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2
地。
直到他和一旁的孟冠白对上的视线,咧嘴一笑,“这位公子,你看?”
孟冠白看着忘形的谢景行和屿哥儿,连忙收敛心中的激动,这两人真是不分场合,不过看来还是他更加靠谱。
将手伸进怀里,孟冠白准备自己先将喜钱掏了送出。
可此时周宁和谢定安也跑了进来,见此情形哪里还不知发生什么,连忙去大堂的柜子上将包好的红封拿出来,给了送喜的人两封。
那报喜人接过一捏,触感明显不是铜钱,分明是碎银子,笑得更为喜庆,连连拱手作揖退了出去。
这之后,才又接二连三来了更多报喜之人,周宁直将手里的红封发的只剩三个才没再见人来。
这时,孟家的侍从才赶了回来,他头巾散乱,鞋履不整,满脸笑意跑进谢家院子,道:“公子,谢家郎君是案首。”
孟冠白一拍他的脑袋,“还用你说,报喜之人早早过来了。”
侍从捂头笑了笑,他不是去晚了嘛!那些专程跑腿报喜的人可是连夜排在那里,就为了挣报喜钱,他哪里挤得过那许多的人。
不过看他辛苦又这般狼狈,孟冠白将刚刚从怀里摸出却没送出去的钱扔给了他,“拿着,你的报喜钱。”
侍从嘿嘿笑着,他就知道他家公子大方,而且又同着谢家郎君关系好,他一定能得到赏钱的,昨日才争到了这个差。
将手里的二两银子放进怀里,他连忙又道:“谢小郎君是案首,萧郎君乃是第三,寇郎君是第四,丘郎君和吕郎君分别位列第五和第八。”
他早就知道他肯定比不上那些报喜人来得快,可是他看得全啊!
孟冠白用手指摩挲着下巴道:“也不出意外,虽然丘逸晨和吕高轩比府试名次低一些,可也没差太多。”
毕竟还有往年没考上的童生参试,说不得往年童生就有发挥失常,或者因身体缘故缺席的,加上比他们多有一次经验,还又多学了几年,自然有可能比他们强。
更何况,阅卷的学政大人对文章的喜好不同,自然也会导致排名时的差异。
不过,大家都在前十,这真是一件大喜事,看来他订的包间是绝对浪费不了的。
谢景行和屿哥儿直到被一个又一个报喜之人的声音打断,两人才分开,屿哥儿脸上潮红如涂了一层胭脂,低着头忍不住悄悄用眼角余光看着谢景行。
谢景行脸上有些不自在,清了清嗓子,没有再和屿哥儿说话,随同周宁和谢定安一同为报喜之人发喜钱。
屿哥儿失落地收敛了笑意,很快又被欢笑着跑来跑去的双胞胎打断,心情又飞扬起来。
等将来送喜报的跑腿全部送走,早就围过来的邻居就准备进来贺喜了。
可没想到,府衙的衙役这时却来了,更让人惊讶的是高知府赫然走在最前面。
谢景行连忙上前,将高知府和一众官差迎了进来。
周宁第一次见到这般大的官员,心里有些虚,可仍是强撑着去内院泡了一壶清茶端了上来,接着就和谢定安一同到了一旁凳上坐着。
孟冠白自从知府过来之后,便一言不发,他家虽是豪富之人,可家里却未出过有品级的官员,而他又只是一个小小秀才,高知府又不是冲着他来的,他也不硬凑上去,拉着侍从退至了一旁。
屿哥儿则是抱着双胞胎去了内院,顺便可以看着汤圆铺子的客人们,另外,他扫了眼高知府身后官差,共有六人。
有一个官差手里拖着一张托盘,托盘被红色的布料盖着,一端凹凸不平的像是银子,另外一端是一块方方正正不大也不厚的东西,像是册子,屿哥儿想了想,便知那该是正式的喜报。
连府试案首都有喜报,而此次的谢景行可是小三元,更该有喜报送来。
刚刚的红封还只剩下三个,他便又包了三个红封,高知府肯定不会要,不过可以为跟来的六位官差一人送一封。
早前他和周宁一同包红封时,就知道银子放在哪里,此时进去拿了钱和东西出来,就待在内院里将碎银放进红封,合在一起递给双胞胎,到时由他们去送,官差也不好拒绝。
屿哥儿一边注意着外院大堂的动静,一边也时不时看两眼汤圆铺里客人的情况。
谢家门旁已经围了不少人,甚至是汤圆铺连着内院的那间门口都有街坊邻居往里张望。
汤圆铺里有不少眼熟之人,可此时听到这边的动静后,也有眼生之人往这边来了,进到铺子里同客人攀谈,“这里便是那小三元家里吗?”
客人与有荣焉地笑道:“可不是,就是我们春闲巷里出了小三元。”
春闲巷里读书人多,中秀才的也有不少,可小三元那可是绝无仅有的,就是日后春闲巷的房屋都能更卖得上价格,春闲巷的居民们当然高兴。
一个打扮喜庆的妇人跟着凑近,“那这小三元何许年纪了?”
有认识谢景行的客人道:“好像是十五了。”
那妇人继续问:“可有婚配?”
客人们互相看了两眼,笑道:“这么快就得到消息过来了?”
不过君子有成人之美,这妇人一手甩着一张红帕子,头上扎着一朵粉色的插花,一副媒婆打扮。
“他家可还没婚配呢,你可得帮着好好挑挑,他可不只是小三元,还是天乾。”
媒婆眼里一亮,这般好的资源她居然早不知道,这下可不知得有多少人跟她抢这门好差,她立马从人群中退走,她得回去好好和在她这里挂了名的那几家人说说。
屿哥儿木愣愣地站在内院里,将汤圆铺里众人的话语全部听在了耳里,直到被谢若一把抱住小腿,才回过神。
谢景行陪同高知府坐在上手,“不知知府大人特意前来所为何事?”
高知府面上带着笑,示意一旁的官差将托盘放在桌案上,一把扯开上面盖着的红布。
托盘一端白花花的银子露了出来,门外看见的邻居倒抽口气,瞬间哗然。
将另一端的喜报递到谢景行手里,“你可是通州府几十年未曾一见的小三元,这还不足以我亲自前来吗?”
谢景行双手接过,谦虚道:“还多亏知府大人的教诲,小子才能获此殊荣。”
孟冠白在一旁听见,心里戚戚然,自从他们这位新任知府上台后,府学每月月末文考出的题目几乎都是由出自他手,有的甚至是他见所未见的。
前任知府可是从不管府学之事,他们这位新任知府大人却是事必躬亲,连府学的教官们都勤勉了不少,他们每月要完成的文章也是成倍地增加。
高知府又指了指托盘中的银子,“这里是五十两银子,不多,嘉奖你取得此次成绩,还望日后继续勤勉努力,乡试能再创佳绩。”
高知府前来目的就只是送喜报,以表示他对府学文教之风的重视,稍坐了坐便就离开了,府衙事务还不少,他是抽空出来的。
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