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1
小胡只觉得自己的脑子前所未有的清晰。
“那我们就这样放任吗?”
看到小胡略带天真的模样,专家回答道:“这不是放任,而是必然。”
这么说着,专家不由在心里想到:我们不就是这样对待所谓的高纬存在的吗?那么谁保证古人不是这么对待我们?
真的愿意让渡权力普惠大众的封建帝王,又能有多少?
只不过这都是领导和专家们心照不宣,不会说出来避免高纬存在检测发现的事情罢了。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除了科技更进步、制度更完善,从人心、人性而言,和古人又有多大的区别?
我们对高纬存在的出现庆幸又厌恶,只想着敷衍获得好处并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发展,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们真的很认同我们的法律制度吗?真的愿意改革同罪异罚的情况吗?真的认为我们是正确的方向吗?
能说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帝王,真的会在乎百姓超过自己的血脉世世代代享受天下供养吗?
当高纬存在完成它所谓的“作业”,当直播间不再联通这些古代位面的时候,现在朝廷展现出来的改革真的会持续吗?
甚至于,专家想:直播间联通的真的是平行世界的古代吗?还是高纬存在给我们展现的AI弹幕和合成视频?
身处其中,谁能知道答案?
第133章
伍爱华没有思考那么多,完结了直播之后就联系了高纬存在,索要中期阶段性奖励。
伍爱华自认为是没有什么历史大局观的。
就算知道五胡乱华能够促进民族融合,当时的老百姓愿意吗?
当知道这些历史之后,如果他们组织了五胡乱华的发生,是不是会有好有坏?那难道就会不阻止了吗?
同样的道理,哪怕高纬存在给予的有好有坏,伍爱华也觉得不应该拒绝,毕竟收益的是切实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
于是,秉持着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想法的伍爱华自然心无挂碍,只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直播就是。
隔了几天,伍爱华的直播再次开始,这次说的就是明朝了。
“哈喽大家好,几天不见,大家有没有想念我啊?”
问完这个问题之后,伍爱华笑着说:“今天我们来和大家一起说一说明朝的法制史。”
“说起明朝,大家会想起什么?是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的明太祖,还是明朝的奇葩皇帝们?”
听到伍爱华的话,朱元璋眯了眯眼睛:奇葩皇帝,还们?
“有明摆宗、明丹宗、明木宗、明堡宗这些奇葩皇帝们的存在,大明还是持续了接近三百年,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说到古代,大家比较有好感的应该就是汉朝、唐朝和明朝了?”
这么说着,伍爱华笑了笑:“如果说汉朝国家存续靠外戚、唐朝国家存续靠秦王,那么明朝国家存续靠的是什么?”
【靠内阁?】
【靠首辅?】
【靠的是制度吧?】
“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明朝的法制制度。”
“说起明朝立法,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明太祖。”伍爱华说道:“明太祖这个人,绝对是个天才。”
听着伍爱华的话,朱元璋内心自然是高兴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小时候是地主的佃农家的放牛娃,实打实的三代贫农,十几岁的时候,老家发生天灾,爹娘和大哥因为饥饿和瘟疫死了,朱元璋和兄弟侄儿们各自逃难,因为没饭吃,当过乞丐、和尚,然后红巾军反了,底层和尚朱元璋在庙里也待不下去了,才去参加了红巾军。”
听到伍爱华这话,饶是汉太祖刘邦都不禁感慨:“本以为我是古往今来出身最低的皇帝了,没想到这朱元璋竟然是这般出身。”
当过乞丐其实没什么,比如韩信,也因为家贫天天去蹭饭,和乞丐又有何区别?
在伍爱华科普之前,明朝之前的古人们只以为朱元璋当乞丐是家道中落,觉得他应该还是受到了一定的教育的,却不想他竟然真的是贫农出身。
【能当皇帝定然识字,这朱家想来是有点来头的?】
【朱元璋这名字也是有底蕴的】
伍爱华看到之后不由笑:“这还真没有,一直到参军之前,朱元璋应该都不怎么认字,就是认识也是在庙里学了一星半点,史书上说是粗通文墨,大概水平就是现代能写出一两百字小作文的小学生那种,至于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他有了势力之后改的,之前的名字在当时那个朝代和铁柱、狗蛋、石头、大山没有任何区别。”
伍爱华这话说完,大家是真的震惊了。
元朝的贵族们也眼神一暗:名字太寻常,就是找不到对象,总不能把姓朱的都杀了,汉人也不是不能改姓。
【汉太祖已经是起于草莽了,但是家中也供他读书习武了,这明太祖竟然是这样的出身?】
【古往今来,出身比朱元璋低的皇帝又有几人?这才是真正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呢!】
朱元璋出身之地,在秦之前的国君和帝王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春秋战国和秦朝,从未听闻这种出身的人能挣脱自己的命运,就是李斯这种被大家看不起的出身,他都是拜了荀子当老师的。
九品中正制的魏晋名士惊讶地连酒都忘了喝。
汉朝人忍不住说:“难道这朱元璋也有一顾倾人城的姐妹或者女儿吗?”
大家完全想象不到朱元璋到底怎么能够成为一名皇帝?
“朱元璋参军的时候已经二十五岁了,无妻无子,亲人失散。”
“二十五岁只是粗通文墨,最后竟然当了皇帝?”虽然已经有汉太祖珠玉在前,所有人还是忍不住惊讶地倒吸一口气。
特别是一些朝代的亲民官(接触基层的官员),无人不知佃农和那些底层的和尚是什么样子的。
你说这样的人能够当皇帝?!
古代二十五岁的人,孩子至少都已经生了几个了,都说三十而立,但是二十五岁的时候能不能成才,在古人看来基本都固定了。
毕竟有几人能和苏洵一样一把年纪立志读书还能大器晚成的?
这个惊讶程度不亚于告诉现代人,一个自己身边三四十岁的都没能升值当个小领导的普通工人若干年后会成为□□。
古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怎么可能?
这时候倒是有很多先人非常认同朱元璋是个天才的说法了,这不是天才没法解释啊!
伍爱华这时候还在说着:“参军第一年,朱元璋就从一个大头兵获得了大领导的赏识,领导还把自己的养女嫁给了他,二十七岁的时候,他回乡募兵拉起了自己的队伍,没多久就有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