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
坑啊!比如说大理寺少卿撤免现任官职,也许就变成了光禄寺少卿或者鸿胪寺少卿了,咱就是说,这怎么能比呢?更何况,少卿这种官职还有平替,中书省门下省的宰相有平替吗?”
“对于有些人来说,政治前途受损,是非常大的痛苦了。”
“不过我个人觉得,这种痛苦远远不够,犯法之后只需要接受前途可能受损的精神折磨,甚至如果和皇帝关系好,前途依然一片坦途,这种制度庇佑下的高层怎么可能好好学着做人?只能说吃枣药丸!”
“除了八议和官当之外,唐朝的请、减、赎也很离谱,这个是唐律明文规定了,除了享受八议特权之外的官员、贵族如何获得宽免。”
“这么一看,难怪人家唐人要说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了,”伍爱华连连摇头:“家里出一个杨贵妃这样的宠妃,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别说杨国忠获得了多少权利,就是一家老实巴交,父母兄弟子侄不都符合了八议的范围?”
“要知道,东晋时期那谁,庐陵太守羊某,他名字我不会读所以不记得了,负责判案刑罚,一次就错杀了一百九十个无辜的人,但是因为他祖姑姑是皇后,议亲,竟然免除死刑,”伍爱华感慨着:“祖姑姑这么远的亲戚关系,这是家里嫁一个女儿进皇室,可以直接庇佑三四代?”
杨贵妃这三个字一说,别人还没有反应,李瑁算是明白自己的处境了: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李瑁现在就一个问题:我究竟是早死,还是……?
第29章
这时候的李瑁,还是偏向于自己是早死的。
武惠妃尚在,且为皇帝宠妃,作为宠妃之子,李瑁从李隆基那里得到的父爱虽然不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而且李隆基这时候还是非常有明君之相的,李瑁暗自猜测,估计是自己早死,然后玉环和父皇就像武后和高宗一样看对眼了。
自己死都死了,也没办法阻止他们不是?而且那可是父皇,就是现在自己活着,难道能够阻止?
李瑁宽慰自己:就是不做父皇的后妃,自己早早死了,玉环她们也会有入幕之宾的。
唐朝男性对于自己年轻的妻子在死后会守贞并没有坚定的信心。
“这要是一门生意,那就是一本万利,”伍爱华感慨着:“难怪明前期宫妃需要殉葬,依然有很多小户人家培养女儿送入宫中。”
“殉葬?小户人家的女儿?”秦至宋的人都有点奇怪。
有人是奇怪后世居然还会让人殉葬?
有人是奇怪为什么小户人家的女儿能够成为宫妃?
伍爱华并没有理解他们的疑惑,而是说道:“那年代,宫女和宫妃选拔可不是同样的事情,好多人都混为一谈。”
“说起这个话题,趁着提到了,我必须要说,其实明朝宫廷内的女性,主要分为四种,一种是宫妃包括皇后,一种是女官,一种是宫女,还有一种就是和皇帝或者宫妃有血缘关系的未婚少女,比如公主、皇后的妹妹侄女等。”
“其中,宫女可以变为宫妃或者女官,嫔妃的妹妹侄女也可以变成宫妃,但是一般不会有宫妃女官变为宫女的,”伍爱华笑了笑:“甚至于宫妃的选秀,其实和宫女不是一回事儿,明朝也有记载,未选中宫妃的少女,是给予赏赐之后让她返回自己家中,听凭嫁娶。”
“这其实和宫妃的来源有关系,”伍爱华进一步解释道:“众所周知,除了明朝初期朱元璋的一些儿孙联姻了当时的重臣,比如说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燕王妃是徐达的女儿,后面明朝皇子皇帝娶亲,妻妾均出于小户人家,就是为了完全摆脱外戚的影响。”
“因为这个规定,所以有人误以为那时候宫中嫔妃有平民出身,没有选上嫔妃的女孩子会变成宫女,导致那时候的明朝人民非常害怕选秀,”伍爱华挠头道:“其实也说不好明朝人民是不是害怕选秀,但是宫女和宫妃真的是不一样的。”
“明朝宫女被选入宫,是可以拿到一笔银子的,感觉和卖身为奴差不多,而且这些宫女进去主要是做粗活和伺候人的活,所以一般都是选身家清白的贫苦人家女儿。”
“像是很多宫中管理性的职务,都是女官进行管理的,明朝的女官也有官职品级,部分是召宫外素有贤名才名的女性来担任,有已婚、丧偶和未婚,婚姻形式并不影响,另一部分的女官则是由宫女考录。”
“是的,入皇宫打工想要升职也要考试,”伍爱华开玩笑道:“我们真是一个热爱考试的民族。”
“大家都知道,明朝中后期太监可以被称为内相,什么秉笔太监、掌印太监要辅助帝王办理非常多的公务,因此太监也有专门的教育选拔方式,运气好或者有关系的小太监可以被选去读书,而在女官制度应用的比较好的时期,明朝宫女也是有这个机会的。”
朱元璋震怒:“内相?!哪个不肖子孙搞出来的!!!”
“毕竟人家宫女太监只是家里穷,不代表人不聪明,对不对?”
“明朝女官虽然不是一直都很有存在感,但是确实在皇子皇女的教导、内命妇的教导上体现了作用,特别是遴选小户人家的女儿当宫妃,她们往往教育资源并不充足,所以入宫之后,有才能有贤名的女官也会担当起她们的教师。”
“这种模式古来就有,比如说知名才女、女性史学家班昭,就是汉朝太后邓绥的老师,她就是奉诏入宫教导皇后宫妃学习,所以才认识了邓绥。”
伍爱华这话说完,邓绥不由看向班昭,笑着恭喜道:“老师青史留名。”
班昭微微一笑:“太后应当也青史留名,所以天幕才会用你的老师来介绍我。”
“宫妃的小户人家则和宫女的贫民出身完全不同。”伍爱华忽然想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说法,说是在欧美,牙齿能够反映一个人出身的阶级。”
“因为欧美牙医非常昂贵,所以只有出身中产阶级以上,才会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穷人是看不起牙齿,矫正不起牙齿的,”伍爱华说完欧美之后,又转回来:“其实在古代,也是如此。”
“欧美如此,这兔子应该在欧美之外,所以她那里不是这样?”清中晚期的重臣思考道。
“要知道,那时候贫民人家吃的都是粗粮,这意味着这些人家的女儿咀嚼肌发达,贫民人家所有人都需要劳作,这意味着这些人家的女儿皮肤不够白皙、手脚也非常粗糙,贫民人家更是没有足够的金钱购买牙粉等物品,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人家的女儿大概率一口黄牙烂牙,贫民人家经常吃不饱,所以这些人家的女儿大概率小脸蜡黄瘦成闪电头发干枯。”
“选宫妃的话,怎么能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