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5


瘤。”

“卧榻之侧,只剩一位年迈的安武王。”

“先帝于马背上打江山,威震四方,边疆寇贼不敢来犯。”

燕晨再次问道:“内无忧,外无患。殿下,你又有何好担忧的呢?”

“呃……”小太子张了张嘴。

他想说,自己没有信心治理好这个国家。

但触及到燕太师始终平静地笑望着自己的表情,他将这些话都憋了回去:

先帝开疆拓土,父皇守成有功。

而他有幸得此明师,当比他们做得更好才是。

“孤明白了。”小太子的眼神,逐渐变得坚毅起来。

他展颜一笑,同样站起身,朝燕晨行了一礼:“学生,多谢老师教诲!”

燕晨微微点头,拿起放在桌前的书卷:“方才你走神许久,今日这半篇经义,回去誊抄两遍。”

太子:“……”

方才还觉得,燕太师虽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但对朝中局势,其实心里门清。

想来以后,也不是不能进官场,为他打两份工效力的。

如今一看,还是别了。

连太子,他都能翻脸不认人,说罚写就罚写……

说明,燕太师对他,是真正当自家学生看啊!

燕晨刚讲了两句,放下书卷。

便见小太子坐回位置上,也不知又脑补了什么,朝他露出一个傻笑。

燕晨便也回他一笑。

罚抄还这么高兴,看来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很不错的嘛。

老皇帝已经行将朽木,最多还能撑个半年。想来这半年时间,也足够他做好心理准备了。

授受大典很快举行。

在文武百官的见证下,小太子于大典上鸣鞭三声,宣布即位。

燕晨的地位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从太师变成了帝师。

新帝登基后,不等文武百官适应,便是一连串的大动作:

为晋州、江右等地百姓减税,提升工部官员俸禄、地位,增设职能不同的农官、完善劝农官体系……

夹在一堆利国利民的政令中间,有一条旨令格外显眼:

七八月各地棉花成熟,需要采摘。

因人手不够,新帝下令裁军,命一部分边疆战士解甲归田,帮助完成棉花的采收工作。

同时,增加直属驻各边疆军队官员,负责指导、监督士兵们进行日常训练,以强兵力。

这一刀,很明显是朝安武王扎的。

可怜安武王,忐忑地等了这么久,本以为自己逃过一劫,却没想到,新帝在这里等着他呢。

之前也是这样。

眼看三皇子倒了,他机会大着。

结果转头,老皇帝——也就是如今的太上皇,二话不说,就力排众议把皇位传给了太子。

安武王哪里能任人宰割?

他当场就发起了抗议。

结果新帝看着年幼,却是个厚脸皮。

他直接耍赖,一会儿说:“养的兵太多了,发不起军饷,你们谁反对,谁给朕付军饷?”

一会儿又说:“棉花收不完,今年过冬的棉衣若是不足,哪里有闹了冻灾,你们谁反对,就谁负责?”

角度好不刁钻。

原本还有跟着安武王一起,唱反调的臣子,这会儿也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而各将军手中的兵力,恰恰好,就属安武王手中的士兵,离棉花种植点近的最多。

导致最后裁军裁下来的,几乎有三分之一,都是他手中的兵力。

安武王:“……”

要说这不是狗皇帝一开始打算好的,他是不信的。

手中持过锋利的刀刃,就很少还有人,能够忍受刀锋变钝的感觉。

不出燕晨意外,安武王发起了反扑。

不过这回,在新帝有所准备的情况下,他连一丝波澜都未掀起,便被彻底摁死下去。

——之前常怀安提供的,在苏州附近遭到刺杀的情报,他们可都没忘记呢。

安武王被收回兵权,连夜送入大牢,与右相会面。

最后的威胁被彻底铲除,新帝才修改年号,取新年号为「昭明」。

棉花采收完成后,燕灵川领君命,前往各地监督新布行的建立、教授棉布的织造工艺,并将新的弹棉弓、纺织机,推广至全国各地。

当年冬,燕氏布行所售棉袄,果然与当初所承诺的一般,平民百姓皆穿得起。

虽还是有部分地区,出现了少量灾民,但也都很快,被地方官出面安抚、招为工人,得以生计。

次年春,皇帝新招收的工匠,对农具进行了改良,大大提升农耕效率,举国同庆。

两个月后,太上皇与世长辞。

新帝悲痛欲绝,罢朝三日。第四日亦泪水涟涟不能自控,欲再罢朝一日,百官请帝师出面安抚。

帝师入宫面圣,幸不辱命。

新帝打起精神来,又往帝师府中送了一连串赏赐,这回没有人再多一句非议。

新帝年龄还小,万一他哪天又任性不想上朝呢?甚至以后长歪了呢?

不可不可。

这时候有个能管住他的人,实在太重要了。

燕帝师,虽最开始在先帝手下,行事献策风格激进,但如今看来,他将新帝教得还是很不错的。

——关键是,他是真的不拉帮,不结派,还贤明能干啊!

此事过后,朝廷风向彻底改变。

尤其是昭明五年,得知一向被众臣诟病的「无用农官」,研究出了能够使水稻、小麦增产的新肥,而此事,正是燕帝师一直在背后推行之后。

燕晨的「明师」称号,更是得以远扬。

随着时间推移,一届届科举举行,新的血液涌入朝廷,老臣纷纷被边缘化。

而新的官员,大部分又都是听着燕晨三月中状元、四月当修撰,五月成太师,六月升帝师的故事,激励自己刻苦学习的。

燕晨也从最开始那个人见人嫌,官见官骂的激进派,变为了如今的明师。

若说唯一有什么可惜的地方,那便是他的身体太差了些。

曾有大臣在他致仕之后,求他开设私塾。

燕帝师本人还没回应,皇帝便替他回绝了:“帝师身体不好,教导朕数年,已是极其辛苦,诸位不可再去烦扰帝师。”

三十五岁、正当壮年燕晨,早上睡到日上三竿起来,边喝燕窝粥,边听王吉说起此事。

他深以为然地点头:啊,对对对。

作者有话说:

亲亲大家ヾ(≧3≦

——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2章 世界三番外·家书

【全书信】【慎买】

四月初旬未寄出的信;

晨弟亲启:

近来可好?今日墨香买了身新衣裳, 高兴得多吃了小半碗饭。

我便想起你幼时初到家中,同样是得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