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4


“你的小红鱼?”顾庆之反问,“这明明是我安国府的东西,这还没——”

林黛玉耳朵一捂,就往湖边的木台去了,她一边往前走,还一边回头跟顾庆之眨眼睛,大声道:“你说什么,我没听见。”

怎么能这么招人喜欢呢?

顾庆之跟了上去,笑道:“都是你的,小红鱼是你的,大雁也是你的。”

林黛玉低下头,可是又想看他,两者相加,她最后站在湖边看着不远处的大雁,用余光注视着顾庆之。

“师姐喜欢哪对儿大雁?得挑五对儿出来。我一个人也不知道该怎么挑,师姐帮帮我。”

五对儿大雁叫她挑,这暗示意味太明显了。林黛玉强装镇定,哪儿有把这事儿这么堂而皇之就说出来的?但她又不想示弱,那就真被他打趣儿成功了。

总不能每次都是她脸红她害羞吧?

“我怎么知道?”林黛玉反问道:“你不是还叫了帮你养大雁的人,怎么不去问问他?安国公连国师都当得,怎么连小小五对大雁都选不出来?”

“我要会选这个,那不就要改叫雁师了?”顾庆之洒了一把鱼饵下去,引得一片大大小小的鱼来啄食,实属密恐福音了。

“大雁冬天原本是要去南方过冬的,不过上林苑监养的这些,都是剪了翅膀上的毛的,到时候飞不起来,你看那屋子,边上还有火盆,等冬天也要烧火炕给它们取暖的。”

顾庆之正经说了一句,又问:“师姐喜欢胖点的大雁,还是瘦点的?我是给它们吃好点还是随便喂喂?”

林黛玉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他这是什么套路,便道:“你都养了它们,自然是要给吃饱的,难不成你安国府连这点东西都没有?”

顾庆之嘻嘻一笑,“吃好点就长得快,据说最快一年就能长大,你看见的这些,都是差不多三四个月的,到时候明年春天就能用了。”

林黛玉脸刷得一下爆红,他都拿这个打趣儿多少次了,怎么她还能这么大反应?

“我就不该信你。”林黛玉气道:“我就不该跟你说话。”

“那我给师姐唱个曲儿听?”

“你会唱什么?”林黛玉一下子又高兴了起来,“唱得好了有打赏。”

顾庆之也听过不少戏了,哼哼两句也是会的,只是戏腔这东西,普通人不会发声方式,那就是夹着嗓子梗着脖子唱了。

林黛玉听了两句就笑着捂住了耳朵,“俗话说献丑不如藏拙,国师是一点不客气,什么丑给人看什么。”

顾庆之笑道:“郡主怎得这样小气?方还说了打赏呢。”

“唱成这样,只有打没有赏。”

顾庆之看着林黛玉挑了挑眉头,还有点跃跃欲试,林黛玉头一扭走了,“你好生考试吧,我先走了。”

顾庆之追上去送她,林黛玉忽得小声来了一句,“我喜欢白一点的,羽毛厚实一点的。”

看着她通红的耳尖,顾庆之这次倒是没笑了。

等晚上林如海回来,就见自家女儿反应似乎是慢了半拍,他都进来了,才起身打了招呼。

“怎么不见庆之来?你又撵他了?”林如海奇怪道。

“谁敢撵他呢?”林黛玉不好意思道:“我是想他没两日就要考试了,前两次他哪回不是歇了好几天才缓过劲儿来的?我叫他早些回去休息了。”

林如海笑了两声,“他倒是听你的话。”

林黛玉扭捏一阵子,饭也吃得心不在焉的,半晌问道:“爹爹,当初……纳彩母亲回的什么?”

林如海想了想,“是针线,多数都是回针线的。荷包扇坠帕子都有。不过你还是算了。”林如海说着自己先笑了。

林黛玉赌气道:“我针线做得慢不假,可我做得好啊。”

林如海笑声越发大了,“当年回京城的路上,你那国师就说了,不叫你做针线,又不指望你做什么,还说怕伤了手还怕伤了眼睛,你忘了?”

林黛玉眉头一皱,不高兴道:“爹爹总是拿这个打趣我,庆——安国公也是一样。”

林如海又笑了两声,“这不是你先问的?你做的东西他都喜欢,这样行了吧?”

第91章 榜下捉婿

院试考两场,由各省学政主持。顾庆之照例是在考场边上找了住处。

这天早上,天还没亮,顾庆之就等在了考场门口。

他虽然建议过不少防作弊手段,比方给考生发罩衫,提供统一的纸笔等等。

但都架不住人多,而且不好管理,所以皇帝跟朝中大臣们商量之后,这些举措全都用在了乡试、会试和殿试这种只在京城举行的高级科考上,像院试这种参加之人没有功名,考中之后也不过是个秀才的考试,就还不太够格。

不过脱衣服拆头发捏饼子这种手段,也是到不了顾庆之身上的。

毕竟他还有国师的身份。

就是一同排队的考生,见了杂役对他礼遇有嘉,那也是丝毫不觉得屈辱的。

“我竟然排在国师后头,我这次必中的!”这人说着还飞快从自己考篮里抽了三根笔出来,装作香捧在手里,冲顾庆之作了三揖。

好在顾庆之已经是个成熟的国师了,他扭头微笑道:“好生考试,莫要紧张。”

这人竟然还惊叫了一声。

顾庆之是有人提前给他排队的,位置也挺靠前,他进场正好第三个。

坐在考房里头,不多数他就听见外头的喧哗声,“国师在甲字二排一十五!”

然后他就瞧见又有人来拜他了。

还是那句话,毕竟已经是个成熟的成功人士了,装可爱装无奈都会丢大魏朝的脸面啊。

顾庆之正襟危坐,薄木板也叫他坐出了太师椅的感觉。他严肃一张脸,面无表情的跟人点点头,时不时来两句:“读了许多年书,相信自己一定能考过的。”

或者:“莫要紧张,多读两遍题。”

“字迹工整些,莫要忘了避讳。”

北直隶的学政正是上次进宫请示要不要给国师一点帮助或者挫折的胡万清大人,听见外头喧哗,他生气倒是不生气,就是稍微有点紧张。

不过想到口才越来越好,已经渐渐有了京城第一说书人的王元九,他不禁也笑了一声,看了看场地中央的大日晷,笑道:“还有一刻钟,叫他们快些,不然以作弊论处。”

杂役出去大喊,多数人都安静了下来,不过也不知道人群中哪个小机灵鬼忽然喊了一声,“带小抄是作弊,拜国师也是作弊?那岂不是说有国师保佑,我是必中的?”

台子上胡大人听了这话也要失笑的,他小声嘀咕一句,“这些考生……科举考的是名次,你们都拜过了,岂不是都没拜过?”

考试没什么可说的,也正如林如海所料,这次的四书题是从《孟子》里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