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0
又忍了。
但连强泉不想看到自己的弟弟和一个底层人有纠葛,于是打算去母留子。
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陶玥外婆。
“外婆很平静地问我是否真的有这回事,我没敢看她的眼睛,她平静地让我走。”
可当她出门后,外婆就用木片自杀了,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不起”。
外婆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外孙女,如果不是因为她,外孙女可以上个好大学,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屈服于有钱有势之人。
“可我因为太过愧疚没有再去看外婆,连家人也瞒着这件事不让我知道,等到我生下那两个东西后,我才知道外婆死了。”
就连遗言都是护士告诉她的。
留下孩子,陶玥心如死灰地离开了首都,她带着外婆的骨灰回到了家乡和平市。
她很茫然,她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能让外公外婆过上好日子,可是他们两个都去世了,她找不到自己的未来。
她本来也想和外婆一起死去,但是外婆的遗愿是看到她考上大学。
干脆再考一下大学吧,等考上大学再去死。
于是陶玥重回高三复读,为了能够赶上进度,她私底下还找了一个大学生辅导她薄弱的理科。
这个大学生是学物理的师范生,她讲起题来通俗易懂,陶玥一听就会。
在选大学的时候,陶玥很犹豫,她不知道选哪个大学外婆会喜欢。关系好的就只有那个大学生,于是她向大学生寻求帮助。
那时候的陶玥真的很容易轻信他人,因为见大学生和她一样是女人,她就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大学生。
当时的她惴惴不安,那个年代的舆论对她并不友好,她担心大学生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她。
可这位比她还小一岁的大学生却轻轻拥住了她,揉着她的头发说:“你已经做得很棒了。”
那时阳光正好,大学生的话如同凉风拂面,拂过她孤寂荒芜的内心,带走了所有的苦闷与痛楚。
“一直以来辛苦你了。”
大学生说她想成为一名老师,把学生都培养成一个好人,想从根子上改变和平市。
“玥姐要不当一名警察?”大学生双手合十,给她出主意,“不管是谁你都可以把他抓捕归案,等你成为有资历的老警察后就可以重启你当年的案件,这样舆论一定会站在你这边,你的外婆也能够得到安息。”
“到时候我会号召我的学生们都来声援你!”
因为有大学生这样美好的存在,因为有她描绘的美好的未来,陶玥对世界稍微有了期待。
那就等把连强健送进大牢后再去死好了。
夏渔好奇:“连强健已经死了,是谁改变了你的主意?还是那个大学生吗?”
这个问题陶玥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她看着夏渔,几分钟后才说:“是一个小女孩,她让我发自内心地想要守护像她像那个大学生一样的存在——如果是真正和平的城市,她们那样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
夏渔深以为然,现在的和平市一点都不和平,随便碰到的一个人都是在逃罪犯。
“我的任务就是让和平市再次和平。”
主线任务肯定是这个没跑了。
“我也是。”陶玥说,“我们大家都是。”
和陶局聊过,夏渔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陶局的高中同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幸好陶局足够坚强,真是太了不起了。
“我会和你一起搞掉连家。”夏渔握住陶玥的手,信誓旦旦地说。
看这配置,看这一屋子的歹笋,歹竹出歹笋,连家没有问题她就卸游。
*
聊天途中,夏渔被姜兴生喊去整理资料。
她刚走,宿游就带着颜与鹤出来。
颜与鹤的目光越过宿游,看到了坐在外面的陶玥。
瞬间,颜与鹤仿佛被定住似的僵在原地,过了一会儿,他不敢相信地后退几步,神情错愕。
宿游见他半天不动,不满问:“你发什么疯?”
“她是谁……?”
“城信县分局的陶局,怎么了?”
“她有女儿吗?”
结合颜与鹤现在的表情和他先前说的话,宿游秒懂。颜与鹤说的给他取名字的人就是陶局,但是——
“陶局没有女儿,她单身。”
没有女儿?那他当时看到的是谁?不对,似乎是他先入为主认为她俩是母女,明明当时那个小女孩并没有喊人。
听到他们的动静,陶玥看了过来,她看到了颜与鹤,目光接触时,她表情淡淡地说:“看来你辜负了这个名字。”
心脏像是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攫住,颜与鹤脸色发白。原来她还记得他,可她为什么没来找他?还有——
“你的女儿……那个女孩是谁……?”
陶玥没有给他解惑的义务。她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连家人,既然颜与鹤也是连家人,那他也是她讨厌的对象。
她一点眼神都不想分给他。
宿游在心里琢磨。
陶局是那个警察妈妈,但是她没有女儿;颜与鹤描述的那个女孩很像某人,陶局也很喜欢某人。
……可恶,不会真这么巧吧!
他怒视着颜与鹤。
本就失魂落魄的颜与鹤:?
另一边,夏渔来到了鉴定科。
教唆杀人案移交给了特调组,那个医闹者儿子释秦的案子也由他们调查。
目击证人是和平政法大学的几个学生,他们当晚在外面聚会,很晚才回学校。他们给出了两个关键证据:第一,凶手和他们差不多高,大概一米七五;第二,凶手也是大学城的人。
大学城的学校有和平大学、政法大学和师范大学等大学,人数众多。
目击证人的证词很关键,起码他们得知了凶手的身高和活动范围。
但有个很重要的问题。
陈寄书点了点他面前的那份侧写,上面写着凶手的身高在一米八以上。
“侧写也有可能出错嘛。”
“这是根据死者伤口的位置和深度判断出来的身高。”
夏渔不以为意:“一米七五和一米八应该差不了太多,万一凶手当时穿了增高鞋呢。”
……什么人杀人还要穿增高鞋?啊,也有这种可能,凶手为了躲避侦查。
“其实还有一个证据。”陈寄书拿起一个证物袋,里面好像什么东西都没有,“凶手疑似近视眼,这是他当时佩戴的隐形眼镜。”
或许是在慌乱之中、也或许是被害人挣扎太过,凶手的隐形眼镜掉落在现场,要不是陈寄书眼尖恐怕会遗漏这个证据。
之所以这么确定隐形眼镜是属于凶手的,是因为几分钟前洒水机才清洗过案发现场,届时留在现场的只会是凶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