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76


几下,就感觉到了空气中格外浓重的潮湿气息。

“应该不会下雨,”舒向山察觉,抱着自己的头盔走了过来,“天门山这边就是比较潮,和你在北边冰雪训练基地的时候没得比。”

余曜脑海中浮现的却是上山时注意到的几处长有青苔的拐角。

潮湿天,这些地方大概会更容易打滑。

他把自己的想法都说给舒向山听。

舒向山沉吟一下,“确实有这种可能。”

不过他也很乐观,“我们玩野外极限运动的,要是一成不变还有什么意思,危险才是常态。”

余曜也是这样想,说出来单纯是为了提醒舒向山而已,见对方会意,就点到即止。

他在记者们咔嚓咔嚓的开门声里戴上头盔,慢条斯理地套上带有滑块的速降手套,走去了自己的出发地。

还能参加比赛的十八名选手一共被分成了三组。

每次六人一同出发。

最终完成时间以选手身上的计时器为准。

这是一场有追逐有竞速的比赛。

余曜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他看了看自己昨天抽中的编号,很不巧,刚好跟亚瑟同组。

不过这样就很好。

余曜对媒体们的起哄声和亚瑟时不时望来的灼热目光视若无睹。

心里浮现唯一的念头是如果同组的话,自己就能在竞速的同时真正直接地跟亚瑟比上一场。

谁输谁赢,一战定分晓!

余曜稳稳当当地一只脚踩上了长板,在宣布比赛开始时,第一个冲了出去!

第170章

通天道上,余曜在第二组第一个冲了出去。

他使用的是一种名为Tuck的压风姿态。

双手背后,后腿膝盖顶在前小腿上,清瘦却并不羸弱的背脊与地面近乎水平。

天空里,盘桓的数架无人机从上到下追逐着跑道上的身影。

这一次,再不会有媒体记者们错认他们想要关注的选手。

每个人背后都贴着属于自己的编号。

余曜又一次抽到了数字七。

于是领头的无人机就精准捕捉到了那个一马当先,皮衣背后贴了数字7的黑色背影。

没想到余曜一上来就领滑,网友们从看见第二组出发的一瞬间就群情振奋。

【小鱼居然是第一!】

【啊啊啊啊,第一!保持住保持住!】

大部分网友都在叫嚷着让余曜冲在最前面。

但也有观众相对理性。

【其实一开始也可以稳着点,最后阶段再冲刺就可以了】

【长板速降是完全靠重力的运动,一开始不控速,速度就会越来越快,这可是有九十九道弯呢,如果速度太快,过弯的难度就会指数倍增加】

【天,余一开始就滑得这么快,我都担心他怎么过第一道弯了】

同组的选手们也有这样的问题。

舒向山在第一组出发已经看不到人影。

但同样在意少年的亚瑟却是在专注自我的同时好险咬碎一口银牙。

就算不想跟自己约会也不用滑这么快吧!

如果不是自己也在比赛选手之列,亚瑟都想冲上去把余曜拽下来。

这样陡的山道,这样快的速度,根本不可能一口气顺利通过九十九道急转弯,要知道那可是通天道,弯度高达一百八十度!

余,你是疯了吗?

还是你压根就不怎么会滑!

亚瑟的内心咆哮声无人知晓。

余曜听不见,也压根就没心思想。

从他采用了压风姿势出发开始,就没想过控速的事。

怎么控速?

控什么速?

长板速降拼的不就是一个速字。

只有最快的速度才能配得上天门山这座通天绝地的陡峭奇峰。

也只有最快的速度,才能在急转弯时体验最惊险刺激的极限运动。

在逼近第一道弯时,戴着半盔的少年微微扬起唇角,松开双手,垂落板边。

很标志性的动作。

本场解说员立刻兴奋高喊,“余曜要转弯了!”

她的话音还未落。

少年已然蹲下,侧身,以手撑地!

一连串的动作又快又稳。

速降手套上的滑块在浅灰色地面上擦出一连串耀眼的火花,

原本一往无前冲下山崖的长板顿时如同疾驰骏马被缰绳拽住般强制开启了一百八十度超急转弯。

超高速的惯性让少年倒下时的脊梁依然如捕食猎豹般微微拱起。

但他看上去并不慌乱。

倾倒扶地的动作优雅精准,似乎早有预期。

转弯的弧度也完美契合了第一道弯的外轮廓直径。

虽然紧擦着公路石墩飞过的危险路线让人看得心惊胆战,但观众们在意识到余曜成功通过第一道弯时,不约而同在屏幕背后爆发出阵阵热烈的尖叫声。

【太棒了太棒了!】

【我的心脏都要跳出来了,他通过了第一道考验】

【我就说小鱼一定会保持住他的第一!】

事实也的确如此。

余曜并没有采取大幅度减速来安全转弯的登山方式。

他只是严格地规划好了自己的路线,不减速,直接滑最长的弯,以保持自己的原本高速。

这一举动很危险。

至少在观众们的视角看来,少年整个人几乎是贴在公路即将掉落悬崖的外侧陆地飞行。

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速度尽可能地达到最高。

余曜心里明镜一样。

天门山目前长板速降的最高记录为什么只是79km/h,远远低于这座高山固有的潜能?

原因就在于九十九道弯其实意味着九十九次剧烈减速。

如果没有这九十九道弯,参赛选手可以从天门山顶一路直行滑到山脚,这个速度记录一定能被大幅度提高。

但有了这九十九道弯,他们不仅要考虑减速,还要分出心神保证自己不要在过弯时摔出去。

内忧外患加一起,速度可不就慢了。

当然了,这个速度比起滑板之类还是相当能打。

只是对于曾经从海拔八千米的死亡峰一路速降下来的余曜来说可是一点都不够看的。

九十九道弯算什么。

余曜从昨天滑完全程后就一直在想。

他连不重样没规律的悬冰、横切、雪崩都能克服战胜,人工建造的有规律急转弯道而已,完全没理由去小心翼翼地减速,只为保证平安。

那样太没意思。

要滑就滑个大的!

刚刚好也测试一下天门山在物理意义上长板速降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余曜说干就干。

他不止在第一个弯道尽可能地不多减速就转弯。

还在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的弯道故技重施。

原本同组的队员很快被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