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1
上的肤色差不多再停用就好。
府里的二人都说不错,工坊那边都已经建好了,于是叶珂分成两个工坊专门做这个。
她是觉得女子的需求量更大,六个工坊有四个都是专供女子的,男子给上两个工坊很足够了。
要是产量太多,囤货积压,又有保质期在,那就比较尴尬了。
九阿哥得知后却觉得叶珂太保守了一点,毕竟找他的人就不少,怎么可能卖不出去呢!
不过他也能明白叶珂的谨慎和顾虑,问的人多了,但是只问不买的人恐怕也是有的。
刚开始尝试的人可能不多,需要慢慢打开市场才行。
要是后边男客多了,叶珂再增加产量也不迟。
然后出乎两人的意料之外,新铺面一开张,存货一天就卖没了。
还有很多男客相当上道,问掌柜能不能预订。
掌柜问过叶珂后,就开始记录预订的男客,然后短短几天就预订到三个月了。
叶珂大为困惑,京城的年轻男子如此爱美吗?
她之前觉得销量可能一般,还是有备无患,让人提早开始生产,有充足的存货。
如今一天就卖完了,让叶珂整个人都懵了。
她找九阿哥去打听一番,就明白为什么了。
是因为叶珂只以为年轻男子爱美,其实年长一点的男子也爱美的。
忽视了这部分客户,所以存货就严重不足了。
这些年长男客的需求跟年轻人不一样,粉刺大多是没有,但是痘印却在,能淡化一些当然想要了!
至于美白方面,他们跟邓大夫一样的问题,就是露出来的地方被晒黑,很难白回去,泾渭分明就很难了。
这些年长的人很多曾经外放,或者领了巡查河道,晒的就厉害了。
之前他们不好意思用夫人的珍珠粉来美白,感觉有点尴尬。
但是叶珂直接推出了男子能用的,表明是专门为男子打造的,那就不用担心被人说三道四,只是尝试新事物了!
要一两个人买,他们自己可能有点不好意思。
但是一两百人一起买,男客只会觉得自己买少了!
其他人一看,担心自己再不买就没了,于是买的人就越来越多,一天就把存货买完了!
叶珂琢磨着男客是贪新鲜,一开始买的多,后边总要时间慢慢用,还能缓一口气。
然而预订的人转眼就排到半年后,她不得不增加工坊和人手,不然这预订的队伍只会越来越长。
叶珂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幸好有四阿哥帮忙,甚至弘晖在休沐的时候也会过来给她整理账本和算账。
这就让叶珂有点不好意思,想着是不是该让弘晖在放假的时候好好休息。
四阿哥却道:“以后弘晖长大了,有了小家,也得管账。虽说他以后有了福晋,是福晋来管账,自己也得心里有数才行。”
不然下人随便糊弄福晋,弘晖对府里的开销也糊里糊涂的,两口子岂不是要被下人骗了个团团转?
“再就是弘晖以后也要领差事,办差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出行的时候就容易闹笑话了。”
在路上他们住店的时候,有时候轻车出外,没有标记,还穿着平常的衣物,隐瞒了身份。
弘晖要是压根不知道物价,就要被店家狠狠宰一把了。
路上花费更多银两就算了,要是去视察当地工程,也得看账。
所以四阿哥并不觉得孩子只要认真读书,别的俗务什么都不管才好。
反而他认为弘晖就该清楚俗务,哪怕不是亲自管,起码做到心里有数,才不会随意被人糊弄和欺骗了。
叶珂听着深以为然,就把账本交给弘晖,还指点他怎么看账:“我也算是在爷面前班门弄斧了。”
毕竟说看账厉害,还是四阿哥了。
弘晖却道:“阿玛也指点过儿子如何看账,跟额娘说的有些不一样。儿子还觉得额娘记账和计算的方式更方便,又一目了然。”
他把叶珂新修订的账本递给四阿哥,四阿哥看了也微微颔首道:“确实,之前记账,就是把每一条的账目记下来。”
如今叶珂的记账,上面写上日期,每天的账目就能一目了然,不容易跟后边混在一起。
另外每个月需要统计一次,三个月和半年做比较,就能清楚得多了。
一年当中,究竟哪个月的销量最好,哪个产品卖得更多一些,客人哪个月更多一些,新客人又是哪个月增加得多。
这多是多了多少,哪个月减少了,又是什么缘故,就能从这账本里分析出来。
新账本让记账的人只多记了日期,每个月做一次统计,工作量并没有增加太多。
又能在一段时间后做比较,就能找出这铺面需要优化的地方。
比如男客跟女客不一样,女客喜欢在包厢里听人介绍产品,然后试用一下后再买走。
男客更喜欢说出自己需要的,然后直接买走了。
两边的客人都喜欢套装,这样搭配起来方便。
不过女客也有特别定制,男客这边就要少一些。
九阿哥对这个新账本十分感兴趣,问过叶珂之后,也带回去给底下人开始用上了。
九阿哥拿去做买卖的时候用就算了,叶珂得知四阿哥把这个新账本呈上去给康熙的时候,就十分惊讶。
毕竟康熙应该没怎么做买卖,这账本真的能用上吗?
还是四阿哥觉得,只要是新的好东西,不管能不能用,就该给康熙送上才行?
后来叶珂才明白,四阿哥是觉得这账本能用在工部。
工部掌管着全国各地的水木兴建工程,还有水利工程等等。
如今工部的账本,都是先计算出每个工程需要的材料和人手,以及工程的时限,需要建造多长的时间,再估算出一个总数来。
之后工部上报给户部,户部核算后觉得没问题就会呈上给皇帝,皇帝也觉得可以就会批准,然后户部就会拨款给工部。
工部再拿着钱去买材料和雇佣人手,开始工程等等。
如果账本记录每个工程每天大概的材料用量和人手,哪怕每天记录可能做不到,那就一批买下的材料多少,几天内用完后才再采买,可以记录上去。
就能大概估算出每天的用量,每月再做总结,几个月的工程完成后再做统计。
时间长的工程,就能看半年和一年的消耗了。
这样从账本就能看出这个工程的耗损多少,用料方面是否合适,每次采买是不是太多或者太少,人手不够之类的问题。
这对康熙来说,确实是一目了然的好事,但对工部就不是了。
毕竟工部的油水多,不就是因为账目不够清晰吗!
如今四阿哥送上这么个清晰明了的账本,这不就跟那些想伸手的人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