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5


,迅速登上城墙,守卫各处。

凉州城的将领也在其中,他看着远方一点点接近的小黑点,神情严肃,面露冷色,果然,如同他所想那般,冬季一到,雪国那群野人又敢来犯凉州城。

天寒地冻,梁州已经吃了好几次苦头,每每都让雪国人攻破防线,杀进内城,抢夺粮食离开。

而今年,梁州城的将领也不敢保证是何情况。

但比以往要好上几分,有棉花制成的衣物后,能抵御不少风寒,身体也不如从前那般冷,手脚灵活,此时对上雪国那群人,还不知战况如何。

唯有打过一次才知晓。

等雪国的人来到近处,墙上的弓箭手准备妥当,射杀了不少人后,还是让雪国的人接近了城墙。

雪国这边,兵分几路,有的前去吸引大梁人的目光,而剩下的,则是来到城墙的薄弱处,他们早已在那搭了梯子,只要他们利用人命,一点点堆上去,等他们登上城墙,大梁人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这件事,他们早已熟门熟路。

从前他们也是这么干的,就梁人那等体魄,在这冰天雪地里,想要拦下他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等他们来到城墙薄弱处后,一点点地向上攀爬,前路的人死了后面的继续不要命,直到他们彻底爬上去,可这爬上去的人同大梁将士对上后,刀刃相接,手心传来的余震震得他差点握不住手里的刀。

通红的手挥舞着刀刃,脸上残留着惊疑,目光中只有一柄寒光凛凛的长刀,他怎么也想不通,梁人是怎么拦住他的攻击,是怎么要了他们的性命的。

与从前的梁人相比,此时的梁人骁勇善战,绝非他们雪国能够以强悍的体魄压倒性碾压的。

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梁人在冬季会一下比他们还要强悍。

这人尚未想通,眼底的光亮消散,没有支撑的身体倒在地上,不仅仅是他一人,所有登上梁州城墙的雪国人都察觉到梁人与以往的不同。

这群人竟能在天寒地冻下撑住,还能够反击他们。

到底谁才是生活在雪天里的人。

他们都尚未弄清楚,皆死在了城墙上,无人成功拿下梁州城。

雪国的将领见到这一幕后,眼底带有惊惧,这一切出乎他们的预料,原本脆弱不堪的大梁人,居然化身了猛虎,杀得他的人片甲不留。

这可不像是从前大梁的实力。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让大梁的实力提升如此快?

雪国将领弄不明白,但他也知,继续攻打下去,对他没有好处,便带着残留的人回去。

他想,这事也只有命师出面才能知晓。

雪国退去,大梁看到这一幕,沾有血迹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这还是他们头一次拦住了雪国。

一夜的苦战,无一雪国人越过这道关卡。

他们守下来了。

远处的晨曦一点点地升起,即使所有人身体都酸软无力,拿刀拿长矛的手都微微颤抖着,但看着那晨曦一点点地升起,所有人都直接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尽。

谁也不会想到,谁也没有预料到。

他们竟有拦下雪国的一天,还是在这等寒冷的冬天。

感受到身体冒着热气,躯干都是暖和,而不是从前冻僵,手指都冷得无法用上力气握住刀的时候。

所有人都感觉,不一样了,以后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冬天来临了。

梁州将领也甚是高兴,这一场战役,算是彻彻底底横扫从前的颓势,他们梁州也不弱于另外两地。

不就是雪国,只敢冬天来犯的野人,以后也不用怕这群野人来了。

不得不感叹一句,那棉花送来得真及时,制成衣服保暖万分,真是件好物。

梁州将领问副将道:“棉花是谁派人送来的?”

副将知晓将军的意思,小声道:“是一位姓林的商贾送来的?”

“有这样好的东西,哪来的?以前怎么没有?”

副将道:“听闻是一位姓李的道士算出来的。”

梁州将领一听是姓李的道士算出来的,蓦然,他想起周侍郎同他所言,京城中有一位姓李的道士能掐会算,难道说的正是这位。

这位李道长在这等时候送来棉花,难道是其早已算到今年雪国会进犯梁州,送来的时机还如此巧合。

棉花刚到三日,好不容易制成衣服,每人一件。

他也因此安排人前来城上守一夜,也恰好是今日,雪国来犯,这一切的巧合摆在这里,巧合多了也不是巧合了。

定是那位李道长算出来的。

梁州将领感慨一声,“真是一场及时雨,那位李道长的本事可真不小啊。”

能掐会算到这种地步,也幸好是他大梁人,否则……

副将疑惑地看过去,试探问道:“大人你的意思是?”

这一切都是李道长算好的?这怎么可能?

那位李道长年纪轻轻,算到世上有棉花一物已经令人震撼了,他若是没有听错的话,二听将军的意思,就连今日一战,都在对方的算计中。

明明传来的消息,没有这一条,只说是有雪灾,难道?

副将一拍脑袋,顺着将军的话,他想到一个可能,也许,那位李道长已经算到了,有棉花制成的衣物,挡住雪国是必然的事,故而,那位李道长才没有特意提起。

真是可怕的实力。

……

李乐只尚不知晓梁州城的事,也不知晓他的名声在梁州城声名赫赫。

他如今还在豫州城,替豫州算了下后面三个月会发生的事,得知昭国不会再来进攻。

李乐只就想着向萧宣提出告辞。

马上就要过年了,他想回到扬州城,同他两徒弟一起过年,顺带给观里的三清老爷上炷香。

也不知道妙道观现在是何等情况。

李乐只想到就去做,他同萧宣提出告辞,萧宣得知三个月后并不会有战事后,心里松了一口气,随后道:“李道长,此时天寒地冻的,何不再等一段时日再离去,或者我安排一些人护送道长回京。”

“不必,”李乐只拒绝,他道:“我这次准备前往扬州城,不用派人送我,小五还未离去,有他一人足矣。”

小五上次送李乐只前来豫州城后,便一直未离去。

萧宣也是知晓此人的,见状,便没有坚持劝下去,只是在李乐只离去那天,替李乐只备上了不少东西。

至于江与歌和青潼,虽想跟随在李乐只身边学东西,但两人师命在身,这次倒也未同李乐只一起离开。

再次路过漳州,看到小邙山山脉,李乐只回想他前去豫州城时路上算到的卦象,便想着算算人是否都玩无事。

算出大梁百姓都没有受伤后,他才放松下来。

而在豫州回京城的路上,在凉州地界,更有一群人埋伏在那,他们从祭司那知晓李乐只即将回京,特意埋伏在回京路上的凉州。

在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李乐只想要等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