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1
,就是胡大人本身也是不希望国师飞升的,一来是因为那天气预报,二来京城这一圈的天气一年比一年好,连收成都比往年多了一成。
但是要让国师不过吧,他也没那个胆子。
皇帝的想法跟胡万清差不多,皇帝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君臣两个大眼瞪小眼,一时间僵持住了。
半晌,皇帝艰难地说:“要么还是……该怎么出题就怎么出题,能不能考过全看天——不对,看国师学得好不好了。”
胡万清松了口气,有皇帝发话就行。
他正要谢恩,皇帝忽又啧了一声,道:“要么……这次考杂文,别抽中作诗就行。国师那作诗的水平……”
流传下来就是污点,当面念出来,但凡语气不好一点,都有可能被人当成是讽刺。
胡万清应了声是,正要告辞,忽然也犹豫了,他小心翼翼道:“陛下,国师那首诗——”
他清了清嗓子,以严肃正经的表情,讨论学问的严谨态度一句句背了起来。
“天子脚下好风光,诗情画意耕织忙。陛下,这两年京城的确是比以前繁华许多。百姓安居乐业,手里也有了余钱,开荒种地的人也多了不少。”
这里头原因挺多,比方太上皇不办寿宴了,所以运河畅通,粮价煤价都降了下来,过冬容易了许多。
再有就是这两年京城的天气的确是利于耕种,五日一雨,十日一风,俗语里也有这一条,说的就是风调雨顺。
又比方收割的时候从不下雨,损耗少了许多。
“万国来朝齐声贺,共赞大魏永流长。这两年来进贡的小国的确多了不少,大魏朝也蒸蒸日上,国泰民安啊。”
皇帝仿佛被雷击一样不动了。
人家的诗是称颂诗,可国师这诗——别管是不是打油诗,这是言出法随啊。
皇帝为难到了极点,是再叫他夸一夸大魏朝呢?还是力求不给国师留下任何黑点呢?
半晌,皇帝长叹一声,“随缘吧,该怎么出题就怎么出题,抽不抽得中作诗,全看天。”
胡万清行了礼出去,皇帝看着在御书房里伺候的全公公,叹道:“小半个时辰,该怎么还是怎么。”
全公公认真道:“陛下,至少您知道以后该怎么处理跟国师有关的事项了。”
还的确是这个道理,皇帝轻松的笑了一声,“就这句话,已经有了国师几分风采了。”
全公公感慨道:“多谢陛下夸赞。”
跟一众同僚寒暄完,顾庆之到了礼部。
礼部钦天监待顾庆之的态度差不多,是恭敬中带了亲切,亲切中又有骄傲。
毕竟他是这两个部门名义上的老大。
理论上这段时间该是礼部最清闲的时候,会试殿试都考完了,也没什么大型典礼要举办,更加没大国朝贡。至于祭祀,下半年最重要的几场祭祀,祭月在秋分、祭天在冬至,下来就是过年那一套,也离得挺远。
日常的小祭祀,多半都是太常寺负责的,也忙不到礼部。
不过顾庆之今日来,却见一众官员都聚在大厅里,面色也偏红,明显是在激烈的讨论什么问题。
各自行过礼打过招呼,顾庆之往桌上一扫,便笑着问道:“这是给勋贵宗亲出题呢?”
礼部尚书薛大人回应道:“正是。宗正大人的意思是严厉些好,不过礼部也有几位宗亲任职,说像宁荣二府那样不知好歹的人少,孟侍郎又说要不要把驸马也纳入考量,还说公主的长子生下来就是锦衣卫千户,也该要考一考的。”
说完这个,薛大人又小声提醒一句,“孟侍郎早年曾选过驸马的。”
明白了,这是没选上因爱生恨啊。
顾庆之笑道:“陛下吩咐的是宗亲跟勋贵,驸马虽然也算得是勋贵,不过陛下明显没这个意思。况且驸马有公主管着,不如先作罢?也好早些出结果,免得陛下觉得礼部拖延。”
薛大人笑着应了一声,“大人说得是。”
虽然有点利用他说话的嫌疑,不过顾庆之也不在意,本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尤其这政策,也不能直接把所有人都包含进去,打击面太广,实施起来就难。
至于锦衣卫这一条,顾庆之倒是听尹恩立说过不少,他也觉得锦衣卫里头光吃不干活儿的人太多,该削减人手的,只是若真叫礼部出题考,那锦衣卫这陛下鹰犬就要受制于文臣了。
“锦衣卫这个再别说了。陛下必定不答应的。”其实这一条顾庆之觉得薛大人未必不知道,只不过还是那句话,他说出来就能减少扯皮,也算提高效率了。
顾庆之拿了考题看了两眼,能看出来文臣对勋贵跟宗亲都挺不满的,考题里还夹带了不少私货,类似于骂人蛀虫这种级别。
顾庆之道:“薛大人,这样的题交上去,那必定是不行的,勋贵跟宗亲不干,早朝上吵起来,那大家都不得安生。咱们还有祭祀要管呢。”
他这么一说,周围一圈都安静了下来。
“我是觉得,先把考几次定下来,比方袭爵前多久考?袭爵之后多久考?这肯定是要忘的,可以袭爵后五年考一次,如果考过了,那就十年再考一次,如果这次也过了,那就再不考了。”
旁边的文书把这条记了下来。
顾庆之又道:“至于考什么……总归是先要把礼记跟大魏典制里相关内容背过。也别考笔试了,写起来慢,直接就叫背吧。陛下也不是叫为了惩罚他们,毕竟都是有功之臣,又或者是皇室血脉,记清楚就行。”
“下来……就跟科举考律法一样,考判词吧。就像这次宁荣二府,把这个当考题出了,就问孝期喝酒吃肉该怎么治罪?孝期成亲又该怎么治罪?以后谁再犯错,就都当成考题,实名考题。”
顾庆之跟贾家的恩怨算是京城的热门话题,尤其是顾庆之的热度一天比一天高,当下人群里就有人笑出声来,又道:“国师这是要把他们刻在耻辱柱上啊。”
“这怎么能是耻辱柱呢?”顾庆之严肃正经的反驳道:“京里勋贵宗亲因为他们被牵连到,我先惩罚他们,勋贵宗亲就不好太过迁怒了。”
“国师说得对!”附和的人不少,窃笑的人也不少,更多的人默默在心里吐槽。
把他们列在考题里,京城所有的勋贵宗亲但凡来考试的,都会再加深印象:宁荣二府是罪魁祸首。
尤其那些考不过的,印象就更深了。
不说迁怒,这的确是惩罚啊。
第90章 您的诰命得我爹请才是正一品
礼部要把贾家当考题出了,那这案子就得先结了,有礼部催着,还有消息灵通的勋贵宗亲也催着叫贾家赶紧伏诛,没过几日,贾家这案子就有了结果。
简单来说,前荣国府的贾琏孝期娶二房,虽然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