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8
:
“噗嗤哈哈还真起不来啊,哈哈哈还别说,有点像是小乌龟,还怪可爱的,来再蹬蹬腿。”他伸手去逗,狄昭昭气鼓鼓地蜷腿不给他抓,“哟,还会缩啊,缩成一团更像是小乌龟了。”
狄昭昭小脸红得像是喷火辣椒,他气愤地大声说:“不是!才不是!爹爹你来背的话,肯定也是一样的,你不准笑啊啊啊!!!”
狄昭昭气得手脚并用的挣扎扭动,一拱一拱的想要跳起来的样子,但大包袱就像是五指山一样镇压着,巍然不动。
“哈哈哈——”咸鱼超级快乐,只恨不得有照相机可以把这一幕记下来。
“爹爹你再不放开我,小心我放绝招啦!”狄昭昭气势汹汹。
狄先裕一挑眉:“你还有绝招?”
狄昭昭重重的“哼”了一声,一扭头。
超大声地喊:
“祖父!祖父——!!爹爹欺负我哇哇!!”
咸鱼笑容猛地一僵。
第107章 前去远平
本来还有点羞耻。
但是喊出口之后, 狄昭昭就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了。
小孩本身就是被爹爹带大的,很是沾染了几分咸鱼没心没肺,没脸没皮的快乐自由心。
喊过祖父后, 小孩一点也不怕丢脸了,又破罐子破摔的继续扯着嗓子喊:
“明哥哥!明哥哥!!快来救我,救救我!救我啊——”
狄先裕都被这石破天惊的小嗓音给惊到了,这种不要脸的干嚎,难道不是他的专属吗?
就因为这样愣了一会儿。
再扑上去捂嘴也晚了。
狄家在府城买的这个宅院也不算大,小昭昭扯着嗓子一喊,狄松实和狄明都听见了。
两人快步赶过来后。
咸鱼被训了个臊眉耷眼,讲道理这种事, 咸鱼长十张嘴, 也是讲不过狄松实的。
狄昭昭被解救出来,得意洋洋地打了一个翻身仗。
他超级得意地从爹爹身边哒哒哒走过。
收获一个鬼脸。
狄昭昭气鼓鼓的还了一个鬼脸,然后不幸被祖父逮住。
最后, 小昭昭和爹爹排排站, 可怜巴巴的被祖父教训。
目睹这一切发生的狄明:“……”
果然他才是这次回乡, 唯一靠得住的人。
***
最后,狄先裕还是没有跟去远平府。
一来是本人坚定拒绝, 一口咬定自己没教,去了也没用。
二来是不可能把狄明一人留在府城, 总要有个大人留下来照看。
成功留下后, 狄先裕感慨的望天, 果然这次回乡,两个小孩还是要靠他!
去往远平府的马车上。
狄昭昭想到爹爹的担忧, 有点心虚的对对手, 最近他好像是一直偷偷学学习包里的内容来着。
莫名有种上课开小差的心虚感觉。
心虚的小孩, 还是分出了一些时间和精力,准备好好念念书。
在马车上,看书是不能看的,狄昭昭就找祖父一起讨论学问。
车厢内。
祖父一一出题校考,听完孙儿的想法后,又说说自己的想法。
祖孙俩有来有回,也算是相宜。
狄昭昭是很快乐的。
因为他发现,和祖父讨论学问,会有好多师父和明哥哥没有的新观点和新体验。
狄松实倒是若有所思。
他发现孙儿言谈间成熟不少,即使平日里看着还是肆意快活,活泼可爱,但想法和观点都有明显的变化。
或许在吴正岩和荀刚这些初次看到狄昭昭文章的人眼里,他文风犀利,犹如一杆意气风发的寒铁利枪,直刺而来。
无惧无畏。
但此前见过狄昭昭更青嫩,更锐利,犹如撼山掀海般大气魄的文辞,狄松实明显感觉到,这杆寒铁利枪,变得厚重了一些。
也许刺出去,看起来没有从前惊人气魄。
但藏在这份厚重之下的威力,显然更为扎实骇人。
他揉揉孙儿的脑袋,心中有些感慨。
“咱们进入远平地界了。”
马车外传来一道声音。
狄昭昭好奇地掀开车帘往外看,外头还是荒郊野岭,但依稀能看见远处村落的炊烟,也能看到远处成片的粮田。
狄松实有些触景生情地给孙儿讲道:“此地在两朝前,还不叫远平。”
狄昭昭小耳朵一竖,果然好奇的歪过脑袋来问:“那原来叫什么?”
“原来这一块被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衢乡、泉乐、台亭,乃是民风彪悍的难治之地。”狄松实诉说着远平这个名字的由来,“那时,中原大地遭遇天灾,四处崩乱,外有强敌,可谓四面楚歌。”
狄松实说着历史记载的史实,说着当年百姓凄苦:“……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现有海外倭寇乱我中华时,衢乡冒出一个英雄人物,匡氏夫人,年已四十八,主动请缨挂帅出征。”
“她领着三地召集的义军,顺虎腾江而下,又在佛山北上,辗转到沿海地区后,浴血奋战杀敌无数,使倭寇闻风丧胆……”
狄昭昭听着,忽然问:“远平,是希望远方平定的意思吗?”
“嗯,”狄松实看着马车外的炊烟和粮田,感慨的说:“那时留在此地的老弱妇孺,无不期盼远方平定,家中儿郎能安全归来,乱世过去,三地人口十不存一,只得迁移合并成一地治理,取名远平。”
狄昭昭再看远处的风景,同样的炊烟、同样的粮田,却感觉完全不同了。
只觉得眼前的一切来之不易,似乎都浸染了悲壮的鲜血,涤荡过大无畏的壮志豪情。
祖父点到即止,又缓和小孩的情绪,笑说:“你那小友人云翎冉不是同你说,她长大也想去北燕边城杀敌吗?也是自匡氏夫人后,后头的朝代都留存了女将。”
狄昭昭果然一下从之前的情绪里抽离出来,感慨道:“真厉害啊!而且她都年纪这么大了,竟然还……”
感慨着,感……小孩疑惑地揉揉眼睛,再往外看。
低头摇摇脑袋,再抬头往外看。
狄松实问道:“怎么了?”
狄昭昭惊讶地指着窗外的粮田:“祖父,这是粮食吗?怎么稀稀疏疏的?”
狄松实朝外头看了一眼,他虽一直在大理寺,但是民生也不是一无所知的,他道:“为何说它稀疏?这便是农家日夜辛劳种出的稻苗。”
狄昭昭小脸一皱:“可是、可是和爹爹给我讲的不一样啊!”
小孩记性特别好,虽然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他还是记得,那日泰和宫宴上,他问爹爹,人为什么会穷苦?为什么会吃不饱?为什么穷苦会让人变坏?
然后就看到了爹爹脑袋上出现的丰收之景。
即使不是一个时期的,但两者的差距也太大了,即使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