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1
适夜里同处。
明窈也远非那等开放之人,实在难以接受叫一个与她并无关系的男人看着入眠。
“那、那……那我不去了。”她泄了气,“我再找阿玛尔说说,看他们能不能自己去,或者首领能有时间吗,你能不能跟他们去一趟?”
明窈说:“我们的商队……大家这段时间真的很努力,好多人都能流畅地讲大瑜话了,他们都等着走商的那天,就算不往远处去,在风锦关和拔都儿部之间往返也是很好的。”
就在明窈嘀嘀咕咕求情的时候,却听狄霄再次开口:“再找几个人吧。”
明窈没有反应过来,愣愣地看向他。
狄霄到底妥协退让:“再找几个女人,你们一起去,夜里睡在一起,叫阿玛尔他们在门外守夜,门外窗外,所有可能进人的地方都守好,多辛苦些。”
“嗯?”明窈有些恍惚。
狄霄按了按她的眼尾,将那点并不显眼的红色按白才肯松手:“想去就去吧。”
“你一手操办起来的商队,合该叫你带他们最后一回,也不一定是最后一次,这回你们都辛苦些,万事小心着,等你们回来,我看看能不能招一些女兵。”
狄霄话音微顿,说:“我给你练一支女兵可好?”
到时不论明窈想去哪里,不管有没有狄霄跟从,至少在安全上,就有了很大的保障。
过了好久,才听明窈应一声:“好。”
得了狄霄的同意,商队走商再无阻碍,明窈和阿玛尔商议后,决定于两日后启程。
之前找来的四五十人全带上,等这回走商结束后,再选出真正适合的。
阿玛尔问:“不适合的呢?”
“我们不是想在风锦关置办两间铺子?看他们意愿,要是愿意的,可以留在铺子里看店,正好都是会讲大瑜话会讲价的,多合适。”
这五十几人,明窈可谓是全想好了出路。
除了商队之人,同行的女人更是好找,绣房那边派了三个人,宁湘陈梦和金花阿姑,她们原本就想跟着,在商队后面做指点,如今正好能和明窈做个伴。
除此之外,央拉也跟着了。
她曾经和多吉次让去过风锦关交付草药,这回给明窈做个指认,也好看看是哪个缺了大德的黑心医馆,生生骗了那么多珍贵草药去。
人员齐备,之后就是准备货物。
此行的主要货物就是羊毛衫,其余的诸如草药、湖盐和青石等都只是添头儿,与其说是卖,倒不如说是拿去给商行老板们安心。
一眨眼的时间,两天就过去了。
出门走商,商队少不得有一个便于记忆的名字,被问及商号,明窈脱口而出:“草原商行呀!”
直到被所有人看着,她的声音才弱了两分,小声解释着:“我们来自草原,也是与大瑜无数商行最大的区别,叫草原商行又好记又有特点,不好吗?”
阿玛尔先拍了手:“草原商行好,咱们就叫草原商行。”
领头的两位都说了好,其余人自无异议,而且他们世代生活在草原,信奉草原之神,以草原为商号,何尝不是一种信仰。
出发那天,狄霄亲自来送行。
他看着空荡荡的板车,后知后觉发现:“这板车不好。”
这两年来,明窈还是头一回跟他分开独自外出,望着狄霄宽阔的胸膛,终于感觉到了不舍,闻言,她勉强压下心底的涩意,仰头问:“哪里不好呀?”
“不挡风,不避雨,不保暖。”狄霄一连数了许多缺点,最后提到,“之前在风锦关见到的马车就很好。”
“……噗嗤!”明窈再也忍不住,咯咯笑出声。
而跟她坐在一起的几人也掩面轻笑,挪逾的目光不停在两人身上略过。
狄霄并不觉得好笑,而是真正盘算起可能性,想了又想,他把阿玛尔喊来:“等到了风锦关,你去看看有没有做马车车篷的,给板车也装上一顶。”
他表情正经,阿玛尔更是应得爽朗利落。
坐在板车上的一群小娘子笑得更欢,连明窈都觉羞涩,抬手捂住了眼睛。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狄霄本想送他们到戈壁附近的,却被明窈拒绝了,明窈开玩笑道:“到了隔壁再走两日,岂不是就到风锦关了,首领索性跟我们一起了。”
“没关系的,也就一个月,我们很快就回来了,首领快回去吧。”
她表现地甚是大方,面上也无一点留恋之色,和她对比着,反而是狄霄有点拖沓了。
被再三劝说着,狄霄只得放弃送行的念头,但说什么也要目送商队离开。
五十几人的商队缓缓驶离,板车上的人也随之晃动起来。
车马前行的瞬间,明窈鼻翼一酸,还好及时按住了眼尾,才没叫泪水落下来。
等她控制住情绪,明窈忍不住回望,只见一个高大的身影伫立在原处,又一点点变细变小,直至彻底消失在无垠原野中。
随着时间推移,商队行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终于在第六天时,顺利抵达风锦关。
作者有话说:
从今天起,就是明·商行老板·窈了
第75章
大瑜商队都是要在官府登记,拿有公文文书才可以以商队名义走商的。
明窈他们入城时虽没有受到过多刁难,但要是想在城里打出草原商行的名号,文书还是要趁早拿到。
好在官府对商队文书的颁发并不严苛,一般情况下只要交够银两,就能拿到前三年的通关官文,三年后凭借每年缴纳商税的凭证,再进行文书更新,每三年为一周期。
只是官府历来只处理大瑜百姓的商行登记,还是头一回遇上外族人。
做登记的胥吏拿不定主意,只得层层通报上去,一直问到主簿,这才把文书定下。
那主簿是将军府管家的一个远方亲戚,之前去给管家送礼时,碰巧见到明窈他们从将军府出来,而管家态度更是叫他慎重,这回遇上,索性卖个人情。
明窈深知官府办事的习惯,虽有主簿通融,但也没少了各方的打点,两天时间,仅是办下这张商行文书,就花掉了四五百两银子。
拿到文书那天,明窈虽然有点心疼,但也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主簿得了好处,主动交好:“不知你们可否需要铺面?我记得西大街正好有家酒楼关店,店面出售的牌子还没挂上去,你们要是有意,我倒能帮着截下。”
明窈心喜:“您说的是商街前头的那条西大街吗?”
“正是。”主簿微微颔首。
“您能告知一下具体位置吗?我们正想盘一家铺子下来,只不知那酒楼是否够大,您也知道,我们商行人不少,出门在外,住处也是一大问题。”
主簿沉吟片刻,说:“正好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