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0
”
“哥哥只有一个人呀。”薛珍一点儿没被绕进去,“我不觉得哥哥吵,那些?小朋友不光吵,还喜欢扯着?嗓子?叫,妈妈,我不想跟他们一起学习。”
因为在丰朝的时候,入学机会很难得,是她妈妈想尽办法为她争取来的,而且薛珍自己也喜欢看书,所以对她要上的学校期待值非常高。
然而今天去了一场,期待几乎完全落空,老师问的问题太?简单,简单到有种被当成两岁小宝宝的感觉,可是她已经四岁了。
同学们也不是她想象的那样,今天一起参与面试的学生并不多?,只有十几个,在等待室的时候,薛珍看到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同龄小孩,耳朵也备受折磨。
一想到要跟这?群小孩当同学,她就开心不起来。
最最重要的是,这?个学校竟然觉得她妈妈不好,她妈妈是最好的妈妈,薛珍很生气,一点都不想上这?个学校。
薛皎恍惚道:“之?前珍儿在……那里上学,同班的学生都比她大好几岁。”
七八九十岁的男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是有的,而且王府的小主子?们会有专门的礼仪教学,打?骂下人不会被阻止,但大喊大叫当众挖鼻屎吃,绝对不会被允许。
冯英和薛青山面面相觑,学校面试不通过?他们可以想办法,孩子?自己不乐意去可怎么办?
薛青山一拍脑袋,想出个主意:“能让珍儿提前上小学吗?”
正?常来讲薛珍年纪肯定是不够的,早几年,小学入学年龄卡得非常严格,必须年满七周岁,有些?九月份生日的孩子?就很吃亏,正?好卡在报名?时间?后?过?生日,就那么几天,得等一年才能上小学。
这?两年政策又放松了,没满七周岁也收,但按照小朋友的正?常受教育流程,应该是六七岁上小学。
“皎皎小时候不也提前上的学。”薛青山说:“珍儿怎么就不行呢?”
薛皎上小学的时候才五岁,珍儿现在四岁了,就差一岁而已,差不多?。
冯英和薛皎还没来得及说话,薛珍已经高兴地问:“阿公,小学是哥哥上的学校吗?我想上小学!”
冯英也不愿意再去幼儿园听人家嫌弃她女儿学历不够没办法辅导孩子?,当机立断:“明天我就去问问,不,一会儿就给你大舅妈打?电话,对了你大姨夫好像有个同事,儿子?是教育局的,咱们打?听一下情况。”
薛皎对女儿的智商很有信心,但孩子?确实?太?小了一点,她犹豫道:“小学会不会不愿意收啊……”
“那不能。”薛青山底气很足:“幼儿园不包含在九年义务教育里,能不能入学只能按他们的标准来,小学不一样,只要没有明确规定限制孩子?的入学年龄,凭什么不许我们珍儿上学。”
薛皎被爸爸说服了,薛珍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问:“妈妈,什么是九年义务教育?。”
能管学校,好厉害。
薛皎给女儿解释:“是我们国家统一实?施的一项教育制度,珍儿知道吧,你要是上完幼儿园,得去读小学,小学要读六年,然后?再读三年初中,再然后?才是妈妈正?在读的高中。九年义务教育呢,就是我们国家所有的适龄儿童——”
“像亮亮那么大的孩子?。”冯英在一旁补充。
薛皎:“都可以免费上学,不用交学费、书本?费以及其他杂费,这?部分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
薛青山:“不是可以,是必须,九年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
阿公说的薛珍不太?懂,妈妈讲的她自动翻译了一下,就是上学不用交束脩,杂费是指笔墨纸砚吗?书本?费……
“妈妈,买书也不用给钱吗?”
薛皎:“教科书不用,学校会统一发。”
天幕下,不管是不是读书人,都震惊了。
[这?怎么可能?免费读书,所有的孩子?免费读书,哪有这?种好事?!]
[天老爷,我儿要是托生在天女娘娘的国家,才叫会投胎啊!]
[之?前天女娘娘说不让小孩子?读书违法,咱们还讨论过?,那些?无钱支付束脩的家庭如何送孩子?入学,原来他们根本?就不用出学费。]
[不是没有学费,而是学费由国家替孩子?们出了,否则那些?先生们如何愿意,他们靠什么维生。]
[难怪天人似乎人人识字,原来真的人人都上过?学读过?书。]
[天人的国家,真好呀!]
[真有钱,供全天下的孩子?读书,一供就是九年。]
[要是我丰朝也有这?个九年义务教育就好了,不,不用九年,一年,让我儿识得几个字就够了。]
[做什么梦呢。]
[我丰朝也有学院不收学子?束脩。]
[是松山书院吗?只有一部分成绩优异的学子?不收束脩,且书籍、笔墨纸砚花费依旧极高。]
[这?天下愚民甚众,只有极少?数才是适合读书的聪明人,天人的国家何必这?般浪费财富与资源。]
[可是,如果读书人变多?了,识字的人变多?了,是不是更容易发掘良才呢?]
[是有这?个可能,但投入与收获不匹配,大部分人是庸才,即便读上九年书,也成不了可用之?才。]
[天人有如此多?的学校,如此多?的先生,殊不知,这?些?先生们是不是就是靠着?这?个九年义务教育培养出来的。]
[天人的国家有这?么多?的读书人,哪来那么多?的官给他们当呢?]
[难怪天女娘娘这?些?学生都如此勤奋,正?是因为读书人太?多?,他们竞争太?大,才会那般努力吧。]
[吾在想,天人的各行各业都发展得极为优秀,是不是这?些?学生在识字之?后?,又明确地去学习别的技能了?]
[别的不知道,老夫从医多?年,可以肯定地说,天人那般大的医院,那般多?的大夫,光靠一两个师父带不出来,必然有专门培养医生的学校。]
[有些?技能或许不识字也能学,但有些?行业,必须先认字吧?]
[不光如此,能识字的人更有优势,就近来讲,若是有农民识字,不就能看得农书,更好的学种田。]
[说什么笑话,谁家老农识字。]
[天人啊!]
[学医的要能读医书,写药方。]
[经商的得会术算,还要写货单、账本?。]
[当兵的也有兵书啊,光靠莽,能砍几个头。]
[咱楼里的姑娘,要是能看懂曲谱,也是优势哩。]
[说书的得认字吧……]
……
[这?般算来,不管做什么,都得识字才好?]
[理当如此,若是读书识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