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8


是康熙长子的生母外,就是后来与她连宗的纳兰·明珠。

她本人的家族中其实并没有什么惊才绝艳的人才出现,官位也不高,可以说,九龙夺嫡中,大阿哥胤褆可以与太子媲美,并争锋十几年,除了康熙的平衡之术外,最重要的是得到了纳兰·明珠以全族之力的支持。

瑾华现在想做的就是斩断纳喇·清音的这个最有力的助力,后宫你来我往的争斗陷害有什么意思?

蛇打七寸,若纳喇·清音没有了纳兰·明珠的各方面支持,她的野心就只能折戟沉沙。

瑾华行事素来是万事留一线的,宫中女子生存不易,惠宜二妃曾经出尔反尔,背弃盟约,瑾华也觉得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并不与她们计较,她们来永寿宫,或是在外面碰到,她都是客客气气的。

在发生了太皇太后不念情谊,想对瑾华下手;康熙不顾她的想法恢复赫舍里·妙萦的位份;纳喇·清音的行为,就像是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激怒了瑾华。

若与人为善,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个笑话,那么,从此后,她半步也不会退让!

瑾华摸着自己已经高高隆起的肚子,好在,有孕的这六个多月里,她时常饮用灵泉水,胎坐得很稳,这次的惊吓,并没有影响到孩子。

不然,她绝对会让纳喇·清音付出更加惨烈的代价!

遏必隆很快收到了瑾华传来的消息,他将信拍在书桌上,反手就将书桌上价值连城的笔洗,砚台等物扫落在地。

好啊,惠妃好大的胆子,好狠的算计,竟敢将钻天炮对准瑾华,是想让她惊吓之下落胎吗?

钻天炮虽然没有什么杀伤力,但瑾华有孕在身,乍然面对这样的危机,不小心摔了,或是大惊之下小产都是有可能的。

遏必隆勃然大怒!好在,最近过年,他比较忙,十三行的事情,他还未来得及与那两家说。

若不是传信过来说瑾华无碍,他定不会轻饶了纳喇家!

深吸一口气,遏必隆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得好好想想,怎么给纳喇家一点教训,后宫他不好伸手,宫外的纳喇家他还不好下手吗?

此时的纳喇·清音正在乾清宫中陈情,她言语真挚,一字一句都是将一应责任担在自己身上的意思。

康熙听了纳喇·清音的话后,良久没有开口,他已经派人去查那个胆敢刺杀当朝太子的恶徒了。

只是,那时候保和殿内外乱成一团,大多自顾不暇,他怕等他查到人的时候,那人已经被人灭口了。

他原也以为钻天炮事件是意外,只是加上胤礽遇刺,那就不是一句意外能搪塞的了。

康熙看着眼前言辞凿凿的纳喇·清音,恍惚间竟觉得有些陌生,他已经想不起来她年轻时候的样子了,眼前的女子只让他觉得物是人非。

“你先回延禧宫吧,这几日就不要出来了,等朕查明了一切再说。”

纳喇·清音心中一咯噔,她此次冒险,事先想了很多刺杀失败后要面对的场景,如今的这种虽在她的预料之内,但心中还是忍不住冒出了一些恐惧。

她安静地行了礼,退出了乾清宫,心中感慨太子的运气,就差那么一点点,他就可以与元后团聚了。

她如今最该做的,是先安抚好胤褆,让他安静地待在阿哥所,免得他冲动之下,做出些什么事情,反而误事。

这次事件,胤褆完全不知情,她也不敢让他知情,一是怕他年轻,经不住事;二来,更是怕他会不经意间露出马脚。

“娘娘?”惜梅不知为何,突然出声唤了一句。

纳喇·清音一个厉眼扫过去,惜梅立刻闭嘴。

主仆二人一路沉默着,等回了延禧宫,纳喇·清音将其他人打发出去,才开口说了离开乾清宫后的第一句话:“衣服放回去了?”

“回娘娘,已经放回去了。”说完,惜梅跪了下来,“奴婢办事不利,请娘娘恕罪。”

纳喇·清音长舒一口气:“怪不得你,是本宫跟你再三强点,一击不中,立刻放弃的。”

她低声说道:“也是太子命不该绝,你将此事忘掉,这几日就陪在本宫身边,什么也不要做。”

“是,多谢娘娘!”

原来,行刺太子的小太监竟是惜梅假扮的,在保和殿的时候,惜梅趁着去安排烟花表演的空档,套上了一早就从浆洗房偷拿出来的太监服,等候在暗处。

等混乱发生的时候,她将帽檐压低,随手从案几上拿过一个盘子敲碎,将锋利的瓷片藏于袖中。

她计算好路径,径直靠近太子,一切都很顺利,她原本以为,此次太子在劫难逃!

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那个小柱子会不顾生死地护住太子。

她牢牢记住纳喇·清音的吩咐,一击不中,立刻放弃,迅速逃离。

惜梅快步跑到无人处,将套在外面的太监服脱下,交给等在保和殿外接应的人后,便回到纳喇·清音身边,扶着她躲避人群。

在那种情况下,大家会默认惜梅一直都在纳喇·清音身边。

那接应的人,会将衣服混入即将清洗的衣服堆中,神不知鬼不觉。

刚刚,她在路上喊纳喇·清音,是看到那接应的人,跟她打手势,意为事情办妥。

她一时激动便喊了声“娘娘”,此时想起,觉得自己太沉不住气了,还好娘娘没有怪罪。

惜梅藏起了还在颤抖的手,默默守在纳喇·清音身边。

瑾华心知肚明此次事件是纳喇·清音的手笔无疑,以她对纳喇·清音的了解,她必然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才会对太子发难的。

康熙也许能查到些蛛丝马迹,但短时间内,这事肯定是查不出什么结果的。

若纳喇·清音没有将她一并算计进去,她都会为纳喇·清音的胆大心细喝彩,这前朝后宫乃至宫外,想对付太子的不知凡几,但真的敢付诸行动,并差点成功的寥寥无几。

瑾华思考着,怎么才能将纳兰·明珠从大阿哥的那条船上拉下来,给纳喇·清音致命一击。

瑾华拿起一支笔,在澄心堂纸上写下了《黄粱记》三个字。

纳兰·明珠身处高位多年,钱财权势都不缺,他辅佐大阿哥,除了两人算是同宗外,瑾华猜测,他应该也有与索额图一较高下的心思。

这样的人本身心性坚韧,对各种事物有自己的认知与坚持,他未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火中取栗,危险至极,但他还是这样做了。

所以一般的游说,痛陈利害关系都没有什么用,纳兰·明珠在决定与纳喇·清音连宗之前,这些东西他肯定考虑地很透彻了。

那么,若有人能让他认识到,他即使成功将大阿哥拱上帝王之位,于他来说,也只是一场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黄粱一梦,他是否会犹豫?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