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5




“后来,康熙二十一岁生下第二个活到成年的儿子,二十四岁第三个,这之后几乎每年都能生一两个健康的儿子,生育高峰一直持续到了三十一岁,直到三十三岁生了第十三个,三十五岁生了第十四个,三十五岁之后,就算康熙的后宫有很多年轻健康的妃嫔,他的生育频率也没有那么高了。”

伍爱华按照之前拉出来的年龄表格说道:“在那之后,康熙四十岁才生了第十五个,四十二岁第十六个,四十四岁第十七个,四十八岁第十八个,四十九岁第十九个,十八十九还都夭折了。”

“这些数据还没有加上公主,主要是康熙中后期的公主生卒年没有那么明确,所以我就没有列举出来了。”

“而在序齿的十七皇子之前,康熙只有两个儿子没有活到成年,儿子简直多到不值钱,随机馋哭小一半的皇帝。”

伍爱华一直口头说理论,古人都是知道但是没那么在意,毕竟大家都是早早结婚,也没听说有多大的问题啊?

等到伍爱华把数据直接列出来了,大家对比一下康熙生孩子的年龄,才发现原来真的影响很大!

要不怎么说数据是最具备说服力的呢?

伍爱华之前长篇大论,大家无可无不可,伍爱华一说康熙,大家都正视起来。

伍爱华:早知道早点把康师傅拉出来说一说了。

古代位面,康熙也是不解了:“古往今来帝王那么多,孩子生的多的也不止朕一人,怎么天幕就把朕的生育岁数拉出来说了?”

青年康熙则是心里一定:以后自己还会有很多儿子,皇位必定不会因为继承人不稳固了。

青年时期的康熙,死儿子都死怕了。

三十来岁还没有儿子的宋仁宗被大臣们劝谏了。

“官家已经年届三十,按照天幕的理论,是黄金生育年龄的晚期了,臣等建言,请官家开选秀选取已生育一子以上二十岁和离、丧夫妇人,以子嗣为要。”

官员们的意思很明显:赶紧抓住最后的时间,和证明了有生育能力的二十来岁妇人赶紧造娃啊!没看到后世那么能生生了十几个儿子的皇帝,也都是在二十岁到三十五岁之间生了十三个吗?!

至于说选择再嫁妇人什么的,古人从春秋一直到北宋,都并不怎么在意再嫁的身份,而元朝和清朝初期的异族统治者们也不在乎。

不说别的,顺治康熙后宫都有再嫁之人。

有时候,有生育过的妇人反而更受欢迎,因为这证明了她们没有生育问题。

伍爱华这时候也说起了再嫁。

“在封建王朝的中后期,古人对曹老板的批判非常厉害,其中有一项骂名就是说他好人妻、娶寡妇。”

“这是因为程朱理学的妖魔化,让人把女性的贞节牌坊看得无比重要,说什么好女不二嫁,嫁人之后,丈夫死了,自然只有自尽或者守寡两条路走。”

“其实那时候底层和边关的再嫁也不鲜见,但是因为明清的贞节牌坊可以带来免税政策,所以很多女性只要不愿意守寡,就会被迫追随丈夫死去,婆家或者婆家娘家一起拿着沾满了她血的双手,欢天喜地接过官府赞赏的贞节牌坊。”

“说起这一点,”伍爱华突然说道:“我之前看到过有人阴谋论,说是如果觉得税负过重,就搞死一个前妻之子,或者收养过继的儿子,然后再杀了他妻子伪装成自杀的样子,家里就可以吃人血馒头免税了。”

听到这个说法,刚刚批了一批贞节牌坊的朱棣整个人大震惊。

“我觉得明清的统治者真的要好好考虑贞洁牌坊这么个政策,这玩意儿不仅减少了人口和劳动力,还减少了税收啊!”

“要知道,一个育龄女性,如果再嫁,至少还能再生出两三个孩子,孩子长大未来又能为国家税收作出贡献,但是如果有了贞洁牌坊,人也没了,税也没了,除了让儒生平时吹一吹,好处在哪里啊?”

这里已经到了伍爱华最擅长的环节:以利动人。

我说别的你们不听,这都涉及到你们的切身利益了,皇帝们不动作起来?

不管明君昏君,谁不需要钱啊?

明君的赈灾、军饷,昏君的园林、皇陵,哪里不用钱?

伍爱华心想:这样还不能拿捏你们?

对付贞节牌坊,咱必须要用魔法打败魔法!

第70章

伍爱华这么说的时候,君王们都思考了起来。

也有人在发弹幕。

【穷人生了也养不活那么多孩子啊】

【没有地种,变成流民岂不是反而让国家动乱?】

伍爱华也看到了弹幕。

这些弹幕说的是事实吗?

部分情况下,是这样没错。

穷人生了太多孩子养不活,在古代是很正常的事情。

甚至这部分穷人还不算是真正的穷人,因为能生娃代表有妻子,而古代,能生育的女性也是一种等价物。

但是伍爱华原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些守寡的小姐姐有活下去的可能。

“明清可能会有帝王会觉得,人口也不需要那么多,我大明大清几万万人,还不够用吗?”伍爱华说着。

“夺少?”李世民的口音都变了:“几万万?”

这时候的李世民还没有做出贞观之治的成绩,唐朝初年民生凋敝,隋唐演义的背景之下,是不堪傜役重负的平民,也是战乱求活的众生。

作为一个心怀伟业的君王,听到伍爱华的话,李世民恨不得抓着明清的人说:“你们不用人口,不要寡妇再嫁,倒是把她们送给我啊!我真的很需要!”

着急起来的时候,李世民连“我”的自称都说出来了。

眼馋并且不理解的不止李世民一个人。

嬴政虽然很稳重,但是嬴政很眼馋。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人口多了不好呢?始皇特别不理解:“南征百越、北平匈奴,西边有月氏,东出寻蓬莱,哪里不需要人?”

“就是天下土地尽入我赢氏,多些人做傜役也是好的啊。”到处都缺人但是因为天幕出现,徭役强度上的不如原本历史以至于皇陵修建都减缓的始皇渴望道。

把匈奴打残了但是把自己国家的壮丁也打残了的刘彻也觉得自己很需要人口,他现在恨不得每个女人都能一胎三宝,孩子们见风就涨。

一胎三宝只是古代母子都能顺利成活的极限,绝不是刘彻幻想的极限。

负责汉朝位面弹幕监控的工作人员毫不怀疑,如果刘彻读过西游记,知道女儿国那能怀孕的河水,高低要封个神河,然后逼着自己手下干活不努力的男性大臣小吏也去喝几口,为国家的人口做贡献。

毕竟生而富贵的刘彻对着没用的人可没有什么同理心……

搞不好到时候汉朝的kpi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