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0
一回事,苏轼肯不肯老老实实上任,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果不其然,苏辙刚行至苏轼书房,就听到里头传来苏轼的咆哮声:“我才不去什么扬州了!就算官家怪罪,就算我死,我都不会去扬州的!”
“王安石这是做什么?使的是离间计吗?从前我就知道他不是什么好人,没想到却是个一肚子算计的小人……”
苏辙走进去时,正好见着苏轼正举着一方砚台要往地上砸。
也不知道是苏轼觉得乱砸东西不好,还是他觉得这方砚台太贵重的缘故,只见他高高举起砚台,竟迟迟舍不得摔下去。
一看到苏辙来了,他将砚台抱在怀里,没好气道:“八郎,你说王安石这根搅屎棍子到底要做什么?”
他只觉得自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如今一个个大臣看他的眼神怪怪的,更有人偷偷问他:“苏大人,我听说你的胞弟与王安石王大人有几分交情,莫不是苏大人升职一事是你胞弟在其中帮忙?”
“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你这样做会不会不太好?我虽相信你的人品,可旁人不一定相信,大概觉得你摇摆不定,两头吃了!”
苏轼连声直说自己冤枉。
他说这事儿与自己半点关系都没有。
可有人信吗?
没人相信!
“六哥,你向来聪明,难道会不知道王安石这是要做什么?”苏辙耐着性子与他分析,一字一顿:“如今我并未反对他变法,落在他眼里是支持他,如今有你这样一个刺头在,你说他是针对你还是不针对你?”
“他索性将你调的远远的,这样汴京是什么局势,与你再没关系。”
“从前我就与你说过他不是个有肚量的,正好经此一事叫你有苦说不出。”
“毕竟他可以选择想法子将你降职,或者平调,却叫你擢升,你猜猜看他有没有报仇的意思?”
顿了顿,他更是正色道:“六哥,我若是你,这时候乖乖去杭州当你的知府,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等着风平浪静再回来……”
苏轼神情突然变得激动起来,厉声道:“王安石他休想!”
第92章
苏辙就这样静静与苏轼对望。
他什么都没说。
因他知道, 他这六哥的脾气一向如此,他这时候说什么,苏轼都听不进去的。
他转身就走, 临走之前只道:“六哥, 这件事你先好好想一想,人生在世,不是自己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的, 你就算不为爹娘想一想, 也该为六嫂与两个孩子想一想才是。”
“迈哥儿不过三两岁的年纪,迎姐儿尚在襁褓中,更不必提六嫂纵然得孙翁翁照看, 但当日孙翁翁说话时你也是在场上的,六嫂常年忧思忧虑,身子本就不好,若你再闹出什么事情来, 她哪里受的住?”
“至于六嫂为何会忧思忧虑,落下病根, 其中原因,我想你比谁都清楚的!”
这话说完, 他就走了。
苏轼哪里会不清楚王弗的病根从何而来?
想当初他刚去凤翔府时,被上峰宋显等人针对,那段时间, 别说他的日子不好过,就连王弗等人的日子也不好过。
后来又出了对官家不敬一事, 他锒铛入狱, 王弗更是担心不已。
再后来,他与陈、希亮陈大人也是政见不合, 两人冰释前嫌已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他知道自己对不起王弗,所以别说苏辙时常在他耳畔敲打他不准他纳妾,他自己根本毫无这个想法,每每忙完公务就回来陪孩子陪妻子,以至于汴京上下许多人提起他们父子三人来皆夸赞不停。
但这时候的苏轼却无心思虑这些。
他很生气。
八郎为了区区一王安石竟这样对自己?
来福见状,忍不住劝道:“少爷,八少爷对您的心意,别人不知道,您还不知道吗……”
“那是从前!”苏轼气的不行,没好气道:“人都是会变的。”
“从前我每次回来汴京,八郎都陪在我身边,如今他却是忙的脚不沾地,男子忙于事业,我也能理解,可来福你看看,方才他那叫什么眼神?”
“我是他的兄长,就算我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也该与我好好说说,上来就将我批评一通,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他儿子呢!”
“都怪王安石,也就是这人出现之后,八郎才像变了个人似的。”
来福的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他想。
就您这性子,就算八少爷这时候说什么您都听不进去啊,八少爷又何必浪费时间?
苏轼是越想越气。
但他再怎么气,也是将苏辙的话听进去了,不敢贸贸然冲到官家跟前说什么“我不愿意去当知府”之类的话。
这话一说,可就是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
苏轼听说汴京城内的老百姓已闹着游行反对变法,其中不乏官员,他是灵机一动,也冲了出去。
毕竟他这满腔怒气得找个地方宣泄一二才是。
但苏轼万万没想到,他刚冲出去,就被衙差给抓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苏辙耳朵里时,已是半日之后。
来福匆匆忙忙来寻苏辙,一开口就道:“……八少爷,您快回去看看吧,夫人她们急的不行。”
苏辙早有防备,他早知道他这哥哥不会这样安分守己的。
原本正落泪的程氏一看到苏辙顿时就有了主心骨,开口道:“八郎,这可怎么办啊!”
“方才你爹爹已差人去衙门打听过了,说是这次统共抓获了三百七十二人,其中有二十五人乃朝中官员,衙差说这些人妨碍交通,每人打十个板子。”
“像那些朝廷命官是明知故犯,一人要打二十个板子,其中就数六郎官位最大,要打三十个板子。”
“这……这寻常庄稼汉挨三十个板子都受不住,六郎从小养尊处优,只怕这三十个板子落下去,他就没命了啊!”
“娘,您别急。”苏辙安慰程氏婆媳两人,道:“你们也别哭,我来想想办法。”
“汴京城内的百姓已游行了好几日,偏偏六哥一出去,官府就开始抓人,我看这件事蹊跷得很。”
程氏与王弗一愣。
一旁皱眉的苏洵道:“你的意思是王安石这是冲着六郎去的?”
苏辙点了点头:“这就是王安石的高明之处,杀人不见血,他比我想象中还要厉害。”
王安石先游说官家升了苏辙的官,苏辙却恩将仇报,这就是不仁不义。
就算他厚着脸皮前去找王安石帮忙,都有些站不住脚。
苏洵虽在朝中无官无职,却因两儿一婿皆在朝中为官,对朝中大事小事都很上心,如今试探道:“八郎,你说的是,如今你虽未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