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
渐,彻底按下安乐郡主的势头,将来她搅弄的风云肯定比太平公主更大。
毕竟太平公主的母亲是千古第一女帝,而安乐郡主的父亲母亲,哎,不提也罢。
魏元忠说:“你们有什么想法都说说。”
朱敬则道:“这……安乐郡主事小,只怕连累到太子。”
张柬之想了一下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一郡主?依某之见,安乐郡主降为县主,高阳郡王革职,夫妻二人回京看管。”
魏元忠朝张柬之看去,道:“这样未免太严苛,殿下面上不好看。”
张柬之坚定说:“魏公,当乱不断,反受其乱。”魏元忠思考半响,无奈点了头,朱敬则自然也没什么意见。
李峤出了值房,悄悄将这事告诉一个小寺人。张易之知道后,托腮思考,安乐郡主啊……
她女人的身份为她召来了一批反对者,自然也迎来了一批赞同者。
不过张易之既不是反对者,也不是赞同者,他只想把水搅浑,才好浑水摸鱼。
张易之将此事散了出去,这宫中有太平公主的人,也有梁王的人,甚至还有心向东宫的人。他撕开一道口子,这些人立刻窜了出去。
次日是常朝,前半程君臣们意兴阑珊,仿佛憋着劲在后半程使呢。果然回禀完其他的事情,一名御史站出来,弹劾安乐公主冒使幽州刺史权柄,请圣人严查。
“圣人,幽州刺史武崇训尸位素餐,安乐郡主冒称朝廷命官,擅动朝廷印信,若不惩处,岂不天下大乱?”这御史说得大义凛然。
武三思忙站出来告罪:“犬子无才无德,幽州又是边境重地,不敢胡乱作为。安乐郡主乃圣人抚育教导,才干胜小儿千倍。小儿自任幽州刺史以来,日夜惶恐忧心,不能胜任刺史之职。
臣代小儿辞去幽州刺史一职,举荐安乐郡主担任幽州刺史。郡主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堪当为幽州牧。”
武三思说完,情不自禁地想起儿子写给他的信。他儿子很孝顺,写了很多信给他,自然也提到推让刺史职位给郡主一事。
崇训说,到了地方才知百姓艰难,政务繁重,郡主做得来,他做不来。若朝廷有人弹劾,拜托他抓住机会,将郡主的刺史之名做实。
这刺史立刻道:“安乐郡主无朝廷任命,冒使刺史印信,依照唐律,乃是大罪。”
张柬之附和说:“李御史所言极是,若印信无朝廷命令,随意交给旁人,天下岂不是要大乱?臣请陛下将高阳郡王革职查办,安乐郡主将为县主,以示天下。”
李峤忽然站出来说:“圣人,臣有几句话要问梁王,请圣人准许。”武曌点头同意。
李峤问:“敢问梁王,郡主宅邸可曾逾制?”
武三思回:“不曾,郡主与犬子一直住在刺史后院。”
李峤问:“郡主可曾为一己之私滥发民力?”
武三思回:“不曾,郡主征发民夫是修堤挖渠,乃为公事。”
李峤问:“郡主可曾收受贿赂?”
武三思回:“不曾,幽州残破,郡主曾用私财购买牛马农具种子供百姓使用。”
李峤问:“郡主可曾阿附豪强?”
武三思回:“不曾,幽州豪强不少因为非作歹,被郡主从严处置。”
李峤问:“郡主可曾造过冤狱?”
武三思回:“不曾,幽州无一人诉冤,百姓皆赞郡主是青天。”
李峤问:“幽州可能拖欠租赋?”
武三思回:“不曾,幽州租赋足额缴纳。”
李峤点点头,然后对圣人回道:“臣问明白了,但是臣还想问问满朝公卿,有谁能做到郡主这般?幽州受两蕃摧残,郡主去后,重焕生机,武有斩突厥小可汗之功,文有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之劳。
高阳郡王才浅不能任事,郡主念及国家大义勇于任事,难道是做错了不成?”
李御史急道:“圣人,若妻能代夫行使权柄,岂非天下大乱?”
此话一出,武三思和李峤心中一松,不约而同想道:“这人死定了!”圣人就是通过这一步,慢慢攫取了九五尊位。
李御史话一出口,也知道说错了,脸色惨白地跪下来,浑身发颤,只听圣人“哦”了一声,不置可否。
武曌听了半天,对下首一人问:“太子,你的看法呢?”
李显恭敬道:“安乐才智过人,心地仁善,儿臣以性命担保,她不会做出危害大周社稷的事情,至于其他,请圣人裁决。”
武曌冷笑一声:“衮衮诸公竟然难为一个做实事的人?真是让朕大为观之。李御史,你收了幽州豪强多少钱才上的这个奏本啊?”
李御史吓得面色血色,瑟瑟发抖,辩解说:“臣……臣……臣没有……”
武曌不耐烦道:“拉下去!”侍卫立刻上来将李御史拉走了。
张柬之欲言又止,他猜测张氏兄弟和武三思派系会责难东宫,没想到这两派竟然联手,要把安乐郡主推到幽州牧的位置上。
他心如明镜,再言必然惹陛下生厌,但是……唉,东宫的太子怎么也就默认了呢?
这位太子,他们真得选对了吗?
正当张柬之思绪翻腾之际,武曌道:“昔年高凉太守的妻子冼夫人因功被陈帝赐封中郎将,旌旗、符节、仪仗如刺史行事,后因忠心朝廷,安抚岭表,又被隋帝赐与印信以及调动六州兵马之权。
安乐郡主乃天家血脉,有功朝廷,不负百姓,朕难道就不如陈帝和隋帝吗?来人,着安乐郡主为幽州刺史,总管幽州事务。”
殿下立刻多人大声附和道:“圣人英明。”只有魏元忠等数人干站着。武曌一言定乾坤,道:“无事散朝。”
众人出了殿,李显被魏元忠等人围上不得脱。魏元忠顿足叹道:“殿下,你怎么就同意了?安乐郡主担任刺史,千古未有之奇事。这一口子一开,该如何是好啊?”
今天安乐郡主当上了刺史,明天太平公主是不是要当宰相?这天下不就乱了吗?
李显被人催了半天,才开口道:“裹儿会是个好官。”
魏元忠:“……”安乐郡主要是张扬跋扈,他就不担心了。
李显道:“魏公若无他事,孤就回东宫了。”说着,他微微颔首就离开了。
另一边,武三思朝李峤拱手道谢:“多谢李公秉公直言,郡主由圣人亲自教导,将来必定上不负朝廷,下不负黎民。”
李峤笑说:“有郡主在,是幽州百姓之福啊!”
武三思赞同:“是啊。某在寒舍备了薄酒,李公可否赏个面子,小酌几杯?”
李峤婉拒道:“前日身子不适请了太医说,这几日要滴酒不沾。梁王的好意,某心领了”
武三思煞有其事说:“朝廷可缺不了你这位栋梁,李公要保重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