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5


做饭,而是就近在猪圈的旁边建了一个灶台。以后可以在这儿煮猪食。

姜棉这里的沼气池建好以后,李国强就把这原队人马,拉到生产队的猪圈那一边去。

用这一帮人,在猪圈附近建了两个大型的沼气池。

沼气池建好了,李国强隔天就带人去抓猪崽。

姜棉如愿分到了三头。

交接之前,姜棉来来回回来地查看了好几遍那三头小猪。

旁人看见了,就好奇地问她:“姜同志,你还会相猪?”

姜棉摇摇头,“不会。”

那人听了就笑,“那你还看这么仔细干吗?”

姜棉道:“我可以看看大小跟精神头呀。”

猪的精神头好,说明没病没灾。

她买的三个猪崽是要放在同一个猪圈里一起养的,如果个头相差太大,小的就很难抢到食,到时候就会越养体重相差越大。

那人“哟”了一声,“这小知青还挺有想法。”

然后又道:“这你就放心好了,李队长,还有和他一起去的国庆叔,都是相猪的能手,眼睛毒辣得很。不会抓一些病猪回来的。”

姜棉点点头。她所看到的这些猪,确实精神都不错。

分给她的这三头,她也挺满意的,精神很好,个头都相差不大。

姜棉招来小伙伴们合力把猪抬回去,放进猪圈里。而隔壁的五奶奶的那个猪圈,已经放着一头小猪了。

猪买回来了,姜棉又给猪圈旁边增加了两个大陶缸。这是用来发酵猪饲料的。

要想猪养得好,科学方法还是要借鉴的。

她的空间里可是收集了不少家禽家畜的养殖方法。

发酵过的猪饲料不但容易消化,有助吸收,而且能增强猪的免疫力,减少发病率。

不过以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各种原料的配比就不一定能够按照配方上的来了。

第一次在这里养猪,姜棉还是有一点小紧张,开始头几天,每次上工下工,都会拐过去看两眼。

忙这忙那的,很快,生产队的春耕农忙开始了。

这一次他们的工作有了一点小小的变动。

李国强把从姜棉那里换来的种子和生产队的分开种。让姜棉他们几个专门负责种植新的种子。

并非是全部由他们几个负责种完,只是由叫他们来先示范,其他社员人就把他们种的当样板。

这事儿李国强没有提前跟他们打招呼,而是等到快要下田的时候,才突然跟他们提的。

姜棉有点儿被吓到,“李队长,我们也就是按照常规的方法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法子。”

李国强摆摆手,“我看过你们自留地的玉米和水稻,间隔比我们平常种的要宽。我们这里有些人是死脑筋,说是说不听的,你只有给他弄一个模子出来,他才有可能照着做。”

姜棉一想,的确有可能。

十几年前的那阵浮夸风,就曾出现过把几块稻田里刚抽穗的水稻全部拔起来,放进一块稻田的事情。

虽然这番操作最后令这几块稻田颗粒无收,但很多人还是相信,密植可以增加产量。

就算跟产量无关,有些人还是愿意密植的。特别是那些以种植种子的数量来计算工分的生产队。密植意味着快,手里的种子或者种苗减少得越快,工分就越高。

按姜棉以前的经验看,这些间距宁愿疏一点也不要过密。最起码那样的果实饱满啊。

姜棉也就不再纠结,带头下田去了。

她就是做样板的,至于别人能不能按照样执行,就不是她管的了。

不过真的有些过密得都看不下去,她也会提醒一下。

这些种子来自姜棉,这事儿目前在队里没几个人知道。

队里倒没有人质疑为何要照着姜棉定的标准来。

一来姜棉在铃木生产队的这一年来,做的那些事情,也积累了一定的声望,特别是她那一手插秧的技术,可以说是无人能及。最起码在铃木生产队是这样。

再者,就是李国强的原因了。自从他当了生产队长以来,从来没有做过一件是有损生产队利益的事情。社员们已经习惯了听他的安排。

所以姜棉在整个春耕期间,过得跟去年也没什么不同。就是跟她打招呼的人多了些。

忙完了生产队的春耕,姜棉开始折腾自家的菜园子。

她沿着自留地的边缘种了一排南瓜,这排南瓜靠着那一片没有开垦出来的荒地。

姜棉的打算是等南瓜长大爬蔓之后,就把藤蔓扔向荒地那里。这样就一点儿都不占自留地的空间。

跟南瓜成直角的另一边,则是种了西红柿和青瓜。

这边是第三阶梯的边缘,除了田埂,再往前就是悬空。

这一边,她的打算更绝。打算到时候就用竹竿牵引着西红柿和青瓜的藤蔓到悬空处。这样它们的枝蔓就可以任意往下长,形成一个小小的绿色瀑布,挂在悬空处。到时候结果了,可以到第二节 阶梯那里摘果实。

她的小心机,被伙伴们看出来了,有的惊叹,有的摇头失笑。

却没有谁在她面前说笑话。

谁让他们没有足够的地呢。也就是姜棉这样会折腾的,才让他们除了能够自给自足,还可以养猪养鸡鸭。

这一天,楚婴跟谢东和拿了渔网和“勾搭”来的新伙伴——唐建设和王长军——一起去大河捕鱼了。

撇下了姜棉和庄清梵。

那两个人有点嫌弃他们“不好玩”,如果大家都去的话,他们的鱼又要多得吃不掉了。

与其到时候拿着鱼四处分给别人,还不如直接就把这个机会让出去。

姜棉和庄清梵倒无所谓。两个人的心理年龄加起来都快80岁的人了,网鱼这事儿还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两个被撇下的人就去自留地干活。

看了看四下没有听墙角的,庄清梵低声问姜棉:“现在是75年了,你对以后有什么打算和规划?”

姜棉抬头看了他一眼,“在农村的机会始终比不上城市,争取回城吧。”

庄清梵:“嗯。再过两年多,就可以高考了。”

姜棉:“可以准备起来了。我现在空闲的时候也会看一下书。”

庄清梵问道:“你有整套资料吗?”

姜棉“嗯”了一声,想了想又问道:“你没资料?”

庄清梵:“只有两本。”

两个人的对话,就像在对暗号。不过他们都清楚,所谓的资料,就是指那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

没下乡的时候,庄清梵开始是没想到这个,等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没时间去收集了。

他手上这两本,还是整理旧书的时候翻出来的。

当时的时间太紧迫,没办法抽出时间来办这些事儿。

本来想着下乡以后,可以找机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