎,青春一过可就不好找了。这闺女也不知是犯什么毛病,那么多来求亲的居然一个都看不上。
她出去到厨房做饭,丝丝在屋里鼓捣她的药材。午饭没做好,刚才求亲的主角亲自上门了。
“赵姑娘、”
他站在屋门口踌躇着不知该如何说,俊秀的脸上满是焦急和不解。丝丝从自己屋子出来,指指中屋的椅子让他坐。
望着她荷花粉面清雅的容颜,他不自觉的红了脸。想到被拒绝了,一下子脸上又泛了白。
“我、我哪里让你不满意?你说出来好嘛,我改。”看丝丝不说话,他接着又继续:“我在林城上过高中,今年到新政府财务上班了,以后端公家铁饭碗的。虽说挣的不多,可养家糊口绝对够。我会对你好,不会让你跟我吃苦的。”
“不是这个问题。”
“那是什么问题?”
“婚姻、结两姓之好,夫妇和顺。最主要的是……”话说一半,丝丝忽然改了话锋直截了当起来。“我不愿意。请李、同志另觅良缘,勿以丝丝为念。”
“为什么?”
“不为什么。”
李家小儿子亲自听到了她的拒绝,离开赵家的时候失魂落魄。父母提及婚事,他立马就想到了她。多少日子的心动,到头来居然是一场空。
颓废的出了赵家大门,一步步快走出村子了他忽然返回,极速的飞奔再次去了赵家。
赵家在院里摆好了午饭,看到他再次进来赵妈妈顿时呆愣住了。乡邻间赶上了饭点第一句客套话就是让饭,可今儿这话显然不合适,她顿时就有些尴尬。
“赵丝丝、你不用急着拒绝,好好考虑几天好吗?五天,五天后我再来找你。”
男人说完弯腰给赵家长辈鞠了个躬,然后转身离开。他来去如风,赵家人在一瞬的诧异后都和善的笑笑。
“丝丝,这李家小子看着不赖,你要不再好好考虑考虑。”三嫂开口劝。
“是啊,人长的周正,又对你这么上心……”
“行了,都吃饭。”
老汉看出了闺女的不喜,开口打断了儿子的话。婚姻是一辈子的事儿,再着急也得闺女自己愿意。她不喜欢,那就再踅摸。虽然他也不理解闺女到底为何如此挑剔。城里几个都看不上,乡下的就更别提了,这该到哪儿给她找啊?
这孩子长的好又能耐,可长的再俊再有本事、女孩子不也得嫁人嘛,难不成一辈子当老姑娘?那可白瞎这么优秀的孩子了。
“吃饭吧,不愿意咱就再找,不急。听说城里读过书二十多没嫁人的姑娘多的是,没啥急的。”
老汉安慰闺女,赵丝丝冲爹笑笑拿起了筷子。她在家里能挣钱,倒没人会嫌弃她。三哥三嫂那么说,是真心替她着想,所以她也没生气。
吃了午饭三嫂去收拾碗筷,丝丝估摸着姐姐快生了,跟母亲说下午去给她送倒馍(葱花饼或包子之类,寓意生产顺利)。
“好,我去烙饼。”
“多放几个鸡蛋。”
葱花饼一大摞,家里积攒了七八斤鸡蛋也都给提上。自家也有个孕妇,不过夏天鸡下蛋挺多,一天五六颗足够家里人吃。
“奶奶,我也要去看大姑。看,我给大姑肚子里的宝宝做的小肚兜。”
老大家大闺女今年十一岁,小时候是大姑带大的,对大姑非常亲。老太太笑笑拿过肚兜瞧瞧,笑呵呵的牵起孙女的手。
“你娘教你做的吧,这喇叭花绣的不赖。”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