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9
等世袭呢。
全公公手都有点抖,但是算算安国公一个人每年就能上进百万两的收益,就还挺正常。
这哪里是安国公?就是叫陛下在下金蛋的母鸡跟安国公里头选一个,中选的也肯定是安国公。
下金蛋的母鸡都不如他!
全公公自己都觉得安国公能点石成金,劝也是言不由衷,说不出口,最后也就:“奴婢先替安国公谢谢陛下了。”
“一年一百万啊……”皇帝又叹了一句。
全公公鬼使神差就想起前头顾庆之劝他不要太过敛财的话,“安国公说了,银子不花出去就跟白铁块一样,留家里没用的。”
皇帝笑道:“朕打算先扩充太医院,不仅大夫,尤其是接生的医女越多越好。朕的生母就是难产死的。还有宫里的宫女太监,朕早年还当皇子的时候,朕屋里的宫女太监就病死好几个,这些人都不得太医诊脉,都是跟药童说了哪儿不舒服,再叫药童开药的。宫里都这样,更何况百姓呢?”
“若是百姓连看病都找不到门路,又怎么好叫自己是太平盛世?”皇帝神情稍有落寞,不过想起一百万能干什么,很快他就振作了起来,“朕还想多建两艘海船,朕也想下江南看看,但是朕不打算跟太上皇似的,花民脂民膏还叫人上供。朕想看遍朕的大好河山!”
“有安国公,是陛下的福气,有陛下,也是万民的福气,安国公也是万民,所以陛下也是安国公的福气。”
皇帝大笑,“这句话你说得比安国公好!”
全公公骄傲的挺直了背。
皇帝稍微畅想了一下未来,又想给顾庆之封国师,其实上回祈雨的时候,他就有这想法了。
只是大魏朝并没有国师这个封号,前头几朝几代也都没有,所以皇帝打算先把这个叫法宣扬开,然后顺利成章就能封他当国师了。
全公公又道:“方才奴婢过来的时候,还听早上伺候安国公的小太监说,安国公说荣国府太不像话了,那国公夫人排场比太后娘娘还大,见她得过三道门呢,就是陪同的下人都得换三拨。”
全公公是笑着说的,很明显他也知道顾庆之在宫里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就是想请宫里处理一下荣国府。
皇帝很高兴安国公能来告状,这样显得亲近嘛。
“朕记得前两日尹恩立来说乡试的时候还提过一嘴,荣国府四处宣扬朕的国公是乞丐出身,还在荣国府住过一段时日,想寻求荣国府庇护,还想叫荣国府举荐?”
全公公脸上的笑纹越发的深了,“就是没什么人信,都觉得是荣国府想攀关系想疯了。若国公爷真是乞丐出身,还想寻求荣国府庇佑,那他们怎么没庇佑呢?也不见举荐,国公爷一个有真本事的人,他们生生给推出去了?奴婢猜荣国府宣扬这事儿,是想叫大家嘲笑国公爷出身不好,只是没如了他们的愿。如今大家嘲笑的是荣国府非聋即瞎,哦不对,他们又聋又瞎还傻。”
皇帝点头沉思道:“的确如此,况且出身也不能代表什么,朕祖上还是放牛的呢。”
能叫皇帝说出这种话来,可见他有多喜欢安国公。
“正是,国公爷多有本事。又岂是他们能诋毁得了的?”
皇帝便道:“只是他们诋毁安国公,安国公心善不与他们计较,朕却不能不管,不然以后谁还肯给朕效力?这样吧,下旨——”
全公公轻轻咳了一声,这主仆两个相处多年,皇帝自然是明白全公公什么意思的,他停了下来,听见全公公道:“八月初三是贾家老太太的生辰。”
皇帝犹豫了一下,“你是说等她做寿那一天再下旨训斥他们?叫他们做个好寿宴?”
全公公差点被自己口水呛死,不至于真不至于,他虽然是个太监,但是个正直的太监,不至于出这种主意。
“奴婢是想说,不如等她好生做个寿,毕竟年纪大了。”其实全公公也是不想荣国府好,但是跟皇帝脱口而出的主意比,竟然还有些体贴。
当然荣国府肯定不这么觉得。
皇帝叹气道:“也是,提前下旨,她生辰也过不好,毕竟祖上也有大功勋的,朕算是看在太祖的脸面——不过朕还是觉得生辰当天宣旨更好。”
说到贾母这位老人家,皇帝理所应当想起自己家里的老人家,太上皇。
太后当年虽然跟皇帝也没什么交集,更加没有感情,不过太后老老实实从不作妖,也不跟皇帝演母慈子孝,相处起来更舒服些。
“尹恩立查的东西给太上皇送一份去,朕都怀疑太上皇也不知道他去年花了多少。快四百万两银子了,他也花得出去?”
全公公便道:“其实奴婢觉得,这银子必定是叫下头人贪了不少,不然京里东西不会一年比一年贵。国公爷也说过,虽然百姓手里的银子不多,但是太上皇手里的银子多,下头人手里银子是贪来的,不费什么功夫,自然撒个没数,卖东西的也不是傻子,肯定要加价的。”
若是去年,送这东西,皇帝肯定要带着全公公一起,不过今年太上皇已经成了强弩之末,皇帝自觉不用那么郑重其事了,叫了个小太监就给送去了。
“朕想想庆之还说了什么?”皇帝安国公叫了几次,如今又换了更亲近的说法,“他还说了林如海跟林姑娘,林姑娘的事情好办,回头逢年过节有好东西,给她也送一份就是,或者百工坊出了什么好东西,叫庆之也去挑一挑。”
全公公忙应了。
皇帝又道:“至于林如海……”皇帝看向全公公。
全公公则显示了一个优秀太监的良好职业素养。
“林大人无妻无子,也不曾过继儿子,林家几代单传,也没什么亲戚了。”
皇帝想了想道:“那朕给林如海寻一门亲事吧……他也年过五十了,小姑娘不合适,他无子……朕给他找个生过儿子的寡妇吧。”
这年代生过儿子的寡妇是已经证明过自己的生育能力了,某种程度上也是稀缺资源,尤其对林如海这种无子的人来说是很珍贵的,皇帝这也算是很贴心了。
全公公附和道:“陛下仁慈。”
皇帝笑道:“早上庆之还说林如海出身勋贵,亡妻也是勋贵,找了个弟子更是勋贵,朕要给他找个有钱的寡妇,一样得是从勋贵家里找,他这辈子跟勋贵脱不开关系了。”
“文臣家里不会把守寡的女儿接回来的。”全公公跟着道:“文臣考科举读的都是朱子集注,信奉的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儿就算是守寡,也要叫她们待在夫家,好请一块贞节牌坊回来,以示自己教女有方。”
这其实也算是勋贵跟文臣的矛盾点之一,一个觉得要给女儿撑腰,一个觉得贞洁才最重要。
“朕不大喜欢朱子。”
“陛下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