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1
我会听您的吩咐休息,现在可以扎针了吗?”
王医生愣了愣,下意识看向简书杰,见对方点了点头,才答应道,“有点疼,你忍忍。”
余曜从口袋里掏出橙子糖,“来吧。”
长长的银色细针轻轻插入了少年脚踝上特定的穴位,一阵又酸又麻的刺激痛感如火花般顺着神经末梢一路窜上天灵盖。
王医生犹豫地停了停。
见少年咬着糖块,静静垂着眼看不清神情,才狠心捏住针尾,用力搅了搅。
余曜的脊背僵了下才松开。
【嘶——】
7878躲在后台想看又不敢看。
【鱼鱼我们完全可以在虚拟空间里练习,为什么还要受这个苦】
【明明就可以等它自然好】
余曜却也有自己的打算。
“虚拟空间到底是虚拟空间,训练成果只能带回很少比例,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想在赛前去山上找找感觉。”
“更何况,”少年看向自己肿了好大一圈,颜色微微深红的脚踝,“不扎针的话,两三天真的能好?”
王医生该不会是在安慰自己的吧。
余曜很怀疑其中的可能。
为求稳妥,接下来的几天,少年都老老实实地待在住所养伤,顶多就是每天坚持其他能动部分的日常训练。
当然,这都是在几位教练眼里的。
事实上,余曜每天晚上都会按时进入虚拟空间进行自己的练习,甚至还有时间巩固了一下那个反脚的2160。
又一次成功的Quadra cork 2160,也即是四周偏轴转体2160落地后。
少年看着雪道上跳过无数次,甚至觉得已经练到有点不新鲜的杆和栏杆类的道具,脑海中突然就闪过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为什么总是转体上道具,转体下道具,还一直在270里打转?
难道真的没有更新颖,更有趣的玩法了吗?
少年盯着道具开始出神。
单板滑雪训练场,也即是亚格洛斯雪山东面,也有人正在想着他。
余曜这几天足不出户,一问就是在养伤,在整个奥运村根本就不是秘密。
甚至有不少媒体都得知了这个消息。
很有几家三流小报用了《华国天才少年疑似大跳台受伤惨重,极可能弃赛》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
“该死的!余不可能弃赛!”
脾气暴躁的艾莫斯简直想手撕了那几家博热度的三流媒体。
这不是搞余曜心态吗?
他已经忘记了自己在大跳台之前也做过类似的事。
费利克斯叹着气,望向山下的村落,“弃赛不可能,但上一次的受伤一定会影响余的比赛状态。”
运动员伤不伤的都是家常便饭。
很多人都会选择坚持下去,等赛后再好好疗养。
但余曜不同。
他后面还有好几场比赛,时间跨度也长,根本就不可能采用硬扛这种有可能让伤势加重的方法。
可休息就会影响赛前练习。
休伯特皱紧了眉,“坡面障碍那边,其他人也就算了,r国的半田遥步有很强实力,他在大跳台上成绩或许并不出众,但在去年的世锦赛和世界杯上都拿到了金牌。”
世锦金和世界杯都到手,只差一块奥运金就能实现大满贯梦想,半田遥步不可谓不来势汹汹,也无怪上次的r国媒体对余曜的提问最是咄咄逼人。
有这么个不声不响的劲敌在前,余曜想要夺冠本身就很难。
而他现在的伤势只会难上加难。
几位滑雪运动员都真心实意地替才认识不久的小少年着急起来。
越是顶尖的运动员,越会惺惺相惜。
艾莫斯掏出了自己的宝贝十字架,虔诚亲吻,“愿上帝赐福他。”
很多人得知了消息都在替少年默默着急。
费利克斯等人每天上雪山上练习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寻小伙伴的身影。
可余曜还是在坡面障碍技巧比赛抽签的当天,才再一次出现在雪场里。
甫一露面,就被无数蹲守的记者层层包围。
“余,你现在还好吗?”
“你真的会因伤退赛吗?”
“r国的半田遥步宣布自己即将向大满贯发起总攻,你有信心赢过他吗?”
……
很多问题,很多道声音,嗡嗡嗡地直往脑子里钻。
余曜被堵得不耐烦,灵机一动地比划了个一的手势,才从懵住的记者群里成功脱身。
“余这个手势,是说他还会拿第一的意思吗?”
少年曾经在比赛前用这个特殊手势宣示自己的志在必得,随着大跳台比赛的广为流传,已经不是秘密。
“还是他要再跳一个鱼神之跃?”
但不管怎么样,这个手势一亮出,基本上大家就都知道了,少年的状态比他们想象得要好得多,至少还能有心情跟他们打哑谜。
很多喜欢余曜的记者们都松了口气。
眼见少年抽完了签,就一股脑地冲了上去。
“是几号是几号?”
肯定不能还是一号,要不然连着两次第一个出场,也太背了。
记者们信心满满。
然后就看见,站在余曜身边的教练露出了个一言难尽的痛苦神情。
不会真是一号吧!
到底是不是一号啊!
记者们都有点傻眼。
第36章
别说记者们傻眼,简书杰也一样傻眼。
抽什么不好,非要抽一号!
哪怕是倒数第一也比一号强啊!
坡面障碍技巧和大跳台又不一样。
大跳台好不好的,都在最后的一跳,只要能跳出高难度的跳跃,裁判们就会给出与之相符的分数。
而坡面障碍技巧呢,分数构成要复杂不少。
坡面障碍技巧的比赛场地从上到下,分成了三个道具区和三个跳台区。
一个区十分,六个区加起来就是六十分,再加上裁判们的整体印象分四十分,总分一共一百分。
前面的六十分技巧分还好说,自家徒弟的道具能力远超自己想象。
但整体印象分实在是个难题。
余曜之前从未参加过国际上的坡面障碍技巧比赛,也就是说从来没有在国际裁判面前刷过脸,裁判们对他的了解近乎等于零。
所以哪怕最终印象分有固定的评分标准,包括了整套动作的多样性,风格和组合。
但只要裁判们还是凭着主观意愿打分。
除非余曜能一口气做到像大跳台1980,2160这种极端突破性的高难度动作,否则最终的印象分基本上不可能在第一次就被刷得很高。
和同为冰雪项目的花滑一样,很多选手们都是靠一场又一场的比赛,展现出自己丰富多彩的难度储备,才能不断刷新裁判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