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6


沈括继续问,就有人问出来了。

【你想想,要是某个草原上没有狼,都是羊,是不是草都被吃光了?草没了就变成荒地了,其他吃草的动物怎么活?】

【还有杂草,本地没有虫子吃这草,它长地漫天遍野,本地的植物都被抢占了营养,田里都是草】

看到这番解释,古人都意识到了重要性,陷入了沉思。

赵匡胤直接说道:“让市舶司的人收关税时也注意,不能让有危害的物种进入大宋。”

同一时间,赵光义等多代帝王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杂草侵占良田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发生!

【像是我们的大闸蟹,物种入侵欧洲,已经毁掉很多堤坝了】

【小龙虾和牛蛙也是入侵物种,只是华国人太能吃啥都吃才没让它们泛滥,水葫芦这种不能吃的,长得河道上到处都是】

眼看着古人似乎已经意识到了物种入侵的危害性,伍爱华就没有再多说。

“宋太宗时,市易司的机构设置进一步完善,市易司设正副长官各一人,正官‘市易大使’、副官‘市易副使’,下辖十个属司,是位卑权重钱多的典型官职代表,当时不少职位也是太监宦官担任的。”

【这就和林妹妹她爹林如海的巡盐御史一样,虽然官小,但是权利大灰色收入多啊!】

【盐商那叫一个珍珠如土金如铁、豪奢富贵】

【说起来海水里都是盐,为什么古代还能垄断盐呢?还搞出什么盐政】

弹幕中永远都是发散的信息碰撞,有盐商看到相关信息,好笑道:“难道内陆之人还能装海水回家当盐用吗?”

“相比于市易司,商税监是掌管全国的商税征收和管理的机构,往往由一名宰相来兼任长官,第一任长官就是宰相赵普。”伍爱华说着。

“赵普没啥有趣的故事,平平无奇负责任的宰相,咱就不多说了。”

突然被提到名字已经准备挨骂或者挨夸的赵普:……嗯,所以你说我名字干啥?就是提一嘴?!

伍爱华只是说一声来佐证商税监的长官等级比较高而已:“‘诸商交易之税,每岁四分为一算’,可以说,北宋商税监的权力比市易司只大不小。”

“那时候的商税监还设置了计会、计会司书佐等官职,大家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和会计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会计啊?这活可不好干】

【这职位听起来就挺刑的,怕不是要算账算到秃头】

【也不知道宋朝有没有差一文钱也要重新核算清楚的规定】

【地狱笑话,差了一千万,会计不慌不忙,差了一元钱,会计着急吐血】

【你们说的好像是度支司的活吧?】

【我也觉得,这个计会看起来是出纳?度支司才是税收会计?】

【上面说一文钱的朋友,宋朝好像没有借贷记账法吧?他们应该不需要的!】

【!!!我不允许这世上做会计的可以不被借贷记账法折磨!那样太快乐了我会嫉妒的!】

某些皇帝:借贷记账法?听起来是个好东西!

汉武帝吩咐桑弘羊:“去把这个借贷记账法学过来!”

管仲自己琢磨了起来,不忘让弟子发弹幕。

发明两税法的唐代宰相杨炎还在琢磨宋朝的税制,也不忘嘱咐家中人:“看到有提及借贷记账法的弹幕,记得都记下来。”

刘邦看向了自己的老兄弟萧何。

在户部负责催债发现账本一团乱麻的胤禛抬头看向了天幕。

张居正看着自己的一条鞭法计划,摸了摸胡子。

第121章

沉寂了许久的各朝财政部因为借贷记账法忙碌了起来。

如果说之前忙碌的都是民生、司法、军事有关的部门,现在也轮到了这群“明算”出身的“理科生”。

即使是理科生,第一次学习借贷记账法内容的时候,也会觉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

【眼前的借不是借,你说的贷是什么贷?人们说的借贷法,是记忆里那些账本背后的红黑】

【为什么你能发语音?】

只能说,天幕带来的“加班”虽迟但到。

知道后世之人至少八小时工作制(并且八小时已经算工作轻松)之后,还能放平心态看待自己手下那些只工作半天天天摸鱼的官员们的皇帝不算太多……毕竟剥削者们总是觉得自己剥削地不够。

类似朱元璋这种把官员们压榨得厉害没什么空间的皇帝没几个,所以绝大部分官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都有所增加。

最起码唐朝没有了“偷得浮生半日闲”,宋朝也少了很多聚众叫外卖在官衙聚餐的机会。

什么“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工作时间聚众打猎?想都别想!

伴随着苦逼加班人跨时空的怨气,伍爱华说完了宋朝征收商税的官方机构,又开始说起了宋朝的市场。

“大家都知道,影响经济形势的除了官方调控之外,还有市场自发调控的行为,宋朝能够收到大额商税,除了官府鼓励经商的行政政策之外,与当时市场的繁荣脱不开关系。”

“咱们几乎都听说过一张国宝国画——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就是画的清明时节的汴梁,当时城市的繁华程度已经让后人连连感叹。”

“宋代是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当中市场最活跃的时期,几乎没有之一,不仅有早市、夜市,还有季节性专门性的市场,不仅每个小镇都有镇市,还有日常常设的草市、虚市,以及边疆经常出现的榷场。”

“顺便提一嘴,当时的草市都会有专门的税务所,也算是将商税征收贯彻到底了。”

“各地均有如此多的市场,汴京的市场就更为繁华。”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大多数王朝都实行了严格的宵禁制度,更是有晨钟暮鼓的说法。”

“但是宋朝时没有宵禁制度,那时候的人们和我们现代一样,如果大半夜睡不着从床上爬起来,也可以叫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吃夜宵、看表演、嗨上一整个通宵。”

【一说叫上好友嗨我就懂了,怀民亦未寝嘛】

【哈哈哈苏轼那大半夜拍门把人喊醒,还说人家也没睡的做法真是缺了大德】

【关键张怀民被喊醒之后,还真陪苏轼散步了大半夜】

【论我和我的冤种朋友们】

看到天幕上的讨论,大致猜到发生了什么的苏轼之前的古人们:……这苏轼看起来有那么一些不适合当朋友啊!

苏轼之后的古人们:原来这序还能这么看?东坡先生的朋友也很包容他啊!

苏轼同时期的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一说这是苏轼干的,就觉得很正常。

苏轼本人:冤枉!明明就是他没睡!

“根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