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2
家店的笔记我还没写,首推酸芋苗焖鱼,其次是芋头鸡……”
……
正在给粉丝回复的禾嫒尺不知道,有人想干扰她的工作。
这个人就是美味竹筒饭的史老板。
其实禾嫒尺写的排雷笔记暂时还没有对他的店铺造成太大影响,毕竟现在还是淡季,还不是他正经要发财的时候。
禾嫒尺的笔记热度高,所以只要在小紫书上搜索这家店的名字,这篇笔记就会排在前头。
小众点评的评价排列方式和账号权重,以及发布日期有关,禾嫒尺经常在各大门店消费,还频繁写评价。最近账号等级和权重都在上升,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已经是4级VIP号。
再加上这篇评价刚写。倒霉催的,客人只要一打开小众点评里的美味竹筒饭点评页面,禾嫒尺的评价就在第一页。
想联系她删评删笔记吧,还找不到人。
没办法,最后他只好联系之前帮他做推广的某网红,问认不认识经营小迟没吃饱这个账号的人。
其实现在的网红,或是自媒体从业者之间都有一定联系。
网红通常是背后有公司运营,自媒体从业者则是为了入行,大多会加一些群学习,或是分享信息,甚至还可以通过这些内部群接广。
只要花点功夫,总能想办法要到某些人的联系方式。
这位被史老板联系的网红在小紫书和逗音上都有号,叫小萱萱美食分享,全网粉丝7.6W。
小萱萱对小迟其实有点意见,因为那篇让美味竹筒饭热度上升的推文就是她写的。
没错,就是在笔记里建议客人到美味竹筒饭店点桂花酿,蹭酒吧街歌听的那篇推文。
禾嫒尺和陈灵都看过。
在禾嫒尺写了那篇排雷笔记之后,她之前在推文里描绘的东西就显得有些好笑。
简单来说,在她眼里,小迟没吃饱发排雷笔记就是在踩她上位,而且这个号还是个外来号。
跑她地盘撒野来。
对了,其实自媒体也有自己的圈子。
比如说本地美食圈,会有一群目前还不怎么出名,没什么太多粉丝,但是想学着经营美食探店账号的自媒体人。
这些账号更多都是兼职。
做美食探店其实需要前期投入,不说别的,去店里买东西吃就得花钱吧?要是不加入任何团体圈子,很难接到单,或是推广等,所以大家会加入一些群,在里面找探店搭子。
而通常建群的群主,是有一定粉丝量,或是有组织力的人。
这些群主手里的自媒体人越多,权利就越大,因为她可以凭借能够联系各账号的能力,在各需要推广的店主那儿,获得分单权。
啥意思呢?
例如美味竹筒饭这家店做推广时,其实不止小萱萱一位网红写过推文,毕竟要推红一家店,还是一家味道中下的店,仅靠一篇笔记远远不够。
但他一个个去联系自媒体人,是不是有些麻烦?
毕竟美味竹筒饭在阳朔,这是个景区,要一口气找到那么多愿意到店里体验拍摄真实照片,顺便刷评价、发推文的自媒体人,有些难度。
这时候他就可以直接联系小萱萱,商量各种报价,说自己需要多少篇推文,对推文发布账号的要求等等,然后让小萱萱在群里自行分配软广订单。
久而久之,她自然就会在这个圈子里拥有一定地位,甚至还可以在广告单里抽成。
史老板是小萱萱的老客户,让她帮忙找个人,还是乐意的。
不过她真找不到。
怎么办呢?
其实最初小萱萱看到排雷笔记时,想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互联网记忆力很弱,等她多发几篇无广美食推文,大多数人就会忘了这个事。
不过史老板找上门来嘛,这事就能有些别的处理方法。
比如说对史老板提议,把小迟名声搞臭。
自媒体号嘛,总归最后还是为了赚钱做的。名声臭了,后面就很难接广,粉丝不涨,再加上面对各种恶评,人的精神很容易消耗殆尽,自然就无法更新内容,这个号也就玩完了。
反正小迟在各平台粉丝量都不过万,在网上也没什么号召力,想搞她再简单不过。
当然,这是要收钱的。
这么做,既能除掉让自己不爽的人,还能在史老板那捞点钱,一举两得。
和史老板谈拢条件之后,小萱萱开始想办法搞臭小迟。
第一步,就是看她过往在各平台写的所有笔记,以及尽量扒出她的所有账号。
如果有黑历史,那就最好不过。
……
未能察觉到危机来临的禾嫒尺,正在民宿里晾刚洗好的衣服。
民宿里衣架不多,她还找房东借了些。不问不知道,原来房东就住在同小区的另一套房里,是一对中年夫妇。
趁着借衣架的功夫,她还向他们问:“这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呀?”
“你不要去网红店啊,到饭点时在居民街上走,看到人多的店基本都好吃。”
禾嫒尺再进一步追问:“有推荐的店吗,最好是你们平时也会去的店。”
他们想了会儿,只说出几个禾嫒尺之前去过的店名,都是网上比较火红的店。至于那些本地人爱吃的——
“哎呀,那家店叫什么名字来着,就在那个路口的,一时不记得了。”
好吧,看来这夫妻俩进店根本不看名字,只知道店的地址,根本没注意人家叫什么名。
只是他们还挺热心,等禾嫒尺回民宿后,还特意向平时一块约饭的朋友问店名,最后将定位和店名给禾嫒尺发了过去。
知明小吃店。
“这家店的卤味好吃,可以炒,也可以做火锅。炒米粉和炒饭都好吃,开了二十年,旁边的店都倒闭好几遍啦。”
禾嫒尺把这家店的名字复制到小众点评搜索,好家伙,评分3.6,开业二十年只有12条点评。
要不信房东一把,去试试?
第93章
知明小吃店开在桂林东安路上,距离禾嫒尺住的地方有一定距离。
好在她闲,坐上公交车一路摇着去,大半小时也到了地方。
东安路上有一条烧烤小吃街,从公交站一路顺着导航走去,满大街都是烧烤店。
禾嫒尺在路上看着导航找店时,还在心里吐槽桂林的餐饮店名字起得随便。之前卖糯米饭的恩恩小吃店也是,这家卖卤味火锅的知明小吃店也是,这名起的,要不是熟客谁能看招牌就知道里头卖的什么?
还不如叫知明卤味火锅来得直观。
在街边转一圈,她终于在一家便民小超市的入口隔壁看到知明小吃店的招牌。
好家伙,知明小吃店估计开业以来没怎么装修过,不光店子翘着旧,就连门口的的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