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2
气直往鼻尖扑,胤奚探出指尖,帮忙选了只红玉的,被谢澜安抬手拍开。
“嗷……是我儿时过生日时,阿娘唱给我的。”胤奚捂着手背说到“阿娘”时,有些不好意思。
他知道女郎更喜欢那首“仲秋长夜,晦明若岁”,可那是送魂曲,谢含灵应当岁岁光明。
“哄我呢?”
胤奚还没摸到垂在谢澜安腰间的发丝,谢澜安又抬步走了。胤奚跟着,白衣无纤尘,“应当不难吃,尝尝吧?”
束梦看两人在屋里转来转去的,忍不住笑着上前,“娘子,奴婢为您梳发吧。不然一会儿面凉了,小郎君该着急了。”
谢澜安这才回头睇了胤奚一眼,若说她也有不耐烦之事,头一件便是梳头。左右是在家里,谢澜安散着长发坐到几前。
不想这面的味道竟不错,一枚荷包蛋也煎得两面金黄,酥而不焦。吃面时,胤奚就坐在对面,两手托着两腮看她。
放浪起来的小郎君蔫里坏,乖巧的样子又着实纯良。
他轻声说:“我以后年年为女郎做这碗长寿面,一直做到天荒地老。”
谢澜安抬头看他。
她不发天长地久的愿,那滋味她尝过,没什么叫人期盼的。
可是一口面汤下肚,分外暖腹,她神色寻常道:“明年再尝你的厨艺。”
最终剩了小半碗没吃完,谢澜安被目不转睛地盯了一顿饭的功夫,有心逗逗胤奚,将碗推过去,“帮我吃了。”
胤奚忽然肃了神色:“不敢分女郎的寿,你把它吃完。”
谢澜安眉心轻动,看他的眼里起了涟漪。
庭院里传来荀胧几个孩子前来拜寿的笑语,谢澜安回过神,向前倾身看着胤奚,冰凉的发梢擦过白衣郎君手背,她轻笑:“我的寿数我自己定,谁也吃不没。”
·
四月倏忽而过,到了端午节,谢晏冬说什么也不许一家之主再糊弄过去,拉着谢澜安去谢氏在钟山的别业赏荷散心。
谢澜安遂姑姑的愿,带上长嫂,五娘和常乐,阮韶亭一起。
百里归月才将适应秦淮边迥异于山中的气候,婉谢家主的邀请,在府内休养。
这是女眷们的游园会,胤奚为众人驾车。
“小郎君的伤好全了吗?”出发时谢晏冬在车里关怀,“若是疼千万别逞强,切莫狰开了伤口。
很好,如今府里不称呼他“小郎君”的人,已寥寥无几了。胤奚脸上闪过一丝无奈,被旁边的青崖看个正着,勾了下嘴角。
“多谢四娘子挂心,伤口已愈合了,郎中说可以逐渐活动。”
这日是个艳阳天,钟山别业里花卉环周,烟水明媚。常乐惦记着曲桥风光,引着谢澜安往水榭那边去。
谢澜安噙着浅笑,一手转扇子,懒懒递出另一只手的袖头,任由常乐将自己往那头引,猜想她们给自己准备的惊喜是什么。
转过兰坞上曲桥,谢澜安目光一定,停住了脚步。
只见九曲长桥上,巾帼成群,蛾眉满列。一位位荆钗布裙的女子面朝着谢澜安而立,衣袂飘动迷人眼,一眼望不到尽头。
水面上波纹漪漪,含着荷香的轻风吹动她们的裙裾,也吹动她们眼底的热泪。
谢晏冬与几位娘子无声地退到谢澜安身后。
胤奚看着那道静住的背影,希望这份迟来的生辰礼,能让连月来奔走谋划的女郎高兴些。
桥上没有人说话,明明这一路经历了太多波折,明明胸臆间鼓荡着无比激昂的情绪,明明她们终于见到了朝思日想的谢娘子。
所有人一齐执学生礼,向谢澜安一揖到地。
多谢谢娘子,为女子拏青天。君不负天下人,吾等亦不敢负君,如约而来。
谢澜安已敛去散漫之态,她轻振袖摆,在莲池上朝一众巾帼深揖,还礼。
第88章
“哪一位是南梁苏霖?”谢澜安起身后问。
苏霖站在曲桥第三折, 身着襦裙,腕裹纱布,她没想到谢娘子竟知道自己的名姓, 心跳加快地迈前一步, 重施一礼, 声音有些激动:“回娘子, 便是学生。”
“火场中临危救人, 苏娘子高义。”谢澜安和煦地说, “烧伤不好养,换药且需精心些。也不必心急,总归离初试还有日子。”
她又问:“谁是青嫋娘子?”
青嫋人在末列,换下了花钗艳裳,一条素裙衬得她不施粉黛的容颜清如秀水。
她自觉不配与学子们同列,只是护着她上京的大人,仿佛都忘了她的出身。眼下听到自己的花名自谢大人口中唤出,青嫋怔忡半晌,才低头道:“奴家拜见谢大人。”
谢澜安看过去, 目光和看待苏霖并无不同,“你身契已赎, 自此便是良人籍。既有才学, 想参试也无不可。”
青嫋睁大眼睛。
她万万想不到谢娘子会说出这样一句话。
“不……”是非两片唇, 人心里的黑白从来不在于一张纸。恩科是江左学子心中的圣洁净土, 她若染指, 自己被唾骂是小,还会连累谢御史也被天下人议论。这也是她宁死不肯答应老板那条毒计的原因。
“奴家不能给娘子添麻烦。”
“麻烦?”谢澜安言语自嘲,长眉间却闪动着人莫敢犯的傲色,“我若怕麻烦, 何必弄出这个阵仗。”
她执扇在手,放目看去:“诸位,不用把我想得多么高风亮节,也不必将此事看得如履薄冰。我这个人不好渡人,只为渡己,世道不明,我只不过看不惯想改改规矩。路,有人给你们趟,头破血流从来不是你们必须要尝的苦,尔等只管昂头挺胸,轻松上阵。后来者,还等着看你们给她们打样子呢。”
就这几句话。
有泪滴进莲叶田田的池水。高稼在人群中紧捂着嘴,听着谢大人这番抚慰人心的言语,再对比她的骨肉至亲想对她石斧相加的狠心。
觉得什么都值了。
……
谢府为女学子开设学馆的地方,就在女卫们住所的旁边。
这处宅院是谢氏自家产业,后面是宿舍,前堂划成书馆。资用不足的学生在此投宿,起居方便不说,只要一想到近邻都是身怀武艺的女娘子,这些路途波折的学子们连晚上睡觉都踏实几分。
馆主由谢晏冬担任,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女士子集中授课。
常乐和阮韶亭做谢四小姐的助教,负责夯实学生们的基础,以及挑选适合各人的经义书籍。每日食宿纸笔所费,自然由谢女君全包。
“好大手笔!”
京人感慨,黄白之物对谢家来说不算什么,难得的是连谢家小姑奶奶都出山授课了,更不要说还有殿中侍谢策入馆讲习。
外人赞叹,常乐也对表姐仰慕得不行,她和阮四娘是到了金陵后,才得知谢澜安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