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1
是胤礽就是康熙,再要不是胤禔。
他们的想法或许没有办法瞬间猜到,但可以马上猜到。
无非是水幕里面展现出来的那些内容。
【在平定青海后,年羹尧继续镇守西北,进行善后处理各种事。
而在此前后,无论是朝中大事还是要事,与军事有关亦或者无关的事,雍正也都会私下与他商讨。甚至,让他详细推敲奏来。
相同的,对于年羹尧的意见,雍正在朝堂上对着大臣们表示年羹尧读书明理,持论秉公,让他们多参考他的意见。
这样的情况,使得年羹尧的地位明显上升。但是,也使得他与隆科多和怡亲王之间的关系恶化。
在平叛期间,年羹尧不断的以军功名义要求朝廷向他推荐的人选加官进爵。
里面有合理的、立下军功的将士,也有不合理的、只是花钱贿赂了年羹尧的官员。
他将这些人以密折的方式直接递到雍正的面前,雍正对这些人照单全收。以至于最后因为年羹尧推荐的人实在是太多,吏部不得不专门立一档,谓之“年选”。】
这种操作,在场的大臣觉得不能不迷糊,被皇帝如此对待绝对是高兴的不行。
如果次数少也就罢了,可要是次数多了,那就真的对上标题「清醒与沦陷」。
沦陷在权力的漩里。
想要保持住本心,实在是太难了。
但同样的,若是无法抵抗住诱惑力,结局可想而知。
等皇帝厌恶你,不会去想从前。
特别是这其中因为没有抵抗住诱惑力所做下的事情,更是罪证。
*
想归想,可如果遇到这样的上司,真的挺让人难以坚持。更何况对方还是皇帝,那诸多的言论只会更快的将内心的坚持粉碎。
粉碎后,又是另一番事了。
而眼下,既不是水幕里提到过得圣上晚年太子被废之时,也不是四贝勒继位的雍正之期。
他们还是多看看就行了,千万别当真。
可真能够不当真,克制住内心情绪的人并不多,大家多多少少会受到些许影响。
诸如胤禵,他对着水幕里提到过得「雍正」卸掉‘他’的职务耿耿于怀。
哪怕他在水幕里看到些其余的画面,但依然不影响他的心梗。
他认为比起年羹尧,分明他的关系才最为亲近。怎么不相信他,就信任对方呢?
胤俄见他如此,只能任由他继续沉浸在思绪中。
毕竟,有的事没有播放出来他也不懂。更不用说,已经播放出来的内容。
这样的想法骤然浮现,让胤俄突然有些怀疑,方才的时候,胤禵有没有将水幕里的内容看完。
或者说,在他看水幕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其他方面。
但瞧着对方的状态,好像也没有必要去问了。
保持着这样的想法,胤俄又将视线落在了水幕。
结果却见它浮现出一个弹窗:
【☆触发任务:在年羹尧与隆科多、怡亲王的矛盾中,雍正做了什么?】
做了什么?他们怎么知道
水幕中又没有出现过这部分内容,还是说出现过他们给忽略了?!
第47章
胤禔脑海里浮现出从开始到现在的内容, 并没有任何画面展现出他这未来的四弟,在年羹尧和隆科多、胤祥的矛盾里做过的事。
现在它让他们回答问题,鬼才能够回答出来。他相信就算是胤禛也回答不出来, 就算有人询问, 保证是这样的答案。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并没有任何的问题, 胤禔就朝着胤禛的方向开口了:“四弟, 你知道吗?”
“真脑子有病。”胤礽忍不住吐槽,要让现在的胤禛讲出未来的他做的事, 如果能够说出来, 那就只能说他来自于画面里的未来了。
就像是他, 若是早知晓未来会有被废两次的可能性, 也不会坐在这里了。
胤禔听到胤礽的话,顿时皱起眉头,压低声音, 在质问前还瞥向康熙的方向以免被他给发现:“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胤礽不想回答胤禔,只觉得他要是跟胤禔交流太多,那股傻气传在他身上就不好了。
胤禔又如何听不出来胤礽的意思,他很想再说点什么来证明自己又不是他以为的那种意思。
但很快的, 他察觉到方才对胤禛的提问还是引起了旁人的关注。
他们似乎是讶异, 又似乎是没有想到他居然敢提问。
还有更多的人将视线落在了胤禛的身上, 想着看他是否真的能够回答出来。
但可惜的是,胤禛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他敛住诧异的神色, 很无奈的说道:“大哥, 这种事情我怎么可能知道”
意料之中的答案, 但莫名的还是让些许人心里感到失望。
而这股失望来自于何处他们没有去管,也没有去在意。
实在是他们清楚,胤禛的答案是属于正常的。
这个问题与前面的都不尽相同, 所以回答不出来也没有值得挑剔的部分。
不能因为水幕里的「雍正」是未来的四贝勒,就认为他是知道那些事的。
不见皇上都没有半分表情波动吗?
*
胤禛感受那些视线从身上离开,但心里面还是对于水幕里的提问思考着。
毕竟,此次的题目涉及到的不止是「雍正」,还有隆科多、年羹尧,十三弟。
其中隆科多,水幕里没有提及他在「雍正」时期做的事情,也就无法判断矛盾到底如何。
尤其从此时的情况去看,他跟对方也没有多好的关系,所以一切只能够依靠未来的情况来推断。而未来的变化也只能去看未来。
若是从「雍正」对待年羹尧的态度去推测,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对待年羹尧的宠爱实在太过,虽然说对方推荐的人选,在那种情况下可以接下来。
但在接下来前也该查查是否真的没有任何的问题,而不是全盘的接受。
只要想到那些贿赂,没有什么才学的人也被授官,胤禛的神色就有几分的微妙。
特别是所谓的“年选”,使得他心情并不是多么的美好。
甚至莫名间,他想起来除却“年选”以外,好像还有个“隆选”。
估计就是隆科多推举上来的人,「雍正」也全接受了。
胤禛很不想朝着这个方向去思考,但“年选”带给他的想法让他不得不朝着这个方向去想。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隆选”和“年选”平衡。
如果只有一方是明显,另一方是失衡的,很容易造成影响。
比他多活几十年的「雍正」在这事情上面应该不会犯这个错误。
*
换成别的人,胤禛不想这么去想。实在是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