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8


?的劲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击败他,可是,那些刺客竟然?丝毫不受影响?!

华瑶惊觉自己用错了计策。

为了掩饰异状,华瑶向后撤退,边退边喊:“你?们身为官兵,为什么虐杀百姓!你?们都是秦州人,为什么残害自己的同胞手足?!”

华瑶气?势壮烈,声震苍天。

华瑶本来不想喊话的,但她暂时?不能动武,又必须给自己找点?事做,她心中的疑问,便脱口而出了。她话音落后,众多刺客出手稍显迟缓,她连忙喊来白其姝,命令白其姝立刻去疏散群众。

华瑶急切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白其姝不敢违抗她的命令。

先前,华瑶已经派遣了四百精兵保护民众,如今,白其姝又率领亲兵,拦截了正在行?凶作恶的刺客。

街边一座酒馆的酒旗下方,两鬓斑白的老妇人张开双臂,护住一群未遭毒手却已经吓破了胆的孩童,她哭求道:“别杀孩子……求你?们别杀孩子……要杀就杀我吧,我年纪一大?把了,活够了……”

话未说完,老妇人的面门?劈来一把长剑,剑锋还没触及老妇人,凭空多出一把软剑,似是游蛇一般缠住长剑,卸掉了八分力道。

老妇人颤颤巍巍地爬到一旁,惊恐地抬起头,只见一位白衣女子正在与刺客缠斗,躲在竹帘之后的书生告诉她:“那是白小?姐,她是公主的近臣!白小?姐来救我们了!”

白其姝连翻两个跟斗,袖中所藏的暗器射出两支毒箭,擦破了刺客的臂膀,毒性立即发作,那刺客的身法渐渐慢了下来,白其姝的剑尖狠狠扎入他的心口,她用力一撬,将他的心脏挖了出来。

心脏鲜血淋漓,滚进沙土中,隐约还在跳动,围观的书生们见状,非但不怕,还赞叹道:“白小?姐,您是除魔卫道的侠士!”

白其姝确实?是为了救人而来,但她听见旁人的闲言碎语,心里多少有些烦闷。她清楚地知道,己方的兵力不如敌方,这般危急的情况下,华瑶还派她率兵来疏散群众,那华瑶自己怎么办呢?

事发突然?,华瑶的吩咐只说了一半,便被刺客打断了。白其姝离开华瑶之前,华瑶对她低语一句:“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

白其姝一时?没想通,心情更是十分焦急。

四面楚歌究竟是什么意思?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使用了一条毒计,他命令自己的士兵高唱楚地民歌,扰乱楚军的军心,此为“四面楚歌”的来历,这一套方法,现在还能用吗?

白其姝的神情带着几分犹疑。她随意地看了一眼老妇人,那老妇人忽然?开口:“追杀公主的刺客……说的是宛城土话,他们是宛城人啊……”

白其姝灵光一闪,原来如此!

白其姝和华瑶都能断定,与她们交战的这一群剑客,必然?是晋明从秦州各地选拔上?来的武功高手,这些剑客的年纪也不过二三十岁。

晋明年满十六岁之后,皇帝把秦州赐给他,他搬到秦州,蛰伏四年,才开始豢养剑客,如此算来,那些剑客最多跟了他六七年,并非宫廷侍卫那般,从小?与他一同长大?。

这也难怪,晋明失踪多日,剑客不仅没去寻找他,反而投靠了宛城总兵官崔纬。

或许,崔纬早就想造反了,皇帝把晋明囚禁在京城,崔纬便在秦州闹事,无论晋明能否回到秦州,崔纬主导的这一场叛乱都是在所难免的。

老妇人猜测,剑客应该是宛城人,白其姝却有不同意见。

一来,秦州各地的口音本就相似;二来,长住宛城的外地平民也会沾染一点?口音,既然?剑客都是秦州人,那他们在宛城居住多年,自然?能学会宛城方言;三来,王公贵族一般都说官话,全国各地的世家子弟开口说话,绝不包含半点?乡音,旁人根本猜不出他们的籍贯,皇族的官话尤其标准,皇族的近臣也必须苦练官话,互相之间不能以方言交谈。

由此可见,那七百剑客并非晋明的近臣,他们更熟悉家乡的乡音。

各种念头像是雪花一般,纷纷扬扬,顷刻间落满了白其姝的脑海。

白其姝握住老妇人的肩膀,由于她太着急了,她语无伦次:“秦州的民谣,有没有思念家乡的?所有秦州人都听过的思乡民谣?”

老妇人听懂了她的意思:“有啊。”

自古以来,秦州的徭役十分繁重?,官府经常征调百姓去服役,修路、搭桥、建水坝、凿运河、筑城墙、盖高楼、兴造宫殿,做不完的苦力劳力,干不完的脏活累活,秦州劳工不仅在秦州境内做工,还被官府派去了虞州、岱州和京城。

四通八达的道路之下,不知埋葬了多少枯骨。

秦州有一首民谣,名?为《回乡》,歌词凄怆悲凉,写尽了秦州劳工的思乡之情。这首曲子流传百年,在秦州传唱甚广,宛城又是勾栏瓦舍聚集之地,不乏通晓音律的行?家,寻常百姓也对《回乡》的曲调烂熟于心。

老妇人半垂着头,低语道:“谁知归路长,谁能避风霜?离家千里外,思乡空断肠……”

方才,老妇人跌坐在地上?,脚腕扭伤了。她年过七旬,浑身一把老骨头,经不住磕磕绊绊,无力再?去保护孩童,她能做什么呢?她想念诵一遍《回乡》,哪怕今夜是她的死期,她要走得从从容容。

躲在酒馆中的几十个书生忽然?高声唱道:“谁知归路长,谁能避风霜?离家千里外,思乡空断肠,昼夜当远行?,何时

?能回乡?”

他们的嗓音如同一泓清水,注入嘈嘈杂杂的街道,此时?的血腥气?太强烈,民众难免胆怯,仅有几百人敢于跟唱。

就在此时?,邻街的一栋高楼挂起了青纱灯笼,数十盏灯笼高悬,火光一闪一闪,灯影如水般浮动,栏杆上?似是覆盖着一层细雨。

年轻的姑娘们倚着栏杆,合唱《回乡》,她们之中有一位最显眼,她的嗓音最为空灵、渺远,仿佛是从深山中传来,直达每一个人的心底,隔着几十丈的距离,也有人听出她的身份:“花千树!”

花千树是宛城的歌姬,也是宛城的花魁。

花千树所在的那栋楼,正是宛城著名?的青楼。

青楼的女人哪有尊严?往往不到三十岁就死于重?病。花千树身为花魁,日子也并不好过,她的悲苦无处可诉,她的哀思融入歌声,余音不绝,催人泪下,青楼的乐师便开始弹奏乐器,歌声与曲声越来越响亮。

跟唱的百姓越来越多,少顷,竟有数万人齐声合唱:“谁知归路长,谁能避风霜?离家千里外,思乡空断肠,昼夜当远行?,何时?能回乡?回乡似远梦,梦中唤爹娘,爹娘何处寻,何处不凄凉?仰头望夕阳,垂首泪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