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4


的问题。

之前在阳朔吃醋血鸭的时候也一样,尝过全州的醋血鸭,她才知道在崖边鼎锅饭的醋血鸭不好吃是因为加的醋水不一样。

但是尝到难吃的牛排时,她却分不清问题出在哪儿,甚至可能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味觉的问题。

因为她没有这块的美食认知基础知识。

说白了就是吃得少。

换做以前,挑嘴的禾嫒尺尝过不好吃可能就会直接给这个食物打上难吃标签,以后再也不碰,毕竟吃难吃的东西也是要钱的。

现在嘛……

她每天吃饭可以报销一百块呢,哈哈。

不过得吃完才能报销,也不能挑难吃的去尝。

为了自己的味觉不至于上刑,禾嫒尺在网上挑得很认真。

甚至为此,一直单打独斗的她还顺着网络营销的线,摸进鹏城好几个美食探店群里。

获得APP之后又是写笔记又是拍视频的,由于本身APP就自带任务和广告发布功能,不需自行接单,禾嫒尺当美食达人那么久,都没想过要加过当地探店群的事。

倒是现在为了牛排才加的群。

进群的她仿佛发现什么新大陆。

之前在点评上分辨哪些店刷过评论或是买过营销,得仔细看店铺评价。现在不用,近期新营销的店到底都是哪几家,直接看群聊天历史记录就行。

而且群友们虽说在社交平台接过单之后,会按照单主要求夸夸,但是到了群里,他们就会开始说真话。

目前禾嫒尺这个群里的探店博主大多分两种类型。

一种是专职干这个的。

专职干探店博主初期其实很累,毕竟号没起来之前拿不到什么钱,最多也就蹭几顿免费餐吃,偶尔接几单有收入的,钱也不多。

所以有些探店博主为了起号,会接很多单。他们手里通常会加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派单群,多的时候,甚至愿意主动一天接4~5单广告。

分两个号发,这样能多赚点钱,或是多点曝光率。

问题来了,人的胃就那么大,要是一天接那么多单,东西哪儿就吃得完呢?

所以,才会出现某些店里有网红用食物拍过照之后不吃的情况。

不是东西难吃,有时是真吃不下了,拍完照还得赶去下一家继续拍。

还有一种是兼职探店博主,干这行赚钱是次要,主要是觉得好玩,还能吃免费餐。

他们多是真吃,也不会浪费食物,吃完在各平台上会按照单主的要求发美图夸夸,但是跑到群里却会说真话。

例如:“上次那家接待我们的烤肉店肉品质不错,服务也很好,就算以后没活动我也想再去一下,你们下次看到活动也可以报名参加呀。”

或是:“那家新开的炸串店真的味道很一般,但是给的钱还行,你们对串的味道别指望太多,下次有单要是给的钱多还能接一下,为了吃的报名倒是没必要,不好吃。”

人还怪好的咧。

不过以上两种需要加群才能接单的探店博主其实粉丝都比较少,千粉以下。

小紫书千粉以上的探店博主其实已经算半步入行,万粉以上的博主不需要加群也能接单,他们有自己的人脉和单独报价,不会在群里接这种小单。

禾嫒尺翻了翻聊天记录,根据大家聊天内容能发现,其实有好些买过营销的店味道服务等等也是不错的,买营销只是为了让店铺更快在鹏城站稳脚跟,倒不是难吃没人吃,才想着做宣传。

不过买营销的店通常人均价会略高,至少比同类没买营销的店高一些。

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接下来好长一段时间,打进组织内部的禾嫒尺每隔上两三日,就会根据群友推荐去各种新地方探探店,主要还是尝尝不同店做的牛排。

美食探店群里的群友大多有经常在外就餐的习惯,推荐的店确实比小众点评的评分还靠谱些。

她在鹏城尝到价格不贵只需几十块,因为料理方式不错,能把较差的肉做得好吃的牛排。

也尝到100~150左右,符合大众期望值味道的牛排。

只是不知怎么回事她总觉得差点意思,每次吃牛排时,都没有那种尝到美味的惊艳感。偶尔,她会思考自己是不是中国胃,所以吃不惯牛排。

“不应该啊?”

禾嫒尺挑食基本只挑不好吃的东西,泰餐、韩餐、日料、她都能吃。

至于西餐——

她也曾喜欢过的。

毕竟长这么大,她也不可能除了那顿难吃的圣诞大餐以外,再没尝过西餐。

小时候因为家长忙,禾嫒尺曾经在外婆家寄住过一段时间。

那时候父母可能怕她在外婆家过得不自在,逢年过节会给她一些零花钱用,过年的红包也不拿走,随她自己花。

小朋友有地方住,不用付房租,手里有钱基本就是吃穿玩着用。

那时禾嫒尺小,还在上学。平时一周五天在学校待着,穿的都是校服。每天穿校服的小孩也没有打扮意识,所以捏着钱也不会买衣服穿。

玩也没啥时间玩。

所以她主要拿钱买东西吃。

距离外婆家三百米的地方,有家开在小区里的咖啡厅。

小城市里,会愿意花大价钱到咖啡厅喝咖啡的人不多。所以那时候的咖啡厅和现在不太一样,主营项目不是咖啡,反而是各式各样的西餐和西式点心。

那家店里的主食味道中规中矩,只有16元一份的酥皮汤特别好喝。

店主因为有自己烤面包糕点的习惯,店里酥皮汤的皮都是每天开店前自己做牛角包时顺手做的,而不是能批量购买的那种酥皮。

汤底是西餐厅里普遍易见,配着餐点上桌的玉米浓汤、蘑菇浓汤等种类。每天营业之前,店主都会专门熬一锅放在店里,好让客人点套餐时能搭着吃。

店里套餐35~38左右,能有一份排类,配意面或米饭的主食,外加一份汤。

要是点套餐时再加3块钱,就能把普通例汤升级成酥皮汤。

自从舅母没空做饭,领着她跟表妹去店里尝过一次以后,禾嫒尺便记住了那个味道。

时不时地,她会跑店里,不点咖啡,不要套餐,单独点上一份酥皮汤,坐在那儿慢慢品尝。

她特别享受将容器上的酥皮一点点用勺子拆下来的过程。

烤得酥脆分层的酥皮泡进汤里浸着汤,趁还没软时配着汤底一块吃,奶香十足的浓汤会挂在酥皮上,越是烫嘴越是好吃。

小时候的酥皮汤,就是那时禾嫒尺心中标准的西餐美味。

可惜的是,那家店除了汤以外别的东西都很一般。大部分客人进店时更注重的是主食味道。

加上小城市消费不高,几年后,店子就没再继续开,而是换上新的招牌,变

- 御宅屋 https://www.yuzhaiwu1.vip