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8
了扯嘴角,眼中毫无笑意,看着张尚书的目光格外凉:“既然张尚书也赞成重罚,那朕今日就杀一儆百,除了这只朝堂硕鼠,杀一杀朝堂里的歪风邪气。”
“王中书令,你来拟旨。万郎中亵渎职守,贪墨银两多达数千两,按大梁律,万郎中斩首示众,抄没所有家产,家眷流放岭南。”
王瑾肃容领命。
再看众臣,个个面色泛白。
太和帝在位三年,处置过最重的臣子就是王易,夺了官职贬回老家。之前的太康帝,在位时也处置过臣子,多是流放或刑狱。
昭平女帝手段便狠辣多了。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是砍头抄家。
然而,这样的情形之下,根本没有人敢为万郎中说情。不然,岂不做实了天子口中的“朝堂硕鼠”?
不但不能说情,还得立刻表态支持,和万郎中撇清一切关系才行。
周尚书等人一一张口,慷慨激昂地表示万郎中罪大恶极确实该杀。一边在心中迅速盘算着,自己族人从万郎中手里买来的田庄商铺该怎么办。
姜韶华果然没有忽略这一节,张口先问张尚书:“以低价买下这处田庄的,是张尚书的族人。不知张尚书可知道此事?”
张尚书充分展露出了朝堂高官的精湛演技,先是一惊,旋即愤怒不已:“臣实在不知。臣管束族人不严,竟闹出这等事来,请皇上下旨一并严惩!”
这团火星,绝不能溅到自己的身上。
姜韶华目中闪过了然的讥讽,淡淡道:“原来,张尚书竟不知族人所作所为。吏部事务繁忙,张尚书忙于公务,无暇管束族人,确实也不能全怪张尚书。”
张尚书终于站不住了,跪了下来:“臣无能,请皇上责罚!”
姜韶华声音里听不出喜怒:“朕那一日在金銮殿说过,要为堂兄守孝三年。三年内,朝堂不会有大变动。张尚书是朝堂重臣吏部尚书,朕不会因张氏族人犯错,便迁怒于张尚书。张尚书不必惊慌,起身吧!”
张尚书哪里敢起身,依旧跪着请罪。
“不过,这位张氏族人,确实要重罚。”姜韶华冷然道:“戴尚书,此人以重金贿赂朝堂官员,以刑律应该如何惩处?”
戴尚书答道:“可以判绞刑,也可判流放。”
姜韶华淡淡道:“那就绞刑吧!和万郎中一日行刑!另外,家产要一并抄没。”
连四品的万郎中都要被砍头,一个无官无职的张氏族人绞刑也就绞刑了。真正令众臣心惊的是抄没家产这一条。
众臣都是朝堂高官,明面上不能拥有太多家产。所以,他们都会暗中让信得过的族人置办田产商铺之类。实则就是将大把资产放在族人名下。
就如这个倒霉的张氏族人,平日就是私下替张尚书办差,家中的资产大半也都是张尚书的……
一旦被抄没,惨遭重创的,是张尚书本人。
然而,这等心照不宣的秘密,是决不能拿到朝堂上来说的。女帝陛下以大梁律法惩处,堂堂正正,毫无让人指责之处。
处置万郎中,还需要一道圣旨。像张氏族人这样的小角色,连一道圣旨都不配有。姜韶华直接吩咐戴尚书处置了,然后又对纪尚书道:“查抄万家和张氏族人一事,就都交给户部了。”
“等查抄完了,纪尚书呈两份目录给朕过目便可。”
纪尚书拱手领命。
姜韶华淡淡补了一句:“还有,万郎中行刑的时候,户部所有人都去刑场瞧瞧。以后再办差过手大笔资产银两的时候,想一想万郎中的下场。”
……
女帝陛下的圣旨,当日就到了刑部大牢。
还等着王丞相或张尚书出手拯救自己的万郎中,当时就傻了眼,然后猛地扑到牢房边,拼力嘶喊:“皇上饶命!”
“臣还有许多事没招供,求皇上给臣一个机会,饶臣一条命。”
看守牢房的狱卒嫌他聒噪,直接拿了一块臭烘烘的破布塞进他口中:“闭上你的嘴吧!圣旨都来了,两日后就行刑。下辈子投胎,别做官了。像你这样的人,根本就不配做官。”
万郎中呜呜呜个不停,疯狂以头撞击栅栏。
狱卒也不管他。当晚,万郎中便撞得头上鲜血淋淋,昏了过去。
然而,没有任何人来救他。
王丞相沉默不语。
张尚书泥菩萨过江,自己焦头烂额,哪里还顾得上万郎中的死活。
两日后,万郎中被拖到了刑场上。前来看热闹的百姓,挤了里三层外三层。
户部四十几个官员,奉皇令齐整整地都来了刑场观刑。其余官员,也有一些仗着胆子来了刑场。
今日负责监刑的戴尚书起身,高声宣读万郎中的罪责。百姓们听到万郎中贪墨几千两银子,大为震惊。
观刑的户部官员们,心里却默默想着,区区几千两银子而已,怎么就闹到砍头的地步了?
午时三刻,日头正烈。
刽子手扬起雪亮的虎头刀,利落地砍下。鲜血喷溅中,万郎中的头颅掉落,咕噜噜滚了几步。
户部所有官员,心里都是狠狠一颤。这一刻,仿佛被一并斩了一刀。
第677章 硕鼠(五)
看完刑场后还不算,户部众人还得去万家查抄家产。
放在往日,这是户部最乐见的差事。查抄家产嘛,油水最是充足。库房里小件的好东西,顺手往身上揣几样是常事。反正抄家时混乱,库房里的账目往往也不齐全,谁也不会去一件件对账目。
今日查抄万家,却是另一番模样。
纪尚书寒着脸站在万家库房前,目光紧紧盯着众官员。
其实,就是纪尚书没盯着,刚看过万郎中被砍头一幕被吓破了胆子的户部官员也生不出伸手的心思。
万郎中的家眷也很惨,什么都带不走,在哭声嚎啕中被押走了。流放三千里,熬不住路途之苦的,或许半途就病死累死了。
天子耳目汤有银,坦坦荡荡地站在纪尚书身侧,等候纪尚书差遣。
纪尚书很清楚万郎中一案,就是汤有银向天子告的密……不对,这么说不妥当。汤司吏做事坦荡,就是进宫去禀报,一点都不鬼祟。
以后,汤有银会一直待在户部,他听到的看到的,都会毫无保留地禀报天子。这和在户部头上悬一把铡刀也没什么区别。
然而,纪尚书既没有拒绝的权力,也没有拒绝的勇气。
四品的郎中,皇上说斩就斩,从案发到人头落地一共三天。多硬的脖子能禁得住?
纪尚书挤出一丝不太好看的笑:“万家抄完了,接下来是不是该去张家了?”
这么说有点对张尚书不太客气,不过,张尚书的族人也姓张,且就住在张府附近。大张旗鼓浩浩荡荡地去抄家,定然要惊动张尚书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