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8
个面容有损的官员,除非他的才能大到圣上都无法割舍,否则他一辈子也就那样了。
可许青云是那有才之人吗?
徐韶华唇角勾起一抹泛着冷意的笑容,当初,他一手促成狼群与村人的和谐相处,本没有想到今日。
却没想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果然是举头三尺有神明,且看他日后可还敢做这等亏心事儿!
随后,徐韶华决定再买一批上好的金疮药带回去,狼群这次也算是替他出了一口气,他自然不能坐视他们伤口恶化。
若说徐韶华这话只觉得出了一口恶气,那许青云便觉得自己是倒霉到了喝凉水都塞牙缝了。
想当初,他也是京里数一数二的美男子,否则也不会被吏部尚书的嫡女看中。
而那张俊逸的脸,便让他有了吏部尚书的姻缘,从此平步青云。
是以即便他年纪大了,实在无力维持体态,但也让自己的面容与寻常老者想必更胜一筹。
是以,许夫人一直觉得自己的夫君天生远胜旁人多矣,这次毁容之事,许青云只准备自己偷偷消化,他日缓缓告知岳丈即是。
至于许夫人,许青云潜意识让他选择隐瞒,否则若是许夫人看到自己的俊老头夫君变成了毁容丑男只怕要炸了。
是以,许青云在养伤期间,直接对霍元远交代:
“霍先生,夫人性急,我容貌之事还需缓着来,你这两日且想法子瞒着夫人些。”
霍元远一口应下,隔天知府大人在山里遇到个俏农妇,在前院金屋藏娇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许府。
许夫人乃是杜家嫡次女,一生长在蜜罐里,便是当初与许青云成婚,也是她先瞧中了许青云的样貌,这才点头允诺。
可她本就比许青云年少,许青云一个农家子攀着他们杜家成了一方知府,现在竟然胆子肥了,敢养小的了!
许夫人气的直接带着一队府兵重进了前院,霍元远守在外头,连忙拦住:
“夫人,大人这两日身子有些不适,您这般大的阵仗怕是会惊扰到了大人呐。”
许夫人打量了一下霍元远,见他生的样貌平平,遂只挪开眼睛:
“惊扰?我这不是听到老爷他病了,一时着急吗?只是,也不知道老爷他到底是病了……还是养了小的!”
许夫人直接发难,指着霍元远道:
“来人,拦住他!”
随后,许夫人直接让丫鬟扶着自己,抬步走了进去,霍元远被府兵制住,大叫道:
“夫人!您不能进去啊!您不能进去!”
许夫人回身看向霍元远,修长的手指竖了起来:
“嘘——”
“莫要惊扰老爷养病,来人,堵住他的嘴。”
随后,许夫人甩袖大步朝屋内走去,里面的许青云被堵了个正着,他左看右看,不知该往哪儿钻,最后,他索性直接在原地坐了下来。
他是杜氏的夫,谅她也不敢造次!
“老爷,妾身来看你……啊!怪物啊!”
许夫人一看到许青云那张疤痕横生的可怖面庞,直接眼前一黑,尖叫出声。
许青云见状,面色一冷,直接喝道:
“夫人!你莫不是魔怔了!你且睁大眼睛看仔细了!本官是你的夫!”
“老爷,你……”
许夫人缓缓走了过去,许青云见许夫人语气软了下来,心中松了一口气,小小妇人,他还能镇不住?
许夫人仔细看着许青云那张狰狞的面庞,片刻后,她直接一巴掌甩了过去:
“许青云,你冲谁撒气呢?我要让我爹知道你现在成了什么鬼模样!”
随后,许夫人直接怒气冲冲的朝外冲去,她如今倒是不在乎什么金屋藏娇的俏农妇了,这许青云的脸毁成这样,实在不能再要了!
与此同时,京城的钦差,也终于踏上了启程之路。
第55章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转眼之间,徐韶华等人已经在社学里学习了一月了,在这期间, 不少学子对于大周律的了解更上了一层楼。
而他们与寻常学子相比, 也不必受困于书籍昂贵之苦,这一月苦读虽是辛苦,可亦是收获颇丰。
是以, 随着温显臣用激动颤抖的声音, 宣告众学子可以回家备考, 远上府城之时, 学子们亦是纷纷起身一礼, 诚挚道谢。
“学生等谢教瑜大人提点,必不负教瑜大人厚望!”
温显臣闻言, 看着一众学子, 不由抚须,连道了三个好字,随后这才细细叮嘱些紧要的东西:
“好!好!好!此去前,汝等需要准备好路引、浮票等物,这一路汝等可以决定是独自出行, 亦或是结伴同行。
不过, 以吾之见,结伴同行更为保险一些, 若是有个差池也能有个照应。”
温显臣随后还说了自己当初赶考时的一些经历,倒是让诸学子新奇不已。
“总之, 汝等此番是代表我瑞阳县的诸多学子, 吾在此静候诸位佳音。”
温显臣郑重的说着,看着学子们的眼神变得格外柔和, 他虽然没有多说什么,可这些时日的教导之恩,依旧让学子们觉得心间仿佛有暖流划过。
温显臣叮嘱好后,这才轻轻道了一声散课。
而剩下的学子们随后对视一眼,纷纷商议起本次前往府城之路应当如何走。
这次社学中共有十三名学子可以前去参加府试,其实这里面本来有几人已经快要放弃科举了。
毕竟,那昂贵的束脩本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寒门子弟可以承担的起的。
却没想到,社学的突然设立让他们重新看到了希望,他们得以免费入学,有饱饭吃,有温暖的学舍,有博学的先生。
他们这次科举的成功,社学也应占一半功劳。
是以,等温显臣离开后,仍有学子激动不已的道:
“教瑜大人对我等寄予厚望,此番应考,我等必要全力以赴,不叫教瑜大人失望,也……让人看看,我泰安府的学子不是什么蛮化未开之人。”
徐韶华原本再收拾东西,听到这话不由动作一顿,出声道:
“刘同窗这话是何意思?”
刘铭听了徐韶华的问话,忙压低了声音道:
“徐同窗,这事儿是我那日归学之日来的早,本来想要请教韩先生一些问题时,却无意间听到韩先生和教瑜大人说起如今社学设立之事。”
原来,泰安府在先帝时期也曾设立过社学,只不过当时设在更为偏僻的大柳村,且招收了十五名学子。
可就是这十五名学子中有大多数学子都不能称得上学子,因为他们毫无进学之心,都是因为家里人占便宜的心思这才去了社学。
这些学子并未经过现在这般的择生试,先生虽然心里有所准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