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7


便与众不同,他是真正认同昭国的治国之道。至于公达,从前我也不清楚公达心中所想,但如今我倒是能猜到了。

因为公达已然在昭国担任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昭国成立了司法院,公达专门在昭国修订律法。我以前倒没看出来,公达竟然偏向法家。

奉孝,荀氏家族的未来确实无需操心,我只是不知我现在还能选择支持谁了。

听说袁本初那边已经在秘密谋划夺取冀州,恐怕接下来会选择拥立一位刘姓天子,其他人估计也会采取差不多的手段。

这些手段实在是毫无新意,让人失望。”

荀家现在已经有两个人在昭国了,无论如何,中原这边肯定要派出自家子弟出仕,在关东这边稳固根基,保护族人。

而荀彧是家族里面看好的人才,所以荀彧是一定要留在中原这边出仕的,原本看好的人是袁绍,荀彧甚至已经住在了渤海郡。

可是现在刘协死亡,冀州这地暗流涌动,袁绍采取的方法实在是没有什么新意,让荀彧实在是有些失望。

因为他想看到的是,在这样混乱的时候,有一位人能够力挽狂澜,做出挽救天下的举动,偏偏他现在看不出任何人有这种能力。

辅佐一个自己觉得没有前途的主公,荀彧是真的不太乐意。

郭嘉听出了荀彧的潜台词,言下之意就是说关东之地现在没有哪个英雄让他看得上,这让郭嘉忍不住笑出了声。

“天下楷模袁本初你都瞧不上,文若,你……可真是……”

“难道奉孝打算去投奔袁本初?”

郭嘉也笑着摇头,两个人相视一笑,都明白了彼此心中所想。

但接下来,郭嘉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文若,嘉没有家族束缚,所以我打算去长安了。”

此言一出,荀彧的表情严肃了起来。

“奉孝难道已经认定昭国是最后赢家,这天下胜负还未分出来吧。”

虽然荀彧已经对关东这地儿的诸侯丧失了信心,但如今昭国只是有了席卷天下的希望,距离真正问鼎天下还远得很。

奉孝为何会做出这种抉择?

“文若,如果那位昭王接下来在长安能够不死于刺杀之中,并且还真的将关中彻底掌控起来,那么未来希望真的会很大。

嘉现在过去只是想看一看长安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位昭王打算如何处理关中那群士族。

要知道,当初那位昭王可是用杀戮的手段解决并州隐患的,嘉想知道昭王这一次会做出什么出人意料的举动。”

郭嘉还不至于现在就认定,昭国未来会成为最后赢家。

他只是确定,接下来关东这片土地上会发生各种战乱,众人会深陷于内斗之中。

然后实力弱的那批人淘汰,直到决胜出实力最强大的几个人,接着再互相吞并,而这件事情可能会持续好几年。

这样的局面郭嘉只觉得无趣,倒不如前往长安,瞧一瞧昭国将会给长安带来怎样的变化。

而此刻的杨秋却并没有在长安。

在彻底控制了关中等地之后,昭国的军队直接控制了各大关隘,于是杨秋就赶回了马邑县,然后处理一件重要的事情。

在今年秋季的考试之中,蔡文姬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史上第一个女状元。

这个女状元的分量很高,因为考试里面的明算科明经科明法科等,蔡文姬都名列第一名,再加上其他科目,成为了文举名副其实的状元。

而蔡文姬之前已经在荀谌的帮助下成立了监察司,所以这状元到手之后。

蔡文姬处理的第一个大案子,那就是杨氏宗亲走私贩卖马匹之事。

如今一切准备就绪,但蔡文姬的资历不足以让杨氏宗亲的人心服口服,同意让一个新出来的女官处理这么大的案子。

所以杨秋一定要亲自到来给蔡文姬撑腰。

当然,杨秋这次回来还有其他事情要处理,只是这件事情大概会成为她回来处理的最先要务。

让杨秋没想到的是,这才刚刚到家,最先来的人不是她的各大心腹报告政务,而是蔡邕怒气冲冲地过来了。

“蔡公怒气冲冲地过来,可是有什么招待不周?”

蔡邕无语的看着这位昭王,长安的事情他就不说了,成王败寇,他也没资格说啥,政治斗争从来都是这么惨烈。

可是他的女儿是不是被利用得太惨了,本来他看着文姬考上了女状元,蔡邕还觉得挺激动。

反正天下都已经大乱了,若是女儿能够在昭国一展宏图,蔡邕倒也没有那么死板,他当然希望自己女儿未来能够做出一番大事业。

可是这位昭王让他女儿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抓捕杨氏宗亲,这不是把他女儿往火坑上推吗?

“大王,你让文姬去做的事情实在太过危险。你们杨氏宗族内部有斗争,关起门来处理不好吗?何必要闹得如此之大……”

蔡邕抱怨了一大堆话语,主题就是这种家族内部事务,让他女儿掺和干什么?那不是彻底得罪了昭国的皇室宗亲。

杨秋这才明白蔡邕到来的意图,她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

“蔡公,这件事情容我稍后解释。

我更想问的是,如今昭国已占据长安,未来几年我会派大量的人修整长安,以后昭国更是会定都长安。

所以长安的城池规模也会扩大几倍,基本全部都要重新修建。

但设计规划长安这件事情,我还没有选好人,蔡公愿不愿意加入?”

此言一出,蔡邕睁大了眼睛,让他现在参与权势斗争,他确实没兴趣,蔡邕只想专心治学修史。

可若是规划修建一个崭新的长安,蔡邕的心瞬间被挑动了。

“大王是不是在故意转移话题,想要以此来作为交换,让我同意文姬继续做这件事情?”

那真的是想多了。

杨秋只是觉得蔡邕是个全才,艺术审美又很好,所以哪怕不能参与全部的长安修建规划,但也能参与一下设计。

不过此时看着蔡公这样怒气冲冲的样子,杨秋忍不住笑着说了这样一句话。

第143章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蔡公觉得这首诗如何?”

汉朝已经有七言诗了,但非常少,这时候的汉朝流行的是五言诗。

蔡邕听完这首诗就莫名感受到了诗词当中透露出来的凌厉杀气,恰好诗词写到了长安,而最近昭国攻破长安时间又正好是是九月。

难道这是在描绘这是攻打长安的行动,但是仔细一回想诗词里面的内容,似乎又不太对。

“大王,《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四民月令》有记载,九月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