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0
欢的是那个他自己都想不起的裴椹,还是他这个……裴二?
但不可否认,如果他就是裴椹的话,起码……知道沈姑娘敬佩的不是别人后,心底还是隐秘地高兴。
可他真的是裴椹?万一那个并州兵认错了……
裴二站在烽台旁,披风在北风中不断被吹起,神情一会儿空茫,一会儿喜悦,一会儿又复杂,几经变化。
终于,快到和其他两个驻地约定出兵的时间,他转身大步走下台阶。
经过城墙的塔楼时,忽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李禅秀正在塔楼旁帮几名伤兵换药,晨光照在他白皙素净的面容上,映出秀丽轮廓,仿佛给他镀上一层金辉。
他低垂着视线换药,浓长的眼睫在眼底扑下漂亮的剪影,神情专注而认真,有种沉静的美好。
“沈……”裴二几乎迫不及待开口,刚喊出一字,忽然想到什么,又改口,“娘子!”
说着,他快步走过去。
这是他跟沈姑娘约定好的,有外人在时这么喊没错。
他心中坚定想。
李禅秀忽然听见他的声音抬头,神情明显微愕。
第62章
李禅秀清早特意等裴二离开家后, 才松一口气起床。
用过朝食,他刚到军营,就听张虎说, 军中来了个监军吕公公。
听到这个消息时, 他心瞬间被提起。
这个监军既是宫里出来的人,会不会刚好见过幼时的他?便是没见过,万一见过他父亲或母亲……
李禅秀心中一紧,有过梦中被一个自己完全不认识的官员认出的经历, 他立刻警觉, 转身离开军营, 直接来城墙这边。
他知道裴二今天肯定也会来,为避免尴尬, 到了之后,他特意躲在伤兵这边,尽量避免跟对方见面。
可没想到, 裴二还是看见他了。尤其那声 “娘子”喊完,周围伤兵纷纷都看向他, 眼神不由自主带上几分打趣。
其中一个伤兵甚至起哄道:“沈姑娘, 我们的伤不打紧,裴千夫长找你肯定有急事,你快去吧。”
能留在城墙这边的伤兵, 确实都是轻伤, 重伤的都已经抬到营地了。
李禅秀耳根微热, 匆忙起身走向裴二。因为走太快,快到对方面前, 还险些被脚下一截草根绊倒。
裴二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他, 之后却望着他不松手,五指如铁箍一般握着他手臂。
直白的视线没有任何隐晦,甚至像带着热度,落在李禅秀干净白皙的面容。
李禅秀被看得不自然,手臂不明显地挣了几下,没挣脱,又察觉周围伤兵都在用余光偷看这边,只得压低声,尴尬提醒:“夫君?”
裴二眼睛眨了眨,轻“嗯”一声。
李禅秀:“……”
他喊完那声,耳朵便忍不住一阵发烫。
因早晨那个不知是意外还是有心的一吻,他今天一直提醒自己,之后和裴二见面,要尽量保持距离。可偏偏裴二刚才那么喊他,又是当着这么多士兵的面,他不喊“夫君”,似乎显得冷待对方。
可喊完见裴二仍站着,他咬咬牙,只好又抓住对方手臂,拉着人快步离开这处伤兵待的地方。
一路走到远离众人的僻静之处,李禅秀脸上的热度终于降下去几分,不由轻呼一口气。
站定后转身,不等裴二开口,他就先询问:“你今天是不是还要带兵出去?”
他开口就把话往正事上提。
裴二怔了怔,点头,道:“我也正想跟你说这件事,我……”
说着他语气踟蹰,犹豫又看李禅秀一眼。
李禅秀心中微紧,想到早晨的事,像是怕他将要戳破什么,不自觉偏开视线,逃避般地躲藏。
裴二几经犹豫,到底没把杨元羿说他是“裴椹”的事说出。
这么决定后,他反倒轻轻松一口气。也对,连他自己都不能确定的事,现在说出,是想借“裴椹”这两个字,从沈姑娘这里得到什么吗?
那太卑劣了,裴二实在不屑去做。他应该凭自己的本事,先让沈姑娘喜欢自己才对。
不过见过那个并州兵后,倒是让他在另一件事上终于能彻底放心——起码那帮人不是来抓他的,他不必担心自己会和沈姑娘分开。
这么想着,裴二神情不由放轻松几分,继续开口道:“我跟永定的赵将军他们商定好今天一起伏击胡兵,等会儿就要带兵出去……”
李禅秀听到这不由吃惊,视线也忘了闪避,转回看向裴二道:“你们要去伏击?”
裴二点头:“嗯。”
李禅秀心中一沉,更一阵莫名的乱。他之前以为裴二和永定、永胜驻地商议,是要和上次一样,提前做好防御,没想到对方又是要主动出击。
永丰、永定、永胜三个驻地加起来,总共只有一万多名守军。除去后勤和伤兵,现在真正能打仗的,只有七千余人。
而且裴二这一趟不可能把守军都带走,肯定要让大部分士兵留下防守。这样一来,对方大概率会和上次一样,只带三百骑兵离开。
即便加上永定、永胜两个驻地的骑兵,估计也不会超过九百人。
但李禅秀据这几天得到的消息推测,驻扎在大漠中的胡兵恐怕有十万人之多,对方本就是冲着武定关来的。虽然武定关的精兵大部分被调走,但胡人并不知晓,在他们看来,武定关仍守着八万精兵。
攻打关隘向来比守关难,兵力定要远超守关的兵力,只按十万推测,已经是考虑了乌烈大王子用声东击西的办法攻打,往少估算了。
自然,裴二他们只是要伏击来攻打永丰等三个小关隘的胡兵,未必会碰到乌烈率领的主力,可万一呢?
万一碰上,九百人对上乌烈的数万主力大军,跟白送有什么区别?
即便碰不上胡人主力,一切都如裴二预料,他们刚好伏击到来攻打永丰等三个小关隘的胡人,需要面对的兵力恐怕也不会少。
上次胡人派来攻打永丰的兵力,就有近万,这次恐怕只会更多。若是来攻打三个小关隘的胡兵刚好汇合行军,少说得有三万人,就算是伏击他们,也极其危险。
自然,在大漠中,骑兵的优势远胜步兵。一支九百人的精锐骑兵打败三万大军,甚八万大军,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神话。
史书上就记载过这种以少胜多的战例,但那些领兵的将领无不是史书上的名将,个个用兵如神。其次他们的骑兵也都是精锐,战马精良,并且有的是突袭敌军大本营,打对方措手不及,有的是后方有大军压阵,使敌军军心溃散,只顾慌乱逃走。
据说当年裴椹十八岁时,率两百铁骑大败三万胡人,就是趁深夜冲入胡人大营,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但裴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