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1


一个恶魔。

他不甘心就这样受人摆布,胸口好像有一股郁气压抑在那里,可是要问他究竟该怎么办?

他好像也不知道。

羌渠难道就甘心吗?就像是他的祖先,当年难道甘心投降于汉人朝廷?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孩子,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草原上的雄鹰最大的价值不是有多勇猛,而是他的子子孙孙一直都能盘旋在那片天空。

我们的族人不能白白牺牲,等有一天你坐到我这个位置的时候就会明白。

如何让族人保全实力活下去,这远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匈奴人来了,然后又这样平静的走了。

连东芒都没有想到,事情竟然谈得这么快。

以他对这位匈奴单于的了解,总觉得不是那样可以轻易说服的人,只是对方具体谈了什么东芒并不知道。

而杨秋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该拉拢的人已经拉拢好了,该做的事情也做了,接下来就等着汉军来上场了。

于是杨秋他们一行人也决定离开。

离开之前,东芒主动放归了田英的自由身,没有提出任何要求。

因此,这一行人的回程团队就此多了一个人。

当然,货物交换完了,事情谈好了,杨秋也购买了五百匹马,五百头牛回程。

所以这个回程商队就变成了一个浩浩荡荡的大队伍。

一行人从天亮就开始出发,用最快的速度赶路的话,那也要五天左右。

而天气已经越来越寒冷了,所以众人赶路的速度很快,都想尽快回到马邑县。

不过,杨秋这一路上耳根不是很清静。

因为耳边一直有个人在嗡嗡嗡,这个人就是张杨。

自从那天震撼了匈奴的单于羌渠之后,这件事情也被张杨记挂在了心上。

他毕竟是一个武将,对这种新式的武器自然十分感兴趣。

所以,这几天他一直在问这种武器是怎么做成的,他们杨家军有多少这种武器?

这种机密能说吗?

哪怕是张杨也是不能知道真相的,因为这东西的实际数量只有五个。

做起来非常困难,中间失败了无数次,好不容易才勉强积攒到五个。

打仗这种事情,靠填人命是最蠢的方法。

但想一步跃进到大炮时代,那也是属于白日做梦。

所以杨秋购买了很多历史上的书籍研究,看看到底有何种武器是他们眼下能够做出来、并且效果威力大的。

而上一次展示出来的武器就叫做猛火油柜,这是宋朝人发明出来的武器。

原料就是用的石油,当然现在在汉朝叫做石脂水。

这东西已经被人发现了,只是还没有用在战场上面。

而石油被大面积开始使用还在五代十国,然后在宋朝的时候得到进一步发展。

所以虽然能够做出来,受限于技术人力材料的限制,这种东西暂时不能量产。

杨秋本来是不想拿出来的,只是对方决定利用匈奴人来打击她了,她自然也要准备一个武器来威慑一下这些人。

这种喷火的武器在战场上可是大杀器。

所以匈奴人看了当然会害怕!

他们的优势并不在工具上面,草原上的人天生在马背上长大,所以有骑兵的优势。

然而烈火可不会管你有多勇猛,也不会管你的马匹有多高壮。

只要是这把火烧到你的头上,没有人能够幸存下来。

恰好匈奴人不知道她到底能够量产多少猛油火柜,所以自然会产生极其可怕的猜想。

这就正好方便了她忽悠人。

很多时候,不用管手段有多么奸诈,只要达成预定的结果就行。

所以,杨秋这一次的谈判非常顺利,毕竟她又不是好声好气在跟对方谈判,而是直接用灭族的语气威胁对方。

至少羌渠信了,又或者说他不敢不信!

在猜疑链存在的情况下,他又怎么能确定杨秋到底有多大的实力呢?

所以,与其冒着被灭族的危险,还不如跟杨秋合作,然后消灭匈奴里面对他有反心的部落。

这是他唯一能够选择的利益一致的路。

自然,杨秋也不会让他空手而归,而是在恐吓对方一番之后,又送了食盐茶叶布匹作安抚,毕竟不能把人逼急了。

这一天晚上,队伍已经前进四天了,晚上一群人开始驻扎在原地休息。

如果明日没有大雪封路,他们明晚天黑之前就能回到马邑县。

并州多山,所以越是接近马邑县,山路就越多,晚上他们驻扎在了一处山谷这里。

按照以往几天的习惯,有人开始生火做饭,有人开始在周围巡逻放哨。

突然,负责守卫周边安全的一个兵卒走到了杨秋他们一行人这里。

“家主,来了两个文士,说想在这山谷里面驻扎休息一晚上。

他们有十个护卫,想请求家主同意,并承诺会给重金酬谢。”

出门在外,当然不能大剌剌地喊将军这个称呼,所以大家就伪装成了商队的样子。

听完侍卫的禀告,杨秋转头看向了不远处的一行人。

看起来有些风尘仆仆,应该是好不容易赶路到了这一处适合休息的山谷之处。

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毕竟这条道又不是私人之路,随时都会有其他商队,以及一些赶路的官员和文士。

东汉一朝,儒学之风盛起,士子们喜欢成年之后四处游学,四处交友。

所以,官道上面时长都能看到一些游学的士子,他们的足迹可能会踏遍许多地方。

之前杨秋也不是没有遇到过这种人,反正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凑合在一个地方,晚上各自休息一下就是了。

第二天各走各的路,这也不是什么值得警惕的事情。

然而这一次,杨秋沉默了些许时间。

因为这两个士子的名字略微让她有点熟悉,她在史书上面见到过。

其中一个人叫做令狐邵,算是世家大族出身。

虽然现在有些没落了,但对方后来先是投奔了袁绍,再后来又在曹魏的政权下面做了大官,算是历史上的一个小名人。

而另一个人的身份更不一般了,因为他的名字叫做荀谌。

就是那个劝说韩馥把冀州让给了袁绍的那位谋士,也是荀彧的兄长。

骤然在这个地方遇到了两个历史上的名人,尤其是这个荀谌,还在三国历史上还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

然后,他的弟弟他的族侄又都是三国知名人物,所以杨秋当然愣了那么几秒钟。

不过很快,杨秋就回过神来了。

遇到历史名人也没什么稀奇,张辽吕布张杨都在她这里呢。

以后说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