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


又各有所长。

梁柔有什么呢?

她家世好,但王爷的女儿,如何比得上皇帝的同母妹妹。

她容貌不错,但也就是不错罢了,其他那些贵女哪个都不比她差,就连同母的两个哥哥,若是为女子,在外貌上也比她出众。

比才学,宰相嫡女文采斐然,琴棋书画女红针黹无所不精。

比容貌,大理寺卿的嫡孙女貌若天仙,上元节意外掉了帏帽,引得万人瞩目,尚京城至今还流传着她的美名。

比性情……比性情,大部分贵女都比梁柔温柔,她唯一流传在外的名声便是性情骄纵,八九岁的时候去别家府上做客,因为一点口舌之争,将一小官之女推入荷花池,险些淹死。

当时可以用年少无知来掩饰,但到了结亲的年岁,女方家里会打听适龄贵胄子弟,男方家中同样会打听女儿家的名声品性。

这么一对比,在同样家世差不多年岁的贵女中,梁柔没有丝毫优势。

那还怎么嫁如意郎君呢?如果嫁得不好,被其他贵女们比下去,对梁柔来说,比死还难受。

那时候,齐太妃已经在筹划替女儿扬名,有她配合,孝名是最好谋划的。

虽然普通了点,但有总比没有好。

恰此时,她们安插在薛皎院里的钉子,送来了记录的错漏百出的诗句。

哪怕只有零星碎语,诗句中漫溢而出的文气,即便没读过书的下人也知道不同凡俗。

毕竟是给儿童的启蒙诗,浅显易懂,也更易打动人心。

齐太妃和梁柔读的书不多,可好歹是世家贵女,读书识字、赏诗鉴画是必修,可以不会写,但要看得懂好坏。

这些诗好吗?好极了。

哪怕只是残篇,已经让两人心动不已,互相对视一眼,母女俩心意相通。

有了目标,再去行动就简单了,府中遍是她们的手眼,得手理所当然。

可惜她们没预料到的是,梁贞实在太过聪慧,以至于薛皎教她背诗,很少重复第三遍。

靠着下人们互相拼凑,好歹凑出几首完整的诗,只是光靠耳朵听,又是没怎么读过书的下仆,难免有错漏。

最终落到梁柔手里,可供她挑选的,寥寥无几。

齐太妃旁敲侧击,甚至不惜哄骗亲孙女,再三确认这些诗虽不是薛皎所作,但原作者皆已作古,而且在这世上,只有薛皎知道。

既然如此,她们便可以安心施为了。

偷来的几首诗中,有的错漏太明显,是同音或者谐音的字,两人找不出正确的。

这种事也不好让外人知道,唯一有能力为她们提供帮助的梁桓,还得瞒着,否则一定会站在薛皎那个“小贱人”一边。

于是只能忍痛放弃,再排除梁柔看不上的《悯农》二首,《咏鹅》等诗,只剩下一首《春晓》可以抄。

薛皎自锁院内,外界消息一概不知,直到梁桓主动到她面前道歉。

薛皎看着梁桓嘴巴一张一合,觉得自己像在听一个地狱笑话。

《春晓》怎么会是梁柔的诗呢?

《春晓》唐·孟浩然!

唐·孟浩然!

孟浩然!

那是孟浩然的诗!

第9章

梁柔偷走了薛皎的诗,不,准确的说,是从薛皎这里,偷走了孟浩然的诗。

薛皎既震惊又恶心,她和梁柔早就闹翻了,厌恶她的心狠手辣,可她没想到,堂堂郡主,竟然连盗窃这种事都做得出来。

倒不是她还对梁柔的人品抱有希望,而是骄纵任性狠辣恶毒跟偷窃是两回事,太卑劣了,以至于薛皎想都没想过会有这种事发生。

像梁柔那样头永远昂得高高的,看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却做出这么下作、突破底线的事,难怪薛皎会震惊。

她当然不会就此罢休,这些诗不属于她,更不属于梁柔,只属于作者本人,属于她穿越而来的那个璀璨文明。

如今《春晓》已被梁柔冒名,薛皎口说无凭,想证明这首诗是梁柔偷她的或许有点儿难,但想打假梁柔却很容易。

诗是从她这里偷走的,梁柔有多少诗才,薛皎跟她不熟也能猜个大概。

但凡她有三分,齐太妃就敢给女儿吹出十分,以往丝毫风声都没听到,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一肚子坏水和恶意,没有丝毫文化底蕴的梁柔,经不起质疑。

如今没人怀疑,也不过是有齐王府,有皇室背景的出身替她撑着,没有切实证据,没有怀疑的切口,不会有人轻易提出质疑。

可只要薛皎开了这个头,还是以现任齐王妃、梁柔嫂子的身份,接下来梁柔要面对的种种考验,绝不是她自己能通过的。

只要梁柔本身的诗才遭到否定,届时,再提《春晓》非她所作,而是抄袭,就顺利成章了。

薛皎不傻,她很快想好了该如何做,她要把孟浩然的诗夺回来。

可梁桓来找她,不只是为了道歉。

他要薛皎,把这件恶心事咽回肚子里去,从此闭口塞言,对谁也不许提起。

薛皎被恶心透了,这又是她没想到的,她没想到梁桓竟然会助纣为虐。

毕竟他们曾相依为命,在只有彼此可以依靠的逃生路上,她已经跟梁桓暴露了太多。

包括那些诗,她教女儿的只是启蒙诗,跟梁桓提过更多。

被追兵逼至绝路,又峰回路转迎来生机,薛皎背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①

在小船上飘荡,仰望繁星满天,她背过“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在山中迷路,她背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山并不叫庐山,薛皎也非是为了炫技。

这可能就是教育的滞后性,当她为了成绩背那些诗的时候,只是为了背而背,待她遇到真正符合诗句意义的境况,那些诗便会脱口而出,直抒胸臆。

那么多的诗,名句名篇,若梁桓跟他妹妹是一样的人,早就可以偷走这些诗。

甚至以他的手段权势,大可以哄骗威逼薛皎成为他的“枪手”,隐于幕后,替他扬名。

但梁桓从不屑于做这种事。

因此当他告诉薛皎,梁柔偷她的诗,他为此感到抱歉,但要她三缄其口的时候,薛皎对他的滤镜碎了一地。

梁桓同样觉得丢脸,但他认为,他也有他的不得已。

梁柔毕竟是他嫡亲的妹妹,他母亲一共就生了三个孩子,长兄英年早逝,只剩下他和梁柔。

梁柔尚未及笄,一旦偷诗抄袭的名声传出去,别想再有什么“好姻缘”。

作为一个女子,坏了姻缘,下半生没什么指望了。

更有甚者,还会影响到齐王府的名声。

代价太大,只是为了替薛皎出口气,替一个死人张目,着实没必要。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