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


途中是否有人动过手脚。

无论如何,这番茄都是他送进宫的。

于是便急匆匆地跟了过去,皇帝也没说什么。

七拐八绕,终于到了潇妃的寝宫。

潇妃此刻已经醒了,靠坐在贵妃榻上,脸色还有些苍白,太医正在针灸。

“爱妃如何了?”

潇妃勉强笑了笑,“还是老毛病罢了,怎的又惊动了皇上?还劳皇上跑这一趟,臣妾罪过。”

皇帝亲切的坐了过去,“还是太医院那帮家伙没用。”

祁秋年走在最后面,他是外男,不适合进寝宫,只能留在外面。

转身晏云澈打了个照面,也不敢多说什么,挤眉弄眼地想问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晏云澈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他可算是把心吃到肚子里去了。

【晏云澈的母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晏云澈看了他一眼,略微靠过来一些,“母妃她,这确实是老毛病了,当年生我胞弟时落下的病根儿,时不时就会头疼难忍,大多数休息一阵就能缓解,不算严重,却折磨人。”

祁秋年点点头,听着有点像是偏头痛。

偏头痛在后世,其实也没有一个很合适的治疗方式,只能通过治疗和药物来缓解,几乎是无法根治的。

【我那边倒是有特效止痛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拿出来呀。】

晏云澈猛地看了他一眼,微微张了张嘴,却又觉得这不是说话的地方,于是便稳了下来。

“皇兄。”一个模样和晏云澈有三分相似的小皇子小跑过来,额头上还带着薄汗,“母妃没事吧?”

晏云澈颔首,“旧疾发作,已经醒来了,承安可又是逃学了?”

抱着书袋,落在最后面的小太监气喘吁吁,“回佛子,十三皇子没有逃学,是刚下学就跑回来了。”

祁秋年心中啧啧两声,【宫里的孩子日子也不好过呀,这么小的孩子,学什么四书五经。】

晏云澈看了他一眼,介绍,“这是贫僧的胞弟,十三皇子。”

祁秋年躬身行礼,“臣见过十三皇子。”

晏承安让他不用多礼,“你就是皇兄前些日子说的那位拥有奇思妙想的商人?”

祁秋年无奈又好笑,“是,臣确实有些奇思妙想。”

十三皇子,晏承安,今年还不到十岁,是战家立功封爵后出生的。

可见,老皇帝把前朝后宫的平衡术玩得很六。

晏承安是皇帝最小的儿子,是皇帝老来得子了,也是唯一没用云字辈取名的皇子。

都说大孙子小儿子,皇帝平日里对晏承安也多几分属于父亲的宠爱,而不是对皇子的培养和教导。

正因如此,即便皇帝日益衰弱,但晏承安年纪还小,不管是晏云耀,还是其他皇子,都没把他当成是对手。

最多是不让其发展起来罢了,就让他做个安乐的小皇子,在看战家的份上,日后给个不错的封地,这就不错了。

室内,潇妃还在和皇帝闲聊,说的也是今日尝到的番茄,潇妃还挺喜欢这个味道。

过了没一会儿,皇帝就派人出来通知祁秋年,让他再送一些番茄进宫。

祁秋年自然应了。

又过了一阵,皇帝政务繁忙,先离开了,潇妃也像是缓过来了,在偏殿和两个儿子,还有祁秋年都说了一会儿话。

可是没多久,潇妃就又招呼了宫女给他矫按头部,显然是又不舒服了。

祁秋年犹豫了一会儿,“娘娘,恕臣斗胆,您的头痛症是否多发于生理期?”

“生理期?”潇妃其实也不过四十岁的年纪,曾经又出自武将之家,并不如其他后妃那么柔弱,眉目中有几分英气和潇洒。

祁秋年尴尬道:“就是葵水期。”

他一个男的,跟一个妃子说什么生理期,一旁伺候的老嬷嬷就直接恼了,“大胆,你一个外男,岂可将...污秽之物说出口?”

潇妃抬手制止了老嬷嬷,她看祁秋年的年纪,也就是当成个晚辈,而且她也没有感觉到冒犯。

“小侯爷是知道这种头痛症?”

“在我家乡,有一种病症,叫做偏头痛,多发于女性,特别是生过孩子的女性,引起头疼的原因很复杂,但大多是发生在生理期,或者是睡眠不好,头部受凉的时候。”

潇妃略有些恍惚地点了点头,“确实是如此。”

她都被这头痛折磨十来年了,月月都要发作几次,今年更是严重,偶尔还会痛到晕过去。

要不是病情加重,她也不会想办法让晏云澈提早回京。

二十年出家的时限还没到,还不到还俗的时间,但她知道,若是她发生意外真的醒不来了,承安还得要云澈才护得住。

想到这,她也微微叹息了一声。

“母妃不必忧心。”晏云澈虽然是一身佛衣,是大晋的佛子,但他也是母亲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孩子。

他道:“儿子会想办法的,宫里治不好,便去找宫外的神医。”

祁秋年犹豫了一下,先没说自己有药的话,毕竟止疼药也不能根治,只是能让人在发病的时候轻松一点。

琢磨了一下,他还是偷偷给潇妃输送了一点木系异能。

木系异能对于植物生长有大作用,还有点治疗作用,但不多,只能说暂且缓解,维持得了一段时间不发作。

至于止疼药,他准备找机会交给晏云澈,把用量用法,以及吃药的禁忌和副作用都先说清楚,具体用不用药,还是看他们自己选择。

天色不早了,祁秋年这个外男该出宫了。

晏云澈同他一起出宫的。

“侯爷若是不介意,便坐贫僧的车架回去吧。”

第13章 搬家

祁秋年略微挑了一下眉毛,不太明白晏云澈为什么突然要送他回家。

却也没拒绝,跟晏云澈一起上了马车。

极乐苑离皇宫很近,但晏云澈还是让车夫绕路先送祁秋年。

祁秋年琢磨着,“大师,粮种推广的事情,不知您如何看待?”

晏云澈似乎料到了他会问,“北方干旱,这三种粮食却又喜旱,想来北方是个不错的地方。”

什么叫默契?

祁秋年这会儿突然感觉心情特别畅快,这个世界有这么一个人,如此了解他的所思所想。

人逢知己,不过如此了。

他道:“今日三皇子有意将粮种送到江南去推广。”

聪明人交流,一句话就够了。

晏云澈了然。

且先不说会去江南推广能预想到的那些困难,就说江南本就富庶,大多百姓都安居乐业,并不缺少果腹的食物,晚一年种植,也不碍事。

而北方,从去年就开始干旱,无论多大的权力,在天灾面前都显得十分渺小,北方的百姓等不起了。

前些日子,还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