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8
南齐王开始打压王子们了。
历史是一个轮回,什么都能从史书中找到借鉴的地方,历史,是一个好老师啊,要不说,以史为鉴呢。
由奢入俭难,权力被收回,哪怕只是一部分,也足以让南齐王的儿子们紧迫起来,一场硝烟在南齐点燃。
在探春三十六岁的生辰,她成了南齐王后,在天耀帝登基后,在大燕国力强盛后,在南齐的朝堂多出不少寒门书生后,四王子众望所归,成了南齐的新王。
而南齐的勋贵们,也并未拒绝这个新王,哪怕这个新王,没有怎么展示过他的治国理政能力,但是这重要吗?当然重要,毕竟这样他们能发挥的地方就更多了,尤其是王后还是大燕的公主,王后的姐妹还来过南齐,那可是大燕皇帝姐夫的姐姐,这可是大靠山啊!这些年南齐与中原合作,赚到的钱,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利益动人心,他们当然支持素有贤明的四王子夫妇了。
只是他们没想到,信任南齐王,直接就和王后一起上朝了!
这如何使得?!
王后却言笑晏晏,道出她有意向大燕请旨,南齐能够参与大燕的科举,能够向大燕举荐人才,同样也希望大燕能派遣大儒来南齐传授更多的知识。
南齐的勋贵急红了眼,他们终于反应反应过来了,这是在掘他们的根啊!
但是朝堂的官员,却大部分都眼睛一亮,齐齐对王后表示衷心。
王后上朝?这当然使得!这大大的使得!
除了王室勋贵,南齐大部分人,还是很希望能回归故土的!这些个寒门出来的官员,哪怕看出了王后心向大燕,也不会觉得哪里不对,因为他们同样想去更大的舞台。
更何况,王后心向大燕,却也已经是南齐王后,不可能全然不顾南齐,没看到这些年南齐是真真得了好处吗?
再有就是,他们已经忍受南齐这些个勋贵很久了,他们寒门,太难出头了。
王后含笑抚了抚鬓边的步摇,十六年啊,培养出这么多寒门士子,还得多亏了陛下的支持,也多亏了,如今大燕实力强盛,她才能这样名正言顺的摊牌。
十六年,不长,对于布局一个国家而言,真的不长,甚至有些短。
可谁让南齐本就不大,谁让南齐,本就是汉人遗民,本就渴望汉家中原的接纳呢?
对于他们而言,相比南齐臣民,他们更愿意做大燕一个省的居民,尤其是在大燕足够强盛的时候。
勋贵们,以及在王子争夺储位中,侥幸活下来的,比例已经不多的“世袭”的大臣们,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南齐王身上。
南齐王平静地和他们对视上了,而后……更为平静的收回了视线。
反正他日子过得挺好的,影响不了他,毕竟他再怎么也是大燕女婿,再说了,南齐就算真的被大燕收拢了,他的儿女也都是王后生的,王后还能亏待自己儿女不成?他抱大腿不香吗?你们是没看到王后手中的私兵吗?还有在海上的那些大燕“游船”?
南齐王后执政,逐渐成型,对于上层阶级而言,是一个不得不屈服的现实。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根本没有影响,他们只看到了新的南齐王和王后,重视他们这些普通人。
又十年,南齐王自请退位,向大燕递交国书,请封王后为南齐王。
此时,探春早已实际掌控整个南齐。
探春虽是为了大燕,但南齐的诸多百姓,也同样是她的子民,她不会全然不顾。
在这南齐的二十六年,执政的十年,足够让她给南齐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路。
南齐作为一个海上的岛屿,不同于中原的气候与地形,让南齐相比中原,总有一些新奇的作物和水果,好好发展经济作物,又有大燕这座靠山,南齐,注定会是一个富裕的小岛。
而多年以来的贸易往来,探春执政后的多项举措,户籍等的类似措施,戏剧,话本,话剧等文娱的浸染,南齐民众,早就是大燕臣民了。
探春虽是为了大燕名正言顺将南齐划归大燕领土,她也做到了。
但终其一生,她也在兢兢业业的发展南齐,原本南齐的王室勋贵是什么心情,并不重要,但南齐的百姓,商人,书生学子,却都发自心底的尊敬她。
他们夫妻二人,从大王王后,到大王王夫,但一个致力于南齐发展,一个致力于转眼医术,治病救人,他们都活在了百姓的心中,流芳百世。
而南齐这片“孤悬海外”的遗落中原的岛屿,也因与大燕的姻亲,与大燕的血脉相连,密不可分,共同进退。
**
探春醒来,已在干干净净,没有邪祟干扰的,已成为真正洞天福地的太虚幻境中,被警幻诓骗下界的姐们们,大多都已经回归了。
“我看了她给我们安排的原本命运,当真是狠心,竟全然不顾生灵涂炭!”
元春叹息,她是最早回来的,却也是受影响最大的,哪怕命运线全都变了,她也依旧糊糊涂涂,耽搁了一辈子,纵使回归,却也伤了一些底子,得静修个上千年不止。
见到探春回来,自然是把知道的都给说了,没了什么大房二房,没了什么家族利益,只是长石榴子,却依旧不长什么心眼的草木之灵。
故而,元春是真的为探春高兴,“好在你跳了出去,又做了那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姐妹俩又说起了其他姐妹,探春笑道:“二姐姐没有遇到山中狼,夫妻和睦一生,虽无功无过,却也躲过一劫。”
“我在人间的时候,就听说四妹妹去了敦煌修补壁画,我当时还说她胡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敦煌的日子,她再有钱又能好过到哪里去?哪怕知道这是善举,作为姐妹,到底心疼她,如今想来,倒是再好不过了。”
元春也道:“是啊,四妹妹因为府中阴私,不敢行错一步,只得离得远远的,冷情封心,小小年纪就读起了佛经。”
“敦煌盛景,能因四妹妹的手,得以保存或复原,无论多少,都足以弥补她之前的亏损了。”
惜春本就擅画,又对佛教佛经了解渗透,敦煌啊,不意外了。
只是,元春毕竟走得早:“惜春如何去了敦煌?”
探春笑道:“姐姐不知,陛下开疆扩土,敦煌那一片区域也稳定了下来。若不是家里拦着,惜春早就剃了头去护国寺做个尼姑了,姐妹们哪里忍心,就带她往四周转,被湘云带去了边关,路过了敦煌。”
这一眼敦煌,就再也挪不开了。
她们姐妹几个,到底没有落入警幻编织的结局中。
“真好,我们姐妹,到底可以长长久久在一起了。”
作者有话要说:
番外未完,更新不定,一般周末
第165章 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