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1
成,看着是少,可跟以前比,收入差不多翻了四倍,关键是这银子还有皇帝六成干股,有皇帝在上头顶着,这银子干干净净的干什么都行,谁都说不出个不来。
“老姚念了几年的马,总算能舒舒服服的养起来了。”张监正一边叹息,一边道:“后日在春文楼摆了席,宴请顾大人,还望顾大人赏光。”
顾庆之笑道:“一定去一定去。”
张监正又客气两句,便起身告辞,不免又感慨一句,“您刚来的时候,我们还猜以后您择日子,润笔费怕是要升到一千两,可哪里知道——”
张监正一边摇头一边笑,“是我们太没见识了。”
送走张监正,不多时全公公又来了,带着皇帝的圣旨,“恭喜安国公。”
全公公笑眯眯把皇帝赏赐的东西一说,顾庆之不免也要感慨一句,“那庄子有五千亩啊。”
叹完他也笑了起来,道:“全公公先替我谢谢陛下,明儿我再进宫自己谢陛下,尤其那个温泉庄子,我过两日就去泡泡。”
全公公来,不仅为了安国公,还有林如海呢。他去找林如海,顾庆之翻看着尹恩立送来的册子,不多时,林如海表情复杂的到了顾庆之的书房。
顾庆之起身迎了一下,道:“师尊来看看这个,我圈出几个适合先给练手的铺子,包含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务必让师姐——”
“皇帝真真不一样啊……”林如海长叹一声,也不等顾庆之问,就把要给他找继妻,还给他安排差事的事儿说了。
“说是在勋贵里找,还问我想找个什么性子的,有什么要求,想到了只管说。”林如海唉声叹气的,却是感动,“若是真有的选,谁想绝后呢?谁又想过继呢?”
“所以我说陛下是好人,虽然是皇帝,还知道先问问你乐不乐意,尤其赐婚这种事儿,搞不好就是结仇了。”
林如海没接他的话,还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我家里的爵位也是传了四代的,我林家也是跟着太祖皇帝一起打过天下的,后来高祖皇帝南巡,太上皇也南巡,我家里虽没接驾,但是伴驾是有的,皇帝跟这两位都不一样。陛下真是个好皇帝。”
“那陛下给您派的差事,您是不是得好好干啊?”
这语气带点鼓励,林如海被他逗笑了,道:“那是自然,我家里藏书不少,当年各种集注也是都看过的,尤其江南这地方,各种学派也多,我怎么可能办不好?你这两日好好看书,这么大的人了,想也不用为师盯着了。”
顾庆之眉头一皱,故作惊讶看着林如海。
林如海略有点不好意思,“以前你说为官之道,又说要跟陛下先商量好等等,为师还觉得是歪门邪道,如今看来——”
他啧啧了两声,“科举你不如我,当官我的确不如你。”
顾庆之笑道:“朝中也没两个能像师父一样的,几个大学士也跟皇帝相敬如宾,不然我肯定知道。”
林如海说完就要走,顾庆之招呼道:“还给师姐挑铺子呢。”
林如海笑道:“你办事儿我放心,其实给她什么都行。好点的铺子一开始就能赚钱,她拿了也开心。收支将将平衡不赚钱的铺子肯定是有问题的,放她手上,也能叫她想一想怎么赚钱,怎么安排人手。赔钱的铺子给她,就是教她怎么缩减人手,怎么节省开支,是要另寻出路还是要再坚持一段。都行。”
“不愧是当了六年巡 盐御史。”顾庆之顿时觉得自己那个从衣食住行下手,让师姐全面了解社会生活的主意有点——思想高度虽然有,但不如师尊说的能锻炼人。
“管他呢。”顾庆之把册子一卷,去找林黛玉了,“也要让人挑自己喜欢的。”
第54章 你也很怀念小姑子吧?
虽说是找林黛玉,虽然林黛玉就住在安国府,但是直接冲进去人家姑娘卧房也是不可以的。
顾庆之等在第一进的明堂里,不多时林黛玉就出来了。
“正收拾东西呢。”林黛玉眼睛亮亮的,轻笑道:“宫里赏了不少东西,我正叫丫鬟一一放好了。”
“我听陛下说,给了你不少布料,正好拿来做衣裳穿。”
“已经安排人去做了。”林黛玉扫了一眼册子,道:“这是给我的?”
“置办些产业,给你练练手。”顾庆之把册子递了过去。
林黛玉接过来却没看,“我想先要个卖粮食的铺子。我家里地多,粮食产得也多,只是江南那边粮价一直上不来,南边还时不时有两广更便宜的粮食运来,我仔细算过的,把粮食运到京城来,卖给周边几个州府,加上运费,也比在江南出货有赚头。”
“你……”顾庆之想了想,打算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南方的粮跟北方的粮不一样,你可知道?”
“当然。”林黛玉轻松的表达着自己的见解,“一年熟一次的粮食比一年熟两次的粮食更顶饱些,更筋道些,也要更贵些,贡品的粮食一大半都是北方产的,这我是知道的。回头也要体现在粮价上。”
虽然只是最基本的,不过听见这个,顾庆之也放心了,“既然这样,给你找一处码头附近的店铺可好?我想你这店铺做的肯定是大生意,方便卸货,也方便谈好了直接下船就装车。”
林黛玉点头说好,又道:“我猜你还不太放心。我也知道定价要跟着大流走,可以贵,但是不能过于便宜,不能砸了别人的饭碗,也不能把整个粮价搅乱了。”
顾庆之觉得他每一天都在刷新对林黛玉的印象。
两人正说着话,外头婆子进来,“姑娘,荣国府送了请柬来。”
林黛玉接过来一看,里头还夹着一封信,她也没避讳顾庆之,直接道:“八月初三是我外祖母的生日,请我去吃宴席。”
“我陪你去?”顾庆之问道。
林黛玉摇头笑道:“可千万别。背后我管不了,如今谁敢当面给我脸色呢?我是县君,还能训斥人无礼。”
顾庆之觉得她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猜她八成是想自己找回场子,“那我送你去,再接你回来?”
林黛玉笑了好几声,“也行。”她说着就把册子又推了回来,“一个粮食铺子就行。”
“马上冬天了,要么再来个煤炭铺子,也做做时令生意?”
林黛玉笑话他,“国公爷,烧饭的柴火,那是一年四季都要有的,冬天取暖的碳,这会儿才开始备货已经晚了。况且你哪来的煤矿呢?总不能做个二道贩子吧。”
从林黛玉院里出来,看见林如海,顾庆之不免又感慨一句,“这么好的姑娘,师尊怎么就舍得送去荣国府?”
听见他又说这个,林如海不免又叹气,道:“当年我才做了巡盐御史,你也知道有多少盐场要管,公务上难免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