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3
算?
只要没有明氏,她就会是皇帝最为敬重的母亲,这大周朝最为尊贵的女人。
燕云朝正好在这时踏入清宁宫,听见了最后几个字。
当即眉头轻皱,出声问道:“什么离开?”
作者有话说:
可能下章,最迟下下章(
感谢在2022-06-15 00:23:16~2022-06-16 00:58: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小甜心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美女168人傻好骗 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美女168人傻好骗、乙二胺四乙酸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7章 约定
赵太后面上一滞, 很快又反应过来,道:“是在说明氏离宫的事。她如今还是内廷女官,好端端的, 怎么能出宫去呢?”
燕云朝眼睫微垂,踱步至一侧椅子上落座, 淡声道:“是儿臣允准的。”
“哦,”赵太后尴尬地笑了两下,道, “那让她回去小住一阵也好, 这两日,哀家找个时间派人去一趟,再赐些珠宝财物, 也不算枉费她这几个月来的辛苦。”
燕云朝“嗯”了一声。
赵太后道:“说起来,当初哀家从道观把明氏接进宫, 她可是很不情愿,与咱们讨价还价一番,才勉强留在东宫。你也要多赐她些好处, 免得她觉得咱们亏待了她。”
赵太后明里暗里找明恬的不是, 燕云朝怎么会听不出来。
他直截了当道:“儿臣会娶她为妻。届时等诏书一下,还请母后帮忙筹备婚仪。”
赵太后笑不出来了。
她再怎么装, 都无法掩饰脸上的抗拒神情, 缓了片刻,干巴巴问:“她知道这件事么?”
燕云朝面上一派自然:“儿臣与她说过了。”
“那她欣然接受了么?”赵太后试探道, “她看起来高兴么?”
燕云朝眉心轻皱:“接受了。”
没有拒绝不就是默认的意思么?
至于高不高兴,他看不出来, 但是也不难过啊。
感情可以慢慢培养。她都能喜欢上那个疯子, 那也迟早会喜欢上自己。
赵太后忍不住咬牙, 难耐地捏了捏手里的帕子。
看来儿子这里是行不通了,还是得从明氏那里下手。
赵太后正琢磨着心事,冷不丁听见燕云朝又开了口:“儿臣知道母后对明氏颇有微词,但儿臣心意已决,日后像刚刚的话,母后就不要再说了。”
赵太后面色一变。
崔姑姑和其他几个亲信宫人还在殿内侍立,新帝这话,简直就像抽了她一耳光,让她觉得万分丢脸。
“你……”生气之下,赵太后竟脱口道,“你心意已决,但她可是一心想回青州。”
燕云朝眸光一暗,周身气势顿时凌厉起来:“什么?”
赵太后知道自己不慎说漏嘴,当下眼眸微闪,道:“不是她从前请求的吗,哀家看她态度坚决着,怎么现在听说能当皇后,决定就变了。”
燕云朝眯了眯眼,注视着赵太后,缓缓道:“儿臣不会送她回青州的。”
赵太后故意做出不耐烦的样子:“随你吧。”
燕云朝打量了赵太后片刻,心中隐隐升起一丝异样,又被他忽略。
“过几日登基大典,母后也该迁宫了。”燕云朝提起另一事,到底把先帝与他说的话暂时压下,道,“就先搬到寿康宫去吧。”
刚登基就让皇太后迁居行宫有些不像话,估计会引起朝臣议论,燕云朝打算缓缓再说。
可赵太后听了这话也不禁生气起来。
寿康宫的规制比起清宁宫虽然只会更大,但位置上总会偏些。这才哪儿到哪儿,皇帝就让她迁宫,为了给那明氏早些腾位置不成?
燕云朝站起身道:“儿臣还有事忙,就先走了。”
赵太后瞪了瞪眼,没来得及发作,就眼睁睁看着皇帝离开了。
-
明恬在家中度过了几天清静日子。
她一边整理着家中财物,一边翻看大周的疆域地图,规划着自己离开的路线。
能换成银钱,存到钱庄的,都被她换成了银票。
还有些碎金碎银,被她收拾在包裹里、贴身衣物和鞋子里,零散地分开在几个地方,打算当路费用。
明恬小时候在青州那边小住过,倒是也有不少族亲。
等她去了,可以先投奔族亲住一段时间,等后面安稳了,嫂嫂把财物都给她送去了,她就可以过快活日子了。
计划得差不多,明恬专门跑去西市挑了一匹马,在国公府后院的跑马场习练起来。
明恬不打算带任何人走。
她从前的那些丫鬟早就在案发时就四散去了别处,没什么心腹,她只有一个人。
出门在外,女子身份多有不便,她打算穿上男装,放弃乘车,一路骑马往青州而去。
但有一件事明恬有些发愁。
进出各个州县关卡,总需要路引,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还是麻烦些。况且届时她孤身一人,并不想过多暴露身上的银钱。
正在明恬思索着对策,想着要不要去打听打听京中伪造路引的门路时,赵太后派了崔姑姑过来。
崔姑姑是来颁下赏赐的。
赏赐颇为丰厚,也不知道是不是做给皇帝看的。
明恬谢过赵太后恩典之后,崔姑姑看看左右,把明恬叫到了一侧的回廊下说话。
“明姑娘,”崔姑姑小声道,“太后娘娘让奴婢来告诉你,三天后申时两刻,东来酒楼后门处,有娘娘安排好的马车,届时姑娘只管过去,上车就好。”
明恬有些惊讶。
当初商定的时间是等皇帝做完第三场法事之后再走,没想到赵太后这么快就安排好了。
而三天后正是登基大典的前一天,按理说皇帝那时还没完全痊愈。
这么急?
难道是有什么变故让赵太后迫切起来了么?
明恬很快就想起父亲的案子,害怕是这里出了差错,一时有些紧张。
但见崔姑姑从袖中掏出一份叠好的公文,做贼一般快速地塞到了明恬手里。
“这是娘娘为你准备的路引,”崔姑姑道,“三日后申时动身,姑娘可有异议?”
明恬问:“这么快么?”
崔姑姑道:“你到时候动身,正好能赶在日落前出城。第二日陛下登基大典,无暇顾及你的事,等分出心神知道的时候,你应该已经离京有三百里了。”
明恬认可地点了点头:“如此甚好。”
“那明姑娘,记得赴约。”崔姑姑说着,又道,“不过娘娘如此帮你,还有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