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50


大汉官职的本国人打交道。

至于本地中小贵族为?获得西域都护府的官职而主动汉化、积极科举等?行为?可能导致的言行、思想方面的变化,大贵族们不在乎。

……

夏日逐渐临近,李令月吃着冰镇绿豆汤,与?母亲陈阿娇、五皇弟刘髆闲话?家常。

“四皇姐,父皇什么时候回宫?髆儿有些想他?了。”

刘髆一脸期待地询问李令月。

李令月看着与?长子年龄相差无几的刘髆,也不由自主地思念霍去病和刘鹏,柔声道:“父皇此刻已在回宫途中,很快就会来椒房殿见五皇弟。”

“可是我记得父皇每年夏天都去甘泉宫避暑,留在未央宫的时间很少……髆儿却……”

刘髆叹了口气。

“小小年纪怎么也学大人叹气?”

陈阿娇轻声数落小孩。

刘髆低头,眉宇略带哀怨:“我想早点长大……”

“为?什么?”

李令月问:“做小孩不好吗?”

“做小孩很好,可是……”

“可是什么?”

“做小孩连睡觉的姿势都要被管,不开心。”

“可是长大的你会被分封为?王离开长安,每年只有八月祭高祖和正月大朝贺时可以返回长安。”

“这……”

刘髆露出困恼神情?。

他?渴望长大,不再被管束,又担心长大后将不得不远离仅有的亲人。

思来想去,孩子捧起紧绷的脸蛋:“为?什么人活在世上会有这么多烦恼?”

“这个问题……没?人能解答……”

“四皇姐也有很多烦恼吗?”

刘髆仰头问李令月。

不等?回答,他?便自言自语道:“大家都说四皇姐是大汉最聪明的人,聪明的人就算遇上烦恼也会很快解决,怎么可能会和我一样天天烦恼?”

“很遗憾,我并没?有你以为?得那么聪明,我每天都为?解决烦恼而绞尽脑汁。”

“四皇姐有很多烦恼?”

刘髆困惑。

陈阿娇柔声道:“髆儿,等?你长大你就知道你四皇姐每天都在烦恼什么了。”

“我想现在就——”

“孩子的时候就尽情?享受做孩子的快乐,免得长大以后悔恨痛苦。”

随后,陈阿娇将刘髆交给女官,让她们带他?去庭院玩耍。

刘髆恋恋不舍地离开大殿。

……

刘髆走后,陈阿娇告诉女儿:“髆儿是个聪明敏感的孩子,所以才急切地渴望长大。”

“母后何出此言?莫非有人在他?面前搬弄是非?”

“该是如此。”

陈阿娇抬头,看着穿梭花雨的孩子,叹息道:“若他?聪明绝顶或是足够愚钝,我都不会感到担忧。但是他?偏偏……何况朝廷里始终有人暗中……”

“女儿明白了,等?父皇回宫,女儿会劝他?早日给五皇弟封王,安定朝局。”

李令月直言不讳。

从她被册立为?皇太?女那天开始,她便彻底没?了退路,只能向前不能后退。

陈阿娇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叹道:“好在髆儿现在还小,没?有太?多的其他?心思,将来多半也能成为?快乐的诸侯王。”

“此事?辛苦母后了。”

“我是你的母亲,我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母后——”

“昨日我见到了刘进,他?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可惜他?的父亲……”

提起刘据,陈阿娇眼中难免闪过感慨:“刘据的治国能力不如陛下万一,唯独对身?边人尤其是女人的态度随着陛下。”

“刘进的事?情?,父皇也曾提过。”李令月道,“父皇希望我效仿他?当?日给胶东康王的恩典,将来以皇长孙之?名给刘进加恩封诸侯王,以此平衡、稳定宗室。”

“刘据知道吗?”

“不知道。”

“此事?确实不该让他?提前知晓。”

虽然如今早已时过境迁,她和卫子夫之?间也是一笑泯恩仇,但只要想到刘据当?日所作?所为?,陈阿娇依然恨得咬牙切齿。

讨论完刘据和刘进父子,陈阿娇的目光再次落在女儿身?上:“姣儿什么时候给鹏儿、凤儿添个弟弟或是妹妹?”

“母后,你——”

“鹏儿、髆儿都已逐渐长大,凤儿虽小,却是你父皇的宝贝,我只能把主意打到你身?上。”

陈阿娇笑容宠溺:“姣儿,再给他?们添个弟弟或是妹妹,如何?”

“这件事?情?——”

“我知道你和霍去病都忙于国事?无暇感情?,但优秀的孩子总是越多越好,不是吗?”

陈阿娇努力劝女儿:“你现在正是年轻体健,可千万不能耽误好时光。”

“可是……”

李令月有些脸红。

“再受天眷,他?也年过三十多快到四十岁,你要抓紧……别像我那时仗着年轻,任性气盛,等?到想明白时……亏得上天待我不薄,让你来世上陪我……”

提及往事?,陈阿娇不由潸然泪下。

第210章 为刘鹏封王

盛夏时节, 逐渐安定下来的前右贤王部的匈奴人们看着几乎无边无际的随风起伏的麦浪,如白云般散漫游荡在草地上的羊群, 露出朴实?的笑?容。

迁居大汉的他们如今只要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能收获足以饱腹的粮食,不必再定期迁徙逐水草而?居,不会每逢寒冬暴雪就忍饥挨冻,眼睁睁看?着亲人饿死,不用春荒时节冒生命危险随大单于前往汉地抢掠,不用……

遇上饥荒时,汉人皇帝甚至会给受灾严重的地区发放粮食,朝廷也会征集车马把活不下去的人送去没有饥荒的地方生活。

官府时常组织百姓建造水利工程、开垦荒地,派小吏前往乡村推广新的种植手法, 农闲时节教授读书写字, 让最底层的他们也能用汉人的文字写自己的名字。

“难怪总有部落主动?投奔大汉,做汉人确实?比做匈奴人好。”

匈奴人们有感而?发。

更让他们感到欣喜的是, 汉皇帝推行一种名叫科举的选拔官员的制度,任何人——不论是汉人、匈奴人、西域人、越人,也不分男女老少?——只要忠于大汉,能读书写字, 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报名参加科举,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大汉的官吏。

而?且科举分为文科和武科,文科要求报名参加者必须精通汉文经典,武科则只要求报名者身体强壮又粗通汉文。

匈奴人们意识到出人头地的机会,纷纷报名参加武科,也有人直接请求加入大汉军队。

驻守北境的军队因此再次得?到扩编, 武校也收获了大量新苗。

霍去病亲自把关,从?投降大汉的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