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4
人家不感冒
拉链式领带是纺织厂的女职工们动的手。
在拉杆式旅行箱上?大放异彩的, 则代表团里为数不多的一线男职工。
参观纺织机械工厂的时候,他们趁着人家午休的时间,浅浅展示了一把中国工人能够手动抡出原子·弹的实力。
没有现成的拉伸杆, 没关系,工人老大哥现场表演钳工与焊工的功底。
原本日方的陪同人员只是在旁边看着, 脸上?挂着礼貌的微笑。
等到中国工人一系列操作?完毕, 再普通不过的藤条箱麻溜儿化身为拉杆箱,在叶菁菁的手上?转来?转去。
在场的日本人都瞪大了眼睛, 还有年轻的日本工人拍起手来?,冲西津纺织厂的焊工竖起了大拇指, 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
王老师帮忙翻译。
原来?那日本小哥是佩服中国工人的技术,想向?他请教操作?技巧。
双方言语不通,依然不妨碍他们连比带划地?说得热闹。
田副书记与有荣焉, 乐呵呵地?在旁边看着。
这一上?午的参观啊, 对年近花甲的老同志冲击实在是大。
人家日本的工厂,用的是计算机控制。
像清花、梳棉、精梳、粗纱、细纱的检测, 人家完全不靠眼睛当尺,一台计算机用上?去,检测的又精准又迅速。
人家一件纱的用工都在一个人以下了。
他们西津纺织厂呢?哎哟,不提也罢。
一上?午的参观,如果不是叶菁菁在旁边不时提出专业问题,她又了解计算机的话,他们这个纺织厂考察团集体鹌鹑,简直成了刘姥姥进大观园, 要头戴红花,哄人家正?宗的老祖宗开心了。
现在,通过制作?拉杆式旅行箱, 好歹也在日本同行面前,展现出了她们中国工人深厚的底子。
难怪这个小叶同志这么积极地?要求在日本人的工场里头,来?做所谓的拉杆式旅行箱了。
原来?她是在创造机会,给同志们表现自己。
田副书记想到这里,目光转向?叶菁菁,微微在心里点了点头。
然后他又开始遗憾,这个小叶好像要学的是化学专业,不然研究生毕业以后回厂里直接当个干部也行。
叶菁菁不知道老领导发散性思维已经到这一步了。
事实上?,这会儿田副书记完全想多了。
她之所以要求在日本人的工厂里干活,是因为制作?拉杆式旅行箱,必须得进厂操作?啊。
她在日本人生地?不熟的,不蹭东棉株式会社的设备,她能蹭谁的?
不让考察团里的老工人们上?手,难不成她自己上??
也得她会呀!
她遗憾地?看着手里的拉杆式藤条旅行箱,叹了口气:“可惜藤条箱的承重能力不行,换成木头箱子的话,就可以推着人走?。”
奈何木头箱子的分量比较重,这回出国大家都是轻车简从,手里拎的基本都是藤条箱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也只好凑合了。
薛琴也拉着箱子,滴溜溜玩着转儿,闻声?直摇头:“这边又没小孩,谁坐上?去呀。”
叶菁菁挑了挑眉毛,一本正?经道:“你也可以坐啊。比方说咱们出去郊游野炊,什么帐篷啊,野炊的锅啊,所有装备都可以放在箱子里。然后你走?累了,我还可以用箱子推着你走?,多方便。”
开什么玩笑,当代大学生是可以拿箱子当车用的,为了让人推他(她)走?,张嘴诸位都是我的活爹。
叶菁菁说着灵机一动,又开始比划旅行箱:“我们给它装上?电池的话,它还可以当成交通工具使用。下了火车,找不到合适的交通工具,地?方也不算太远,直接坐着它就可以去目的地?了。”
一屋子能听?懂中文的,集体目瞪口呆。
日本人那边的想法,大家不太清楚。
但?西津纺织厂考察团,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在心里集体感叹。
不愧是送的好几百号学生进大学的人,不愧是自己上?的不到一学期大学,就直接考上?研究生的人。
看看人家这脑袋瓜子,真是什么都想的出来?。
嘿!别说,旅行箱要是真做成这样,还真是由不得人怦然心动啊。
国内的交通发展情况,比起日本,差远了。
出差出了火车站,运气好的,公?交车刚好顺路,你还能过去。
运气差点儿的,公?交车没站,你就唯有指望蹬三轮车的,没被红袖章给逮到,好歹还能骑车拖你走?。
二者都是指望别人,哪里比得上?靠自己。
有这么一个旅行箱,相当于带着自行车出差了,多方便啊。
日本这边,听?懂了的山田一狼和铃木美雪还没太大感觉。
前者是因为阶层不一样,感受不到交通不便的苦恼。
后者则是因为作?为女士,她没办法想象骑着旅行箱出行。日本文化中,对女性的形象要求非常高。
只有坂本松熊,作?为一个住在乡下,每天要赶新干线上下班的社畜,听?到这儿,不由得眼睛一亮。
有这样的交通工具,实在太方便了。
什么不雅观?
你要是挤过高峰期的新干线,就会明白,能好好喘口气就是最大的优雅。
坂本松熊立刻开启同叶菁菁的探讨的模式。
比如说,这个旅行箱要怎么设计才?能行驶的安全。
前面要有扶手,可以调节方向?。下面要有脚踏,不然脚无?处安放。
再比如说,旅行箱的续航问题。
能驮着成年人跑老远,电池是关键。
丰要武在旁边听?了半天,插不上?话。这会儿终于忍无?可忍,直接发出自认为的KO一击:“驮个人跑呢,这样用多大的电池啊。”
她自己心里头承认,她确实不学无?术,让她明白最基本的道理:一个手电筒还要两节大电池呢,就亮那么长时间而已。
换成个人的话,那电池是不是要跟小山一样了。
叶菁菁难得在她面前卡壳了。
说来?惭愧,她原本还真没觉得这事儿是事儿。
因为在她生活的时代,电瓶车早就满世界跑了,根本不存在这方面的技术难题。
现在嘛,现在她还真不知道电动车发展到哪一步了。
在东京街头,摩托车她没少见,电动车她一辆也没看到。
结果坂本松熊露出笑容,语气自豪:“这个不是问题,我们有电动汽车,电池肯定够用。”
叶菁菁狠狠地?吃了一惊,没想到日本的电动汽车布局开始的这么早。
但?为什么没发展起来?呢?
一直到她穿越前,日本的电动汽车都没啥存在感啊。
薛琴突然间在旁边冒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