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2
把所有的田地分出去。
毕竟,总是要留个上百亩地自家吃穿,更何况他认识的亲朋好友,怎么可能会把手里的田地让出去分给兵卒。
哪怕明知道这种方法能够让万千人团结起来,可是赵云明白了杨秋所问。
方法都知道好,关键是大家做不到啊。
“那将军是如何做到的?”
“杀戮而已。”
这世间的道理,先贤早已告知众人。
只要吏治清正,君主贤明,官吏公正,众人依章办事,这世道虽说不会变成大同之世,但至少能让世间众人过得不那么艰难。
所以分地之事,并非想做便能做成。
都知道这种方法能拉拢更多的人,关键是很多人都做不到,因为你这么做,别人就会反对你。
所以最快的方法就是杀戮,顽固腐朽的那批人死了,自然无人阻拦新的政策推行。
“那将军未来也必须这般持续杀戮下去吗?若他们团结起来,恐怕将军所愿达成会极为艰难?”
“所以有时也要韬光养晦,不可树敌过多。待昭国实力强盛起来,届时再逐步推进,将昭国所推行的政策逐步拓展。
打天下有时不可操之过急,因进展太快会消化不良,但太慢,又会延误时机。
就如战场之上,兵卒准备妥当,粮草齐备,却并非进攻的最佳时机。
所以一切皆需等待时机。”
此时此刻,赵云已然心悦诚服,他最大的疑问已获答案。
昭国的执策思想,将军对天下庶民的仁义之政,全然符合他心中理想的人主之样。
“虽说此问或许有些丧气,但我想问一问将军,可曾想过此举或许会失败?”
“我自当竭尽全力,但若我倒下,仍会有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
光明正义之士不会在我这里消失,只会被无数后来者接替前行。
子龙,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这天下已然病入膏肓,正是吾辈救黎民于水火,挽大厦于将倾之时。
若不团结一致平定天下,届时我们深陷内斗,让北边的胡人有机可乘,让我万千子民被胡人屠戮,如此未来,你我怎能容忍?”
此问已得答案,赵云再无任何顾虑。
要做便做轰轰烈烈的大业,要有气吞山河之魄,要有凌云壮志之心,而他赵云不一直渴望寻得这样一位改天换地的明主吗?
于是,赵云径直退后一步,单膝跪地。
“吾拜见昭王,子龙愿立下宏愿,解救万千苍生于苦海。让天下万千生灵,平安喜乐,获得安宁。
请昭王给云一个机会,让我能加入昭国,为天下百姓尽献绵薄之力!”
杨秋未曾料到会如此之快,方才那番话全然出于真心,对赵云坦诚相告了自己的想法。
此时见赵云表明志向,杨秋赶忙上前将其扶起。
“子龙能加入昭国,定能让我杨家军如虎添翼。
子龙所愿,亦是我昭国所愿,杨家军所有人都将秉承初心,救民于天下,铭记昭国建国之策。
拯救万千百姓于水火,让天下万千庶民吃饱穿暖,吾将与众人矢志不渝。”
赵云在这一刻的加入,让一旁等候的徐庶也展颜欢笑。
他与赵云一见如故,如今众人志向相同,共同为昭国效力,实乃志同道合之喜事。
因而徐庶在旁笑着开口道。
“子龙加入昭国,往后大家便是同僚了。将军,今日喜事连连,不妨小酌一杯庆祝一番。”
这徐庶倒挺能活跃气氛,看来徐庶和赵云在前来的途中,已然结为亲密好友。
想到不久前离开的田冲,杨秋打趣地笑了起来。
“今日自然有美酒佳肴款待诸位,不过还应再请一些人过来。
昭国近日可有不少名士在此,元直觉得把孟举请来如何?毕竟你们这对好友许久未见了。”
这好友的说法瞬间让徐庶身子一僵,将军偶尔总喜欢这般促狭地打趣人。
“这倒不必了,孟举恐怕事务繁忙,今日还是莫要请太多人为好,子龙毕竟与众人不熟,将军应当让子龙先适应一下杨家军……”
都开始拿他人作挡箭牌了,一旁的赵云虽觉自己当下无需结识太多人,但感觉徐庶之意似乎并非在为他考虑。
“恐怕是元直不愿见到孟举吧,你二人尚未和好吗?”
“将军莫要再打趣于我,孟举与我之间的纠葛,将军不是了如指掌吗?”
“可元直既然有心进学,蔡公现今正在昭国,孟举又是蔡公的弟子。我实则欲让元直前往蔡公处求学,莫非元直想要错失此等良机?”
徐庶瞬间无言以对,那可是蔡邕,谁不想受此等名师大儒一番指点?
因此徐庶彻底被拿捏住了,杨秋笑得更加大声了。
晚上她依旧将田冲邀请了过来,当然还有吕布、堂哥杨石、二叔三叔等。
毕竟赵云当下尚未在战场上建立功勋,虽说今日决定留在昭国,但杨秋觉得需先让赵云留在石头哥身旁,学习一下杨家军的军法。
之后再安排至其他军种熟悉杨家军的军事。
毕竟赵云再如何出众,眼下亦无能力与资历统领一营兵卒。
所以当下还是先与众人结识一番为宜。
当然,在这天晚上美酒佳肴结束之后,杨秋恶作剧的将田冲和徐庶的认识过程告诉了赵云,并且善心的让赵云私底下不要再去问徐庶。
毕竟这事儿有点丢脸,她到现在都忘不了这两人被野猪追着走场面呢?
因此,赵云知道了昭国一件秘闻。
许多年之后,昭国曾经有一本野史书流传出来,那上面曾记载过这样一段话。
庶与冲曾因野彘而大打出手。据传,那野彘曾化作女妖,与庶和冲皆有情缘。
然而,这女妖作恶多端,最终被云击杀。庶与冲这才惊觉女子乃彘所化,后来在云的调解之下,二人重归于好。
第103章
蔡邕居住的院子里,此刻灯火通明。
明明夜色已深,许多人都已沉入梦乡。
然而此时此刻,正有一人发着高热,情况甚是危急,这人正是久病未愈的卫宁卫仲道。
“田女医,仲道如今烧得愈发厉害,这般下去恐要出事,能否想法子让他速速退烧,不然我担忧仲道难以撑过此劫。”
开口之人正是蔡邕,女儿与未来女婿今日方才抵达此处,蔡邕见到亲人,自是欣喜非常。
虽说他在昭国未受什么苦楚,日常过得自由惬意,还阅览了诸多从前未曾见过的书籍,但人终归是牵挂着家人的。
蔡文姬的到来,让他的心安定了下来。
只可惜,原本这么大喜的日子,众人却开心不起来,因为卫仲道自到达后便咳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