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


辙撅着小屁股,钻进苏老太爷的竹林,装模作样的这里找找,那里翻翻。

就在众人都没抱什么希望时,他就举起那沾满尘土的金钳镯出来了。

苏辙会说的话并不多,却是一个字一个字清晰的往外蹦:“我!的!”

“这是我!的!”

程氏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忙道:“好,我知道,这是二舅母送给八郎的金镯子!”

“娘帮你收起来好不好?”

苏辙想了想,点了点头。

这金钳镯一直埋在竹林里也叫人怪担心的,还不如交给程氏。

更何况,他好几次都听程氏与常嬷嬷说起想做生意,毕竟正院能当的东西当了,能卖的东西卖了,以后靠什么过日子?

靠二伯苏涣的俸禄吗?

自然是不够的,且不说苏涣仍在靠赁屋过日子,更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的,虽说如今并未分家,却也不好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所以程氏就想到了做生意,她是程家的女儿,从小耳濡目染,也是有几分本事的,可架不住做生意需要本钱,她总不能将自己的陪嫁都搭进去吧?万一亏了,到时候一家老小去喝西北风不成?

苏辙忍不住想,这程二舅母给的金钳镯兴许能派上用场。

可程氏一时半会并未想到这处来,只将金镯子交给常嬷嬷,叫常嬷嬷好生收起来。

正交代着,苏轼就走了进来。

苏轼今年已经四岁了,脸盘子仍圆嘟嘟胖乎乎的,很多时候已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一进来就看到了常嬷嬷手上的金钳镯。

实在是这般亮眼的金镯子,想不看到都难。

他一边喝井水湃过的绿豆水,一边问这是哪里来的金镯子,毕竟他可从未见过程氏戴这个镯子。

程氏刚解释两句,谁知苏轼就脸色一变,连绿豆水都不喝了,气鼓鼓道:“嬷嬷,把金镯子给我!”

常嬷嬷只当他想看看,便将金钳镯递给了他。

他一拿到金镯子,就将金镯子往地下摔。

苏辙惊呆了。

这是干什么?

他这哥哥莫不是疯了?

程氏也吓了一跳,连忙将金钳镯捡起来,虽说金子值钱,但这金钳镯做工更值钱。

她见金钳镯已有些变形,也不生气,直道:“六郎,你这是做什么?”

苏轼板着小脸,气鼓鼓道:“不要二舅母的镯子。”

“他们,他们惹娘生气,都是坏人!”

“不要坏人的东西!”

别看他年纪不大,却是聪明过人,能从程氏与常嬷嬷的只言片语中窥探整件事。

程氏一愣,继而道:“那这金钳镯应该怎么办?丢掉吗?”

苏轼重重点了点头:“对,丢掉!”

“把它丢掉!”

程氏心里感动的同时却又教起他来:“你可知道这金钳镯值多少钱吗?你向来喜欢吃糖霜玉蜂儿,这镯子能买整个院子的糖霜玉蜂儿,还是要将它丢掉吗?”

苏轼毫不犹豫再次点头:“丢掉!”

“娘,二舅母坏,我们不要二舅母的东西!”

这话说完,他再次拿起程氏手中的金钳镯,再次丢在地下:“娘,不要它!”

苏辙:……

他觉得很是绝望。

三岁看老,如今的苏轼已经四岁,多少能看出他以后的性子,就他这样执拗的性子,也难怪长大以后屡次遭贬!

就苏轼这样宁折不曲的性子,哪里适合当官?

他不免心疼起多年之后的自己,也心疼起再次被苏轼丢在地上的金钳镯,将它捡了起来,正色道:“六哥坏,这是我的镯镯,我喜欢镯镯!”

第12章

如今苏辙年纪太小,苏轼年纪也不大,他不好一本正经与苏轼说什么“一码归一码”、“做人该圆滑些,不然以后要吃亏”的道理。

他说了,苏轼也是听不懂的。

他只能郑重与苏轼强调一番。

即便你不喜欢程家人,不喜欢程二舅母,但你丢的是程二舅母给我的金镯子。

这,是我的东西!

苏轼愣了一愣,继而才一本正经道:“八郎,二舅母对娘不好。”

“她坏,她的东西也坏!”

“我们不要!”

他最喜欢的就是苏辙,理所当然觉得苏辙会和他同一战线。

苏辙知道他想的是什么,却依旧正色道:“这是我的镯镯!”

“我喜欢镯镯!”

两个小胖子四目相对,眼神里都带着坚持。

最后还是苏轼坚持不下去,嘴巴一瘪,转身就投入程氏的怀抱:“娘,我不喜欢二舅母。”

他指着苏辙,有种苏辙背叛了他和程氏的感觉,更是告起状来:“娘,我也不喜欢八郎了。”

苏辙:???

他只听说过爱屋及乌。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恨屋及乌吗?

苏轼伤心极了,哭的是上气不接下气。

别说苏辙,就连程氏还是第一次看到苏轼这般伤心,甚至就连苏轼偷懒不愿写字被打了手板心,都没至于此。

程氏拍着苏轼的背,柔声道:“六郎,八郎说的没错,这镯子的确是你们二舅母给八郎的东西。”

“你摔了八郎的东西,八郎都没生气,你怎么哭上了?”

“你听娘与你说,如今虽国泰明安,却也有不少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样一个金镯子若换成粮食,你知道能养活多少人吗……”

可苏轼根本听不进去,依旧哇哇大哭。

哭的苏辙脑门子一抽一抽的。

他这个哥哥,真是个小犟种啊,也难怪日后当官了老是被贬。

他虽不认同那等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不做实事之人,但圆滑并不等同于此,只有站的够高、走的够远,刚正清明才能为人称颂,若不然,不仅会成为众人口中的迂腐之人,更会吃尽苦头。

历史上的苏轼不就是如此吗?

苏辙见苏轼几欲哭晕了过去,摇了摇头,索性吃起甜瓜来。

眉州虽比不得汴京繁华,但也是有冰卖的。

像有些家中富裕的,更有冰窖,比如程家。

苏家如今可是没钱买冰的,但苏辙觉得这凉飕飕,甜滋滋的甜瓜吃起来也不错,更是拿起甜瓜凑到苏轼嘴边。

若换成从前,苏轼定笑嘻嘻就着苏辙的手吃起甜瓜来。

哪个吃货能拒绝好吃的?

可今日苏轼当真是生气了,啜泣着看了他一眼,就别过头去,以此来彰显自己与他一刀两断的决心。

苏辙觉得有点好玩。

他原想着以苏轼的性子,不出一日就能与自己和好如初。

可他很快发现,自己到底太低估了苏轼的犟脾气。

翌日一早,苏辙前去正院时,碰上了去寻苏洵启蒙的苏轼,他笑眯眯喊了一声“六哥哥”,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