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4
看着她脸上的笑容,太皇太后笑骂一句,忙看向门口,见到瑾华带着几人搬着几盆长势特别好的草莓盆栽进来。
瑾华满脸笑容地向太皇太后和太后请安:“臣妾的草莓快熟了,特意拿来给太皇太后看看。”
“这个促狭的,这是追着本宫讨草莓吃呢!”太皇太后乐得合不拢嘴,一叠声喊着众人朝她养草莓的地方去。
“太皇太后,您的草莓都能吃了呢,琼樱快,快趁太皇太后没发现,摘几个最红的给我尝尝!”琼樱看太皇太后笑盈盈的,木着胆子上前摘了几个,瑾华直接放嘴里尝了尝:“嗯,好甜,太皇太后,太后,快尝尝!”
“你也不洗洗再吃,苏麻,快去给你僖主子洗一盘来。”说着拉着瑾华的手,笑着和她往正厅去,两人还交流了许多养草莓的心得。
太后跟在两人身后,脸上神色难辨。
“太皇太后,等草莓成熟的多了,臣妾给您做草莓酱,配着奶饽饽吃,味道尤其好。”
“好好好,你今儿就是来馋本宫来了!”太皇太后乐呵呵地回应,“琪琪格,你给本宫记着,若是到时候没有草莓酱送来,本宫要带着人把这丫头的暖房里的草莓全部摘完,一颗都不给她剩下。”
太后有些神思不属,闻言忙笑着接话:“到时候,儿臣和皇额娘一起去。”
瑾华看着若有所思,又去太皇太后说笑了几句,蹭了一顿午膳后,便回了永寿宫。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太后今天的表现,她有种风雨欲来的紧迫感。
坐立不安了一会儿,深吸了口气,她决定赌一把。
书房里,四人小组各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都有些茫然,最近后宫一直比较平静,莫不是出了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
等他们听到瑾华要他们做的事情的时候,都有些心惊肉跳,娘娘这是要做什么?
瑾华要他们做的事情说简单也简单,说危险也危险,她要他们暗中把人手散出去,分布在宫内各处的水道,水井,假山等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还让他们多关注几个皇子阿哥的出行,最好路上不间断的有人看着。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他们想办法盯着寿康宫中所有人的活动轨迹,看看有什么蛛丝马迹。
几人中妙蕊是最年轻跳脱的,此时她结结巴巴地说:“娘,娘娘,您要做什么啊?可别吓唬奴婢。”
还是高洋问了句:“娘娘是怀疑太后要对阿哥们不利?”娘娘这防备的姿态,绝不可能只是个寿康宫的宫人能引起的。
“这怎么可能?太后是太皇太后的侄女,从亲缘上来讲,阿哥们都是她的后代,这,这怎么可能?”妙蕊喃喃道。
瑾华没有说话。
高洋和曹青云互看一眼,同时行礼领命,正要出去安排的时候,瑾华叫住了他们。
她叹了口气,问高洋:“咱们这儿的话会被人听见吗?”
高洋没回答,而是看向曹青云,见曹青云摇头,方肯定地对瑾华说:“娘娘放心,青云内功深厚,若有人偷听,他能觉察到。”
瑾华听到后,睁大眼睛看了曹青云好一会儿,高洋这是给她请了个大神回来啊,突然觉得自己的安保系数又高了不少。
“本宫怀疑太后身份有异。”
瑾华的话如同晴天霹雳,几人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
瑾华知道他们很难消化这件事情,但她还是将自己的怀疑和盘托出。
“如妙蕊所言,太后是没有理由对阿哥们动手的。”瑾华理了下思绪,“宜妃的事情,本宫百思不得其解,咱们查了这么久,还是没有查到任何蛛丝马迹,能把事情做的这样天衣无缝的,你们想想后宫有几人?”她见众人若有所思,又加了一句,“本宫是不相信什么意外与巧合的。”
几人听后细细回忆了下后宫主子们的行事风格与性情,发现真如娘娘所说,整件事情查无可查,只能归位意外,可能连当事人宜妃娘娘都只能接受这就是个意外了。
“可是,五阿哥被养在太后身边……”妙蕊欲言又止。
“五阿哥上次被枣子卡了喉咙……现在想来那奶嬷嬷的举动确实不妥,不过最后没有查到证据,那奶嬷嬷只被退回了内务府。”琼樱接话。
听到这话,镜头忙问道:“现在还能找到这个奶嬷嬷吗?”
高洋点头,先出去查这个奶嬷嬷的下落了。
剩下的三人见此,也都有了计较。
“奴婢去联系宫里的人手,将娘娘的命令传达下去。”妙蕊说完正要退下,被瑾华叫住。
“妙蕊,你将这封信送到阿玛手上。”
妙蕊接了信退了出去。
“奴才会盯着各位阿哥的行踪。”曹青云领了差事后,也退了出去。
琼樱走到瑾华身边,担心地问道:“娘娘,您怎么不把自己的怀疑告诉皇上?万一他们不小心被发现,您被误会居心叵测怎么办?”
“别担心,你要相信自己的队友。”瑾华叹了口气,她怎么敢告诉康熙?
堂堂一国太后被人神不知鬼不觉的换了,身为帝王毫无所觉,还要个妃嫔去提醒?
连太皇太后和皇上都没有觉察的事情,她一个后妃莫非比他们还厉害?
总不能跟他们说,她是受到戏文的启发吧。
太后是假的,她和家族都要受到忌惮,太后是真的,她就是污蔑一国太后,她与家族同样要受牵连,她只能自己破局。
若不是自己已身在局中,不破局,自身难保,她还真不想管这些。
事情很顺利地安排下去了,但目前都还没有什么异常。
遏必隆收到瑾华问询当年太后入京的具体事宜,很是惊讶,信中还说了,若遏必隆不知道,需要查访,务必暗中进行,不要被人觉察,万不可透出一丝风声。
他拿着信纸的手就是一抖,多年的政治生涯告诉他,女儿在做的事情很冒险。
这一年多来,瑾华凭着自己的表现,已经获得了族中大部分人的支持。
遏必隆这个族长的威信达到了顶峰,这都是女儿带给他的。
思及此,遏必隆下定了决心。
将手中的信处理掉,拿起笔将他所知道的关于太后的消息事无巨细地写了下来。
也是巧了,那时迎太后入宫的正是鳌拜,那时候他们都还年轻,交情也好,想到这儿,遏必隆放下了手中的毛笔,谁能想到鳌拜后来会生出那样大逆不道的心思,而他也因为与鳌拜私交甚笃见罪于皇上,导致多年不得志呢。
叹息完了,又拿起笔记录当年鳌拜回来后与他饮酒时跟他讲的见闻。
这封信很快被送到了瑾华的手上,瑾华检查了一下信的暗记,发现完好无损,便拆开来看了起来。
信中详细讲了太后从科尔沁出发到京城的所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