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6
按捺不住,准备推嬴政一把了。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三人之间有过再多的曾经和情谊又如何呢?
昌平君是注定要反叛的!
与其等到秦楚交战之时,秦国损失惨重,扶苏惨遭牵连才回过头来对昌平君动手,还不如现在就借着他对政令有异心的机会,直接将人除掉。
“陛下,”黎筝听到自己故作冷静的声音在殿中响起,“不知陛下是否还记得臣曾在西犬丘拿出来过的海市蜃楼。”
不打算坐以待毙,手握历史直播权限的黎筝打算直接将昌平君未来所做之事播放给嬴政观看。
“海市蜃楼?”
嬴政也终于有了反应。
他一下坐起身,双眼瞪大地睨向黎筝:“是那个预示过地震的海市蜃楼?”
男人自然是对那件宝物有所印象的。
昏暗的墓穴之中,两个生死不知的人唯一的光芒来源就是那块不大不小的光幕。
里头生机活现的121的声音,驱散了他差点产生的悲观情绪,也让冲淡了墓室中的死气与阴森。
见嬴政表情变动,态度也没有一开始那么抗拒,黎筝狠狠松了口气。
她与121在脑海中沟通好,摊开手掌。
一道光幕于掌心浮现。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下午好呀,我是你们最喜爱的up主121,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位不为人知,却在《史记》上被司马迁特意记载下来的人物——昌平君!”
听到海市蜃楼说出了自己目前最为关注的人名,嬴政瞳孔紧紧一缩。
《史记》?司马迁?
被特地记载下来?
问号和疑惑接连浮现,君王却极为沉得住气的没有立时提问。
而是静静的观看着那显现天机的海市蜃楼。
121语气轻快地接着道:“想必大家都对“昌平君”这个名字很陌生,毕竟这位神秘的“昌平君”除了在《史记》中被提及之外,便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记载流传下来,那么他到底是谁呢?又干过哪些事呢?就让121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有一则谣传,不知从何人而起,总是传播楚国,楚考烈王熊完身体有恙,生不出孩儿,于是呢,他后宫的妃子就给他戴了顶绿帽子,先是与楚考烈王的臣子春申君黄歇有过一段,等到自己有了身孕,又蛊惑春申君将自己献给楚考烈王。”
“这位女子呢,相信大家应当不会陌生,她就是出自赵国,大名鼎鼎的奸臣之二,李园兄妹中的妹妹李嫣。”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如果楚考烈王真的生不出孩子,那么身在秦国的昌平君又是谁人的孩儿呢?要是他后来当真生不出孩子,又怎么会将昌平君留在秦国?而战国时期的后宫又当真这么好进?会让一个已经有了身孕的妇人去伺候王上?”
“诶,说到这里,121就要考考各位看官,这个故事是不是有些耳熟?”
“跟楚考烈王同时期的嬴子楚、赵姬、吕不韦三人之间的传谣,似乎也是一模一样的配置。可见这个传谣之人的熟练与不动脑子,不论对象是谁,都一样的将抹黑公式代入到影响一国的君王与其继承者身上,好像就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想要令君王陷入丑闻,令家国陷入动荡。”
黎筝听得一头冷汗。
这121说好了讲讲昌平君未来会做的大逆不道的事情,怎么突然大谈特谈起始皇大大的身世来了?
哪壶不开提哪壶!
她今天听到了这么尴尬的话题,真的还能好好走出这个章台殿吗?
第91章
谁能猜到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开口便提了始皇大大不能言说的身世之谜。
那些荒唐的谣言经不起人们的细思与深究, 若不是时光的遥远,早就被聪明的智者一眼识破真相。
尤其是在同时期还有一模一样的另一个谣言的时候。
但在当事人面前毫无遮掩的提起,无异于让黎筝多了一丝在刀锋上游走的死亡危机。
黎筝头颅低埋, 视线死死盯着自己的脚尖,半点不敢去看嬴政此刻的神情。
屏息静气地等待着有可能到来的勃然大怒,然而,空旷肃穆大殿中, 那坐在高位上的男人抿着唇, 没有说出一句呵斥。
除了121充满元气的直播声音之外,再也听不到别的动静。
危机感在心底沉甸,黎筝想法有所变化, 心中也蓦然生出一丝心疼。
穿越战国,来到秦始皇身边这么久,这位在历史上盖世无双的君王,早已从书本中走出, 活生生的来到黎筝身边。
他连夜处理政务会困顿疲乏,受寒着凉会咳嗽生病。
这不过是一个有着血肉之躯,会觉得痛会感到难过的人罢了。
在继位之后的今天,他也只是个年纪不大的青年。
却在王室继承人最为看重的正统性和出生来历上被人泼了脏水,此时的他, 心中又该是如何想法与感受?
“陛下···”
黎筝忐忑而担忧的抬首,向那位孤高而孤寂的君王看去。
安慰的话语还没从脑细胞活了又死,死了又活的脑袋里诌出来,便听嬴政克制而故作冷淡地道:“无事,既然这蜃楼也说了, 造谣者是故意瞄准一个国家的君王与其继承人,特意搬弄是非, 还一故事两用,一并将脏水泼到了楚考烈王的身上,那倒是反而证实了寡人身世的清白。”
没有选择对爱臣发怒,君王低垂着眼睑,敛住所有的情绪,让人无法窥探他的心绪想法。
清冷空旷的大殿,与他单薄瘦削的身影相互映衬。
大出所料的黎筝愣愣地望着他,眼中映出他寂冷的模样。
独自一人坐在高位上的王,是否心里难过恼火,也没有将真实情绪表露出来,向旁人寻找依靠与倾诉呢?
黎筝想要开口宽慰,减轻他心中克制却伤己的重负:“陛下,臣曾听一位智者说“人是一条不洁的河流,唯有成为大海,才能接受一条不洁的河而不自污”。”
这是后世,尼采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写的,虽然在这里拿出来,多少有断章取义之嫌,但却是黎筝曾经自救所用。
想要在世俗苦难的大浪中站稳脚跟,似乎也只能将自己变成另外一条大海。
全神贯注地望着嬴政,黎筝不知自己情急之下想出的宽慰能否起效。
好在嬴政受用地颔首,将她的心意尽数收下,甚至反过来安慰她:“别多想,寡人没有那般在意,行了起来吧,到寡人身边来,寡人也好将这蜃楼看得更仔细些。”
见黎筝还是满脸忧虑的模样,一身君王威势的男人轻轻叹了口气:“寡人自己都已经当父亲、当秦王了,又如何还会在意这闲人的信口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