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8
着他家阿澈一起睡觉。
也不知道是不是晏云澈礼佛二十年,身上被香火腌入味了,晏云澈身上一直都有一股很清爽的檀香味。
嘿嘿,这么说,可能也不恰当,大概是晏云澈即便是还俗,也没忘了每日焚香礼佛。
这味道,闻到就让人很安心。
祁秋年懒散地坐在晏云澈身上,随手扯了一本地方县令送上来的政务报道,还不少。
晏云澈随口解释了一句,“也不是什么大事,这田里马上就要丰收了,底下县令来问农作物要怎么办。”
今年的收成,实在是太好了,这收成好,确实是一件好事情。
但也极大地增加了百姓们囤粮的负担。
今年春耕的时候,他们才过来不久,而百姓大概是前几年干旱,饿肚子饿怕了,虽然还是有人种小麦和稻米,还有粟米这一类的粮食。
不过总体来说,都种得不算多,大多数都选择了种土豆红薯玉米。
毕竟这东西管饱,还能当菜吃。
这是百姓们自己的意愿,而这三种粮食都是新鲜产物,祁秋年和晏云澈也不好干涉百姓们自己的农田里要种什么农作物。
这不,面临收获了,百姓们就突然间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家里的粮仓放不下呀。
从前,这些百姓都是种好大米,交完税之后,基本上都是直接把大米卖了,然后赚到的钱,再去换糙米回家吃。
粳米贵,糙米便宜。
这样才能保证一家人,一年到头都不会饿肚子,产量好的时候,他们才能给自己留一部分,逢年过节的时候,吃几顿白米饭。
所以家里的粮仓,基本上也就只能屯一家人一年,最多两年的粮食。
这土豆红薯玉米,除了高产,他还特别大一个,占地面积就更大了。
百姓们就是苦恼这个问题呢,总不能烂在地里了,可收回来,也没地方囤放呀。
祁秋年琢磨了一下,“到明年,情况应该会好很多了。”
晏云澈看着他。
他说“今年,我那些试验田种的旱稻,收成应该不错,明年就有种子下发给大家了,能提高稻米的产量,我估计大家还是更愿意吃大米饭的。”
确实是这个道理,土豆红薯玉米虽然能作为主食,但也总不能天天吃,只有米饭,是怎么吃都吃不腻的。
晏云澈颔首,“但目前的首要问题,还是解决今年的囤粮该怎么办,我是想,或许可以在村子里修建一个大的粮仓,大家清算好自己的产量,都可以囤放到一起去。”
每次取用,都从自己的产量里划分减掉。
大不了就是村长忙一些,记录一下,也不复杂。
再则,以后要是出什么天灾人祸,这粮仓也是百姓们保命的东西。
反正现在有红砖和水泥,造价不高,村子里每户人出一点钱,这粮仓就盖起来了。
顺便,也能在村子里推广一下这水泥的妙用。
等到官道上的水泥路修完了,这水泥就该流入市场了,让百姓们提前见到水泥的好处,这就不愁销量了。
“这确实是一个办法。”不过这粮仓修好了,也不能只屯粮,有些太浪费了。
而且,第二年,还要收获一大批粮食,总不能继续建粮仓。
祁秋年稍微琢磨了一下,“这简单,把这三种农作物二次加工,做成别的农副产品,然后售卖到外地去,还能比土豆红薯玉米的价格高一点。”
晏云澈吃过一些祁秋年拿出来的二次加工的农副产品,比如说土豆粉,红薯粉,爆米花这一类的,原材料都是这三种农作物。
他想了想,问:“年年,这是又想办工厂了。”是不是太累了?
祁秋年摇了摇头,“这种生意适合百姓们自己去做,每家每户都有原材料,他们学了之后,除了自己方便囤货,然后也能让商人们收购卖到外地去,不过这收购的商人,我倒是可以去想想办法。”
至于生产的问题,就交给百姓们自己去办吧。
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门生意。
能增加收入,他相信百姓们还是很乐意的,反正这北方凉得早,大冬天没事干,百姓们在家里也能忙活起来了。
从前,农民们种田,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他祁秋年就要让大家,种田也能赚钱。
工业要发展,农业也不能落下。
晏云澈心底都是柔软的,“年年,你到底是哪里来这么多的奇思妙想?”
祁秋年傻乐,“都是家乡曾经经历过的。”他不过是照葫芦画瓢罢了。
有时候他都庆幸,即便是他家境富裕,他的父母也没把他养成五谷不分的小白。
晏云澈对祁秋年家乡的好奇心,又增加了一分。
“那我就让底下的县令派人过来学。”
祁秋年点点头,“你看着安排就行了,土豆,可以做土豆粉,淀粉,红薯也可以做成红薯粉,甚至红薯干,粉条儿。玉米嘛……如果能磨成细面的话也不错,玉米面还是很香的。”
其实,他更倾向于让百姓把多余的玉米拿去喂猪,但是这话要说出去,都不说百姓会怎么想,恐怕是那些世家权贵,富商,都会觉得这是暴殄天物了。
哪有给猪喂粮食吃的?
自从祁秋年阉割公猪,能让猪迅速长肥长大的法子公布出去之后,如今养猪的人确实是不少。
养猪的食物,也仅限于家里的小孩每天去田里山里,打两背篓猪草回来,顶多是喂前段时间老掉牙的红薯梗。
猪是杂食性的动物,只要没有毒,给什么就吃什么。
反正是不会喂粮食的。
但实际上,如果能喂红薯喂玉米,就能让猪长得更肥硕,甚至肉质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这事情先不急着公布。”祁秋年说,“等到他们日后自己粮食多了,口袋里的钱也多了,也就不心疼这点喂猪的粮食了,这肉总比粮食更值钱吧。”
有了打算之后,两人又都忙起来了。
去教百姓第二次加工农副产品,这种工作用不着祁秋年亲自出马,他只需要给自己培养一小队人就行了。
反正又不难,把制作工序写给他们,让他们反复实验两次就能成功了。
但他还要去联系商队。
商队的人选,他其实有个打算。
也就是开镖局的张莫,张莫最开始就是在南安县开了个小镖局,毕竟是小地方,生意只够一帮兄弟勉强糊口。
然后接了他这个长期的生意,勉强算稳定了一些。
再后来,因为要去建渝州府培育水稻,祁秋年又建议他们,在京城开一个分部,他也出了一点资金。
这两年,张莫都做得不错。
后来祁秋年来北宜,也给张莫提了意见,让他们可以在北宜开个分部,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