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5
的,就是在前期给指明方向了。
好在姚家还有金氏这么一个脑子活泛的人,一听林回星这么说,她当即就有了其他的法子:“这么说的话我们还可以把豆腐运到郡城去卖,我娘家阿兄就在码头上撑船,我们可以隔三差五地托他捎带些豆腐去郡城卖,大不了到时候给他几个大钱的辛苦就是了。”
“不过运到郡城去的豆腐我们可以卖得贵一些,卖两个大钱一块,或者三个大钱两块,这一进一出,算下来,我们也不损失什么。”
林回星一脸赞许地朝金氏点了点头:“金嫂子这个办法极好,不过这么一来的话,你们每日就要多做一些豆腐了。”
这郡城的消费水平和安平县又不一样了,按照林回星这几次在青山郡生活的经验,那里连平常的小菜都要比下面的县城略贵一些,这豆腐就算卖两个大钱也是不愁卖的。
郡城的人口多,一天轻轻松松卖个上百块豆腐都不成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姚家人每日压根就做不了太多的豆腐。
三十几斤豆子姚二郎都要磨上两个时辰。
就算不让姚二郎再出去卖豆腐了,就让他整日再家里推磨,算他一日推七个时辰,那他一日也就只能磨个一百一二十斤豆子。
按照这两日豆腐的产量看,这优质黄豆约莫能出三斤半的豆腐。
这还是因为林回星用石膏点的豆腐算是嫩豆腐,水分比较大的原因
然而就算豆腐的产量并不低,一百多斤豆子也就只能做出四百来斤豆腐。
按一块豆腐两斤半算,这样就只有一百六十几斤豆腐。
然而就是这么一百六十几个大钱的豆腐,却是需要姚家人从早忙到晚,姚二郎更是每日一大半的时间都得耗在推磨上。
金氏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多做一些豆腐没什么,现在每日都能收到现钱,我们都觉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呢。”
见姚家人都一脸激动的样子,林回星只能点头道:“行,反正先这么做着吧,等以后要是攒到钱了,还可以买一头骡子回来帮着拉磨。”
姚老翁他们听了林回星这话,只是笑了笑,并没有接话茬。
这骡子和驴子都是极其好用的牲畜,不过相应的他们的价格也不低,就说在安平县吧,一头小骡子,就要卖二两银子。
这骡子买回家也不能马上就干活,还得养上好几个月,那些真正能干活的成年骡子,一头就要五六两银子,就算是这样,这骡子和驴也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得等到养了马和驴的人家里培育出来后,才有得买。
就姚家这个情况,哪里敢奢望买骡子呢。
还是用人力推磨来的实际,累是累了一些,但是除了姚二郎这么一个人力之外,基本就没有其他的开销了。
也是之前秦辉实在爽快,一下子给了林回星那么多的牲畜,让他有些想当然了,
按照姚家这样的情况,要想买下一头骡子,怎么说也得攒上好几年的银钱。
因为林回星要离开了,今天姚家人做好了豆腐也没有急着出去卖,而是等着送他出城。
除了之前的两箱金子和一麻袋的碎银子和铜钱之外,林回星他们另外要带的就是这半筐子豆腐。
苏大华他们力气大,背篓里装了慢慢一箱金子外,还能再装一些豆腐。
也就是这半筐豆腐本来就做得薄,才能塞进背篓的空隙处。
缺少仿佛,等到上梁沟后,这些豆腐肯定多多少少都会被碰碎一些,不过这样不影响吃。
半筐豆腐苏大华和苏大河一人分了一半,林回星则还是背他那一袋子碎银子和铜钱。
不想耽搁姚老翁他们卖豆腐,林回星他们一到城门口就赶紧催着他们回去。
姚二郎背了三十块豆腐准备去城外的几个大村子里卖,倒是可以陪着林回星他们再走一段路。
姚老翁他们也没浪费时间,送人的时候还不忘从家里顺便背了豆腐出来,这会儿一和林回星分开,掀开罩在背篓上的麻布就能开始做买卖。
第089章
这会儿时间尚早, 林回星他们为了安全也不能贸然进山,只能照旧在郑二郎家里留宿一晚。
傍晚林回星多给了郑二郎十个铜钱,让他帮着多煮了一罐白米粥。
林回星他们一行三个汉子, 又都是肚大能吃的, 郑二郎家里那两把大米根本就不够他们吃的。
最后还是郑二郎的媳妇从家里拿了些粗粮,去村里换了足够林回星他们吃的大米回来。
说来也是眼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虽说这稻谷自家的地里就长着, 但是因为稻谷价贵,寻常老百姓根本就舍得吃白米饭。
就郑二郎家的这种日子勉强过得下去的人家,一年到头能够略微吃上几餐白米粗粮掺在一起煮的米粥,就算是很好的了。
那些更底层的佃户,自己没有耕地,只能佃富户的地种, 除了要给官府交粮税外,还得给富户交几成地租, 最后自己能够得到的粮食可谓是少之又少。
这样的佃户连好些的粗粮都舍不得卖, 平常都是米糠掺着野菜囫囵填个肚饱。
以前林回星没来上梁沟的时候, 上梁沟的村民过的日子也就只比佃户好一些, 能野菜粟米稻谷掺着吃个五分饱。
这固然是因为上梁沟地处封闭,村里人鲜少和外面的人打交道, 不知道像山下的农户那样, 把家里的细粮拿去换成粗粮吃。
林回星一向大方, 晚上的米粥不够大家一次吃的,他就把自己拌的豆腐和郑家人一起分享了,至于多出来的一碗米粥, 就只能给郑二郎的两个孩子一人分上半碗了。
就是这么半碗白粥,就让两个小孩高兴得不得了了, 郑二郎的大女儿是个懂事的,分到半碗白粥后还把粥碗递到了阿娘面前。
“阿娘,你吃一口。”
屋内还有这么多的客人,郑二郎的妻子有些不好意思,当即把粥碗轻轻地推开了:“你自己吃,我不爱吃这白米粥。”
糊弄完小孩后,郑二郎的媳妇一脸窘迫地朝客人们笑了笑。
原本郑二郎的小儿子也想把粥分给阿娘吃的,听到阿娘这么说后,他也没有多想。
到底是小孩子,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以为阿娘真的不喜欢吃白粥,他一边香喷喷地喝着白粥,一边在心里嘀咕道:这白粥这么好吃这么香,阿娘竟然不喜欢吃,真是太不会享受了。
郑二郎的女儿年纪要大一些,知道阿娘是为了让自己多吃两口才这样说的,一脸执拗地端着粥碗不松手,说什么都要让阿娘吃一口才罢休。
顾忌着客人在场,女儿又是一片好心,郑二郎媳妇也不能斥责女儿,实在拗不过了,也只能低头小小地喝了一口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