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1


太多。

关于刘协当年为什么会死亡的事情,天下人有诸多猜测,不过都拿不出证据。

而杨秋绝对是头号嫌疑人。

这件事情原本可以随着时间逝去变得渐渐无人关注,但是杨秋情况不一样,胡月直接跟在了她身边学习。

这位曾经刘协后宫的贵人,在刘协死后被杨秋重用,家族还在昭国飞升。

就在今年,胡月还直接考上了昭国的状元。

也就是说,胡月这个人根本就不能隐去记载。

以后,她就是昭国历史当中第二位女状元。

若未来在官场上有所作为,恐怕在历史上留下的记载更多。

所以胡月曾经在汉室的身份,这事儿到底该怎么记载,蔡邕真的很忧愁!

就算他不记载,后世的人修私史的时候难道就不记载吗?恐怕也会出现各种猜测?

“何必隐去记载,大大方方记录下来,我料未来之人只会惊叹其一生,曾经在后宫之中差点儿沦为亡国妃嫔。

后来却识时务者为俊杰,入昭国为我赏识重用,然后成为了一位天下闻名的女状元,这岂不是激励未来万千女子,记下来就是……”

这坦然的态度让蔡邕笑了。

“大王就不怕未来之人妄加揣测?”

“你若不记载这事儿,未来之人的揣测才会令人无法想象,无妨,事非功过都是后人评说,当世之人只做当下之事。”

在杨秋这边即将准备着和郑玄的会面之时。

扬州这边,孙策也秘密拿到了刘宠和刘备千辛万苦买下来的图纸。

刘宠觉得自己和刘备做的事情很隐秘,拿到图纸之后也任用了心腹之人开始研究。

实际上,他们这个朝廷早就漏成了筛子,所以孙策这边花点钱也拿到了图纸。

人心不安的时候,身在局中的人都在纷纷寻找着出路。

所以豫州这个朝廷,虽然还没有灭亡,但是从刘宠这边禁止使用昭国货币,并且对隐藏昭国货币的家族进行查抄定罪斩杀之后。

豫州内部上上下下都已经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了,所有人都在寻找着退路。

“伯符,听我一言。即便这图纸确凿无误,然豫州、徐州近日之变故,你也有目共睹。

陛下本为宽厚仁君,历年来鲜少增加百姓赋税。然而,岁末之际,忽闻增税之令,言其缘由乃储备来年粮草,以备边患。但我等现已查证确凿,此举实为锻造兵器之需!

这次赋税如此之重,豫州、徐州的百姓日子更艰难了,这个冬天怕是要出大乱子。

再说,扬州这两年天时不利,实在不适合研究这兵器。若执意为之,恐生不测之祸!”

今年下半年,他们亲眼见证了昭国大船之上所配备的武器有多威猛。

当兵器的爆炸的时候,如同雷霆万钧,直接震撼了扬州的水军,让孙策和周瑜都久久回不过神来。

那一场战争失败得很惨,也让这两人看到了未来的战争,根本不再会是简单的刀枪拼刺。

所以下半年,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昭国在扬州蚕食越来越大的地盘,而他们暂时都不敢主动发起攻打。

这样的情况让孙策怎能甘心,所以他一直在打听昭国船上的武器到底是什么?

因此,当从豫州朝廷窃取到这个机密之后,孙策很是兴奋,并觉得未来不用再害怕对方的武器了。

不就是昭国武器厉害一些吗?难道他孙策就不能派人研究出来

可是周瑜却觉得不对劲,那种隐隐的不安如丝线般缠绕在心头,可究竟哪里不对劲,他一时之间却又想不出来。

他纯粹是出于一种直觉,研究这种武器恐怕要消耗大量的金钱,这对于刚刚占据江东一地的孙策来说,那简直就是徒增负担。

毕竟江东初定,民心尚未完全归附,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此时在金钱上的巨大消耗,无疑会动摇这脆弱的平衡。

“公瑾,我这一生就爱冒险,岂不知即便研究此武器,亦未必能败昭国。

但若不研究,那就是坐以待毙,只能任人击溃。

如今你我尚年少,我尚有本钱可输,因此,我不愿就此轻言放弃!”

第181章

“大王,为尊者讳,此乃古之大义,不可不察也。

君者,一国之主,其名讳之尊,象征社稷之重。臣民避讳,是为表对君权敬重,此乃国家安稳之基石。

若君之名随意被呼,仿若国之威严遭轻慢,纲纪何存?

且避讳之风,非为虚设。它能正人心,厚风俗。使万民知礼义廉耻,明尊卑之分。”

和郑玄见面的这一日天气还不错。

杨秋也将对方邀请到了一处装饰风格随意的会客厅里面聊天说话,并配合着对方用了跪坐的礼仪,虽然昭国这边已经很流行用桌椅了。

而郑玄一开口就讲到了避讳这事儿,没有一开口就来个大的,显然是不指望今天能有什么成果。

估计要把自己的想法一咕噜的都说出来,让后人知道他郑玄已经尽力了。

“郑公此言有理。”

杨秋这话一说出来,郑玄还来不及露出欣喜的表情,杨秋就又继续开口了。

“只是,我之所以禁避讳之风,实乃为后世子孙计。试想,若后人观古本之时,因避讳之故,难明其原意,岂不谬哉?

文字古籍,乃文化传承根本,当保持其原意,方为正道。若因避讳而使古籍之意晦涩不明,如明珠蒙尘,使文化传承受阻。

我之禁令,意在护古籍之真,使后人可从中汲取智慧,明晓古人之思,此乃惠利后世之举。”

此言一出,一旁的蔡邕都惊讶了,而站在他旁边的田冲毫不意外。

这真的是实话,大王还跟他吐槽过,难道未来春夏秋冬都不能用秋了吗?这种避讳之风毫无意义,还得琢磨换个字用,就不嫌麻烦吗?

甚至还有人对杨秋建议过,让她再取个名字,毕竟好多皇帝都这么干过,刘邦当年当皇帝之后就改名了。

不过杨秋当时懒得改,拒绝了这个提议。

此刻郑玄听到杨秋这番解释,自然一时之间被噎住了,难道说大王此举不是对后世子孙有益吗?

虽说他也能引经据典,再进行一番辩驳,但这没有意义,所以郑玄放弃了这一个话题,然后又开启了下一个。

“大王过去这些年励精图治,于乱世之后重建秩序与安宁,其功业显赫,深得万民景仰。然而,今日观昭国选官现状,却令人忧心忡忡。

往昔选官,尤重官员品性,此乃治国安邦之基。可如今,似已偏离正道。守孝之礼,本为人伦根本,近年却不再提倡。

由此导致官场之中,每岁皆有品行不端者因罪而被免职。如此情形,选官之法恐怕已出问题。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