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6
的土豆果腹?好恶毒的心,这是要叫我们恩将仇报啊!”
又是一阵噼里啪啦,无数烂菜叶臭鸡蛋飞到了崔婆梁力二人的身上,他们被糊了厚厚一层,且无手可将面孔、鼻梁下的残渣拂去,难受得像是在受贴加官似的酷刑。
这样还不够,群情激奋的百姓们自发又从家里带了一堆东西出来,一样两样,一件两件的,都是要伺候这两个万死不辞其咎的拍花子的。
没办法,“拍花子”三字实在触动人的神经,过于吸引仇恨,为了不让人群暴动,朝廷只好出动士兵将想要冲上来打砸的百姓们拦住。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愤愤不平的冲台上吐口水。
也多靠了崔婆梁力两人的恶名,黎筝反倒成了所有民众心中那个差点被拐卖了的小女儿。
他们疼惜她,心疼她,为她感到后怕。
他们极力的将巫女白被人抹黑,但实则善良无私的事迹传播出去,希望能帮助巫女白洗清莫须有的罪名,也希望她不要因此寒心,不再将知识、技能、种子带到民众之间。
对此,一个谨慎地站在远处,从头到尾都罩在斗笠当中,没有露脸的人看着崔婆和梁力二人的惨状,转身离开了所在的酒楼。
他要回去齐国,将整件事情全部禀报给后月公主殿下。
这巫女白不仅与太子感情甚笃,在民众当中的声望也是极高,若成为太子妃,将会是太子登基的一大助力,经过这一次的失败,公主殿下再想要将其去除,恐怕很难。
嬴政那头也终于调查出了两人真正的来处。
原来此二人皆是出于齐国,天高地远地,竟横跨了整个七国来到大秦害人!
嬴政面色沉凝,指尖的信纸放置在了蜡烛之上,用火焰将其燃烧殆尽。
黎筝对此一无所知,还在忙着跟各位大臣们探讨粮票的事情。
“粮票?这让老夫想到——”
“粮签”!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类似粮票的设置。
那是种用竹片制作而成的形如令剑的竹签,诸侯王公要凭借这种竹签到粮库领取米粟。
黎筝在脑子里回想了下,的确是跟粮票很相似。
若是众大臣们从“竹签”上来理解“粮票”确实不错,但是,这跟黎筝的“粮票”还有所差距。
“粮票”,或者说“票证”是专门针对贫苦和物资匮乏所带来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当然,总是与其同时出现的贫困时期,给祖辈们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苦难印象,很可能被一并附加到了“票证”上头。
让人觉得只要提到“票证”,就感到勒紧裤腰带的饥寒的窘迫。
但实际上,“票证”是最大力度保证“最低收益者”利益的有效方针。
“原来如此,实行统一收缴,统一发放,确保秦国的每个民众都能有食物可吃。”
在场几乎所有人都对这个方法感到惊叹。
如此行为,一经实施,哪一个国家的百姓会不愿意到秦国来安居?
又有哪一个国家的百姓会想要放弃如此优越的政策,让自己仍旧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这是极大的惠民政策!
秦国将会成为七国中,百姓们最为推崇,最为向往的乐土!
而黎筝一直忧心忡忡的“人心”问题,也将因此迎刃而解!
第77章
“人心”二字轻如鸿毛, 重如泰山,就像是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捉摸不定, 千金难求。
黎筝也没想到自己会无心插柳柳成荫。
只是想解决粮食和棉花的问题,却稀里糊涂的收获了这缥缈难言的“人心”。
想了想自己来到战国时代的最终目的——安邦定国,再想想这近在咫尺,触手可得的人心, 黎筝目露坚定。
“粮票”之法, 纵使千难万险,需得过关斩将,也要把它实施成功!
而实施的首要困难, 正是新中国建立后所没有,目前的秦国比比皆是的贵族阶级。
例如黎筝这样刚被封了“万户侯”的新兴贵族。
所谓万户侯,就是执掌一万户食邑以上,取代朝廷向自己麾下的万户食邑收税的位高权重者。
当然, 黎筝这样举足轻重的存在,整个秦国也没有多少个。
大部分都是千户、百户,乃至更小一些的十户等等。
而问题是,税收和粮食是朝廷过去主动给出的,用来奖励这些对国有功者的。
黎筝推行“粮票”, 统一收缴粮食,要不要收缴这些封赏者的粮食?
如果不收缴,平分粮食的时候,又是否要将这些封赏者麾下的民众给容纳计算进来?
计算进来,就分薄了其他民众个体能够拥有的粮食上限, 会对其他民众有所不公,不计算进来, 一半是有粮票的民众,一半是照原来生活的民众,岂非分裂秦国,造成阶级差别?
黎筝皱眉苦思,总算想出了一条路子。
“把从官府、民众手中收来的粮食,和从贵族阶级收来的粮食分开计算。”
黎筝思路畅通,一条一条的将自己的想法说给诸位大臣们听:“民众的粮食通过计算后全部平分给民众。”
“贵族们的粮食统计过后,根据的封赏等级按照两倍、四倍、六倍、十倍的规格给予他们对应的粮票,剩下多余的粮食还是平分给民众,以解决民众间的粮食紧缺问题。”
“而贵族手中的缺口,则由朝廷来统筹调剂,使用其他物资等价对换,甚至可以溢价对换,绝不亏待这些贵族。”
说到这里,黎筝忽然住了口。
不会亏待这些贵族,仅仅只是表面上的说辞。
实际上,在战争时期,璀璨夺目的满箱珠宝也比不过一仓库粮食来得更为重要。
还是那句大家都知道的著名口号“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失去了粮食,秦国贵族们即便得到再多的等价甚至溢价物品,都无法再去供养囤积私兵了。
想通了这个关窍,黎筝心中猛然一惊。
这哪里是什么推行“粮票”,这根本就是削藩!
她是在削弱秦国贵族的利益,将权力剥夺回来重交朝廷!
如此行为,直接触及到了贵族们最为根本的利益!
黎筝倒吸了一口气,有些恍惚地想,商鞅他,是个什么死法来着?
车裂!五马分尸!
红衣少年猛然站起。
因为她突兀的动作,身边的大臣们骤地安静下来。
黎筝耳朵嗡嗡的响,却还是勉强勾起嘴角,对着众官员佯装平静地笑了笑。
“黎方才说什么来着?哦对了,说到推广“粮票”的关键,关键是——”
哪壶不开提哪壶,难道她要说关键是在削藩?
凝固了似得卡壳半天,黎筝才急智地给出了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