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2


去没听?人说殿试考过策论啊!

不过,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在各处游学,是实干之人,便是在他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让他们当场写一篇策论出来,也难不倒他们。

一些考生?在沉吟片刻之后,很快便提笔挥毫了起来。

他们先?作诗,后写策论,写得越多,思路便越是顺畅。

而还有一部分?人在作完诗之后,便开始抓耳挠腮起来,不知该从?何处入手……

庭院周围明明有几百号人,此时却都静悄悄的。下人们在经过的时候,都不由?放轻了脚步声,生?怕影响到考官们答题。

不过,他们有这?方面?的顾忌,李令月却没有。

作为主考官,李令月可以自由?地在考场中走来走去,品评众人的字迹,品评众人回答得如何,还可以顺带着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人作弊。

这?不,有两个人企图偷看同期的试卷,就被李令月给逮了个正着。

他们自以为动作隐蔽,却不知他们的这?点小动作,在李令月看来显眼得很。

虽然这?两人在李令月面?前痛哭流涕地表示他们后悔了,恳求李令月再给他们一个机会,但李令月还是毫不留情地让他们收拾东西走人。

李令月也想不明白,这?些人怎么会这?么勇,在殿试上?都敢作弊。

后世作弊,顶多是几年之内不能?参加考试,现在当着皇帝或储君的面?作弊,与欺君有什么区别?

兴许这?两个人只是一时鬼迷心窍,但因着他们的这?种举动,日后,除非他们立下什么不世功绩,否则他们也不会再有什么前程了。

当李令月将?两名意图作弊的考生?撵出去后,其他考生?明显也受到了些许影响。

但有一部分?考生?此时已经沉浸在往我的境界中,对外界的事一无所知。

其中一名考生?看上?去尤为投入,李令月对他产生?了些许兴趣,便绕到了他的身后,查看他的答卷。

她虽不怎么会作诗,但还是有些诗歌鉴赏能?力的。当她看了这?人写的咏秋海棠诗之后,不由?大为赞叹。

大唐果然人才辈出,随便揪一名考生?出来,都能?写出这?样大气的诗来。

后世虽也常有人作诗,却不及大唐这?般群星璀璨,好诗扎堆。

看完诗歌之后,李令月又去看这?人的策论。这?篇策论虽然还未作完,却也言之有物,暗合李令月的心意。

李令月见状,不由?去看这?人的姓名,发现这?人正是她所关注的宋璟。

好吧,原来是他啊,那就不奇怪了。

李令月为了查看宋璟的试卷,与宋璟距离极近。只是宋璟专注于答题,对于她的到来一无所知。

而这?一幕,恰好落在了武皇的眼底。

李令月与宋璟年龄相仿,又是男才女貌,武皇看在眼中,不免动了几分?心思。

“去,给朕打?探打?探,那名考生?究竟是什么人,身家背景如何。”武皇对身边之人吩咐道。

“是。”她身边的女官领命而去。

武皇驻足旁观了片刻,在李令月发现她的到来之前,转身离开。

第095章

这?么多名考生,这?么多份答卷,李令月自然不可能在一日之内就批阅完,并给众人排出名次来?。

但她在会?场中溜达了一圈之后?,对于哪些人可以名列前茅,哪些人只能排在中游,心中已经有了数。

一些灵气逼人者,在现场考试时,就能看得出来?。

尽管李令月心中已经有了几个看好的?人选,但李令月并没有对这?些人表现出特殊的?青睐来?。

在看完这?些人的?答卷之后?,李令月便默默走开了。

按照规定,考生在答完题之后?,便可交卷离开。一个月后?放榜,到时,他们再来?看一看各自的?名次。

那几名最受李令月看好的?考生早早便答完了题,交完试卷后?,他们便离开了考场。

之后?,陆陆续续又有十数名考生答完题离开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头逐渐升高,李令月也不耐烦总在这?里?等着,便在身边之人的?建议下?先回殿内稍作歇息。

今日下?午还有武举,明日还有明经科及女科的?考试,李令月不可能全?程围观考试的?整个过程。

女科严格来?说并不是正儿八经的?科目考试,而是武皇和李令月为选拔女官所设的?。

能够达到“殿试”标准的?女子并不多,即使李令月放宽了标准,能够来?参加“殿试”的?,也只有二三十人。与数目庞大的?进士科,明经科以及武举科考生人数相比,参加女科的?人数可谓九牛一毛。

不过,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李令月记得,武皇举办的?第一届女科,参加殿试的?考生,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头几届参加女科的?考生,除了个别不合武皇心意者,其余人几乎全?部?被武皇收入麾下?,成了武皇的?左膀右臂,或是被武皇指派来?辅佐李令月。

一些官宦之家及富庶之家见培养家中女儿有利可图,便调整了策略,开始培养起家中的?女儿来?。尤其是那些聪慧的?小娘子,能够得到的?资源渐渐可与族中男子持平。

她们在族中也渐渐有了些许话语权,不再如过去一样,大事?都得听从父兄和族长的?安排了。

至于那等条件不好的?人家,依旧少有人会?供女娘读书。他们兴许会?愿意勒紧裤腰带供家中有出息的?子弟去读书,但要让他们将同?样的?资源分配给家中女眷,他们便会?十分犹豫。

毕竟,在他们看来?,女娘终有一日是要出嫁的?。他们若是倾尽全?力将家中女娘供了出来?,日后?得到好处的?,究竟是他们这?些“娘家人”,还是女娘的?“夫家人”呢?

若是资源多便也罢了,可家中既然资源有限,他们自然要紧着男丁。这?既是固有观念作祟,也是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

他们眼光有限,能够看到的?,自然也只有自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儿。

若是他们能够看到那些小娘子在成为皇帝和皇储身边的?心腹女官后?,不拘娘家还是夫家之人都受益匪浅,他们便会?明白,供男丁还是供女娘,根本就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他们该考虑的?是怎么把家中最出息的?后?辈供上去。

因?为种种原因?,参加女科的?人数远远少于其余几科的?人数。

进士科,明经科与武举这?三项考试中,能够见到寒门学子的?身影,女科却始终只有高门大户之女或是富庶人家之女参加。

针对这?一现象,李令月劝说武皇根据各地的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